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卡尔多:艺术是超越于时光

2014-08-28 09:16:02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

   

作者:王歌

  采访者:王歌

  受访者:卡尔多

  为庆祝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促进中法两国文化艺术交流,由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法国戴高乐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守成与腾飞——卡多尔雕塑与范曾绘画联展》将于2014年8月2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法国当代雕塑大师——让·卡尔多的作品首次在国内露面,其中包括著名的戴高乐及丘吉尔雕像等82件作品。而为了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这个特别的数字,范曾先生特意甄选出五十幅珍贵的代表作品,其中《广陵散》、《沧海行》等也是首度面向公众展出。记者也借此机会专访了卡尔多先生

  让·卡尔多(Jean Cardot)先生1930年7月20日出生于法国卢瓦尔河畔的圣埃蒂安。先后在圣艾田、里昂和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后长期在里昂和巴黎高等美术学院任教。1983年11月9日,当选为法兰西艺术学院院士,接替保罗·贝尔蒙多的席位,并于1992-1997年期间,担任法兰西学院艺术院主席。卡尔多为20世纪的伟大人物创作了一系列的雕像,包括:卢森堡夏洛特女大公(1989-1990,位于卢森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1993,位于巴黎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96-1998,位于巴黎塞纳河畔的巴黎小皇宫前),戴高乐将军(1999-2000,位于巴黎香榭丽舍大道的大皇宫前)。卡尔多还获得过一系列法国国家勋章,包括:法兰西文学艺术高等骑士勋章、法兰西荣誉军团骑士勋章、法国教育骑士勋章等。

  记者:也许人们会关注您和范曾先生如何聚首于此次展览?什么样的契机促成了您二位的合作?

  卡尔多:如果说大的背景就是,戴高乐主导的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而戴高乐塑像是自己做的;第二个契机是,范先生携夫人在巴黎曾看到自己做的丘吉尔像时,两位都觉得很震撼,一看签名,发现与雕塑戴高乐像为同一个人,于是顺藤摸瓜达成了我们的一个相遇!范先生夫妇以及家人在巴黎还专门参观了我的工作室,产生了邀请我来中国合作展览的一个想法。同来的一个朋友既是律师、又是经纪人,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去年11月份我来到了中国。

  记者:范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和书法家,其中国传统水墨极具艺术感悟和表现张力。而您是法国当代雕塑大师,法兰西学院终身院士,善于更娴熟地运用传统西方的雕塑语言。两种艺术的宣泄有何不同?

  卡尔多:范先生代表东方传统,我代表西方传统。但我们也有共同点,即我们各自对艺术形式以及艺术表达有着高度地把握。我从小就开始做雕塑,而范先生也是世家,艺术传统功底比较深。正是对这一行的热爱和有着高超的娴熟度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

  还有一个共同点——我们都在真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这种表达不追求时髦、不跟随潮流,而是发自内心真正的冲动。我个人认为,艺术从某种程度上是超越于时光,也超越于时代。我不以传统或现代的眼光去审视范先生的作品,对我来说,非常真诚的表达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艺术判断标准。

  记者:今天艺术市场上,有很多人在探讨中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以及东西方在交流上会有哪些障碍以及怎么达成共识。今天我们看到非常好的契机,代表东方和西方、平面和立体在一起交相辉映。您认为,在艺术上超越地域的交流形式会是怎样一种方式?

  卡尔多:从艺术表达语言上肯定有差别。我还是要强调艺术的真实性和真诚地表达,这个才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当你达到这种“真”之后就会临空相遇。我们去年参观了中国国博的很多展览,那些展品中包括来自五千年以前的东西,看了让我们非常感动。里面有一种普世的东西蕴含其中,当这种普品达到一种“真”的境界,不论它来自于五千年前,或许存在于一个很小的部落里,然而这却是很真诚地在其自身很小的文化范围里的一种表达,这样的东西就可遇而不可求。比如我跟我们艺术学院其他一些同事在讨论的时候,涉及到东西方的音乐中一种差异性很强的东西,也涉及到绘画或者造型,其实诸多东西都是可以相通的,前提要有这种“真”!

  前面我也许在说真实,我同时还要强调真诚性。我个人跟范先生一样,都属于这个时代。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这个时代发生的事情心知肚明。但是首先我们要做好自己,我们做好自己的同时,最真诚地表达才能达到更加完美地艺术表述。比如我在国博看到的青铜方鼎,对我来说好像直接传承了它一样,好像是昨天我刚做出来。这种对青铜的感觉,让我觉得跟它有密切关联。

  由此我以为,不管是什么艺术潮流,哪怕是抽象的……我不喜欢“抽象”这个词,其实只要你作为艺术家,你必须寻求真实地表达,表达的结果总让作品在某个层面上像你。你不这么认为吗?

  记者:您觉得自己的艺术风格在经历一些特殊作品的时候有一些转变吗?还是说特殊的经历让自己形成一种比较特殊的艺术表达?

  卡尔多:戴高乐和丘吉尔让我出了大名!那两件作品位于巴黎最中心的地方,人家都看得见。但我本身并不是天生要去给巨人或伟人做像的,之前我已经有五十年的雕塑的经历,很多作品已经存在于世。那时我已经是院士,各种各样的成就都有了。当时是偶然,人家请我去给卢森堡的公爵夫人塑一个像……丘吉尔则是招标性质的。塑这样的像突然令我想到了很多童年时候关于二战的印象,我突然告诉自己为什么不能参加这个呢?我把自己的感觉用我特有的艺术语言加以创作和表达,终于做出了一个“丘吉尔”。

  由于这两件作品(戴高乐、丘吉尔)放在了巴黎最中心的位置,一下子让公众知道了,而我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雕塑是很难的东西,这两件作品对于我是一个挑战,我既想保持自我,同时又希望做出一个符合命题的丘吉尔、戴高乐。我怎么回应这种挑战呢?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待自己艺术语言的演变,我做的戴高乐和丘吉尔完全具象,好像是一种回归,但对我来说却是对一种艺术风格的再探索。我肯定具有艺术家的独特想法,但是我得根据我当时的喜怒哀乐以及个人的情感做出相应的表达。所以我不像有些艺术家,一旦找到一种方式就义无反顾地不断贯穿下去。我是需要根据当时的需求进行一个表达。有时候别人看我的东西觉得找不着北,怎么变化那么大?因为我追求不重复,但很可能过了一阵子我又回归到某种我习惯的语言,我是根据不同情绪和当时喜怒哀乐的经历去寻求表达的。

  一个作品有时候表达一种内在的悲哀和内在的喜悦,甚至是表达旅行,表示我到了纽约,宣泄当时一种兴奋!的确,当时在纽约感受到的东西尽情表达在我的作品中。所以对我来说,表达永远是一种探索。比如这次从中国回去,未来的作品很可能会带有我在中国感受到某种情感。

  记者:您提到曾经在塑造戴高乐和丘吉尔的时候,是在寻找自身语言和命题作文的平衡点,具体的创作历程如何去找到这个平衡点的?

  卡尔多:很难说我能不能判定已经找到了平衡点,对我来说做不了别人能做的事情,我只能做我的事情。一开始接受一个命题作文肯定对自己是一个约束,成为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得想办法对付它,同时由于这个人物会掀起一种很强烈的情绪,我把这种强烈的情绪表达出来,直到我没得说了、没得表达了才干休。就这样了,所以我不去追求怎么传神,让他呈现什么样子?脸长得像?雕得像?我不去考虑这些,只考虑作品带给我强烈的情感,我力求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所以在丘吉尔和戴高乐之后很多人请我雕塑过别人,但是这些人并没有赋予我灵感,不能给我带来一种强烈的冲动。我需要有一种人格的东西能够掀起我的情感,这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你请我,给我一个命题我就万事大吉,我必须要感受到这种东西的生动的存在。我最近的一个作品是耶稣像,有3米多高,在加拿大展出。耶稣这样的人物,他一直存在于我内心当中,我一直想表达,虽然我不是信徒,但是这个东西掀起了我强烈的情感,我一定要想办法竭尽全力,把我所有的梦想、愿望、观念都投注到里面去。

  记者:这次带过来展览的作品都是近期的作品吗?

  卡尔多:并不是近期的,几乎是一个回顾展。第一页的牛是七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末的作品。甚至我自己觉得真正的第一件作品是一对小的情人——十八九岁的样子。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爱上了某个人,便偷偷摸摸地做出来的,我觉得这是第一件真正的作品。这件作品也会展出,是一个大型的回顾展。别的作品有七十多件分布在全世界各地,所以不可能拿过来。大作品也有,其中四五件超大的,有喷泉,在时代广场,你们可以过来看一看。

  记者:选择作品来中国本着什么样的理念?或者带着怎样的想法选择作品来参加这次展览?

  卡尔多:以什么样的作品来展示给中国的观众,其实就是完整的我自己展露无遗,这个感觉非常重要。比如我做丘吉尔的时候,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全身心地投入。临近揭幕的时候,英国的女王、法国的总统等尊贵显要都在。当看着布盖马上掀起来的时候,我突然感觉自己赤裸裸地要被人家掀开来看。仿佛人家看到的不是丘吉尔,而是看到作为艺术家完整的灵魂,当时我真恨不得躲起来!后来因为很多人对作品的喜欢和热爱让我一下子放心了。因为有时候公众的反应是无法控制的,我能做到的只能在作品当中充分地表达,而且把我自己感受多的东西和真的成分完全地表达出来。我要追求的是一种灵魂的东西,喜怒哀乐以后感觉到一种最驰骋的东西。所有的艺术家都一样,文学家用语言来表达、雕塑家用塑像说话,必须达到一种境界。

  比如这件作品,这是我夫人去世的时候我凭着记忆在十几分钟里捏出来的,一直放在我自己的办公室书桌上。后来有一个加拿大的大富翁喜欢我的作品,他用私人飞机载我到加拿大游玩,后来我对加拿大夫妇表示谢意,让他们到巴黎挑选我的作品。加拿大富商的夫人就在我办公室众多作品当中看到这幅作品。我欣赏他老婆的眼光,告诉说你选择的作品很棒,这件作品里有爱情,很多东西是感受得到的。再后来这个富商去世了,居然在去世之前特意来到巴黎说,他发现这幅充满爱的作品在他那儿放着很孤独,所以把这件作品还给我,它跟你呆着更好!艺术品是有生命的东西,这种东西最感人!所以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所表达,如果没有表达意愿的的时候我宁愿不做。

  记者:雕塑跟架上艺术不同,它会受一些材料的限制。您在表达情感和选择用料上采用一个什么样的处理方式?

  卡尔多:从小我父亲专门教我,因为多是用石头做雕刻,所以我很小就对石头尤其是大理石雕刻的技巧了然于心。而有的雕塑动感比较强就不能用大理石来做,必须用青铜。对我来说因为热爱雕塑,各种材料,包括木头在内我都使用过。除非某种材质难以塑造,才让我不太喜欢。所以每一个材料都会塑造出一个特殊的艺术语言。同时又要对形式、形状,所要要表达的东西要贴切,创造的语言效果各式各样。有的作品动感太强要做成大理石手臂容易断掉,变成残臂维纳斯。因此每个作品采用某种艺术表达,在材料上必须让你做出某种选择。因此我们会看到一些青铜的作品,原本可能是在大理石上或者是木头上的。每个材质的感觉在艺术语言的表达效果上是不一样的。我知道中国人比较喜欢木雕。

  记者:谢谢!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