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拿什么与社会交换

2011-11-03 10:16:42来源:《新民周刊》    作者:

   

作者:任蕙兰

  采访者:任蕙兰

  受访者:徐冰

  北京深秋,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首届CAFAM泛主题展:超有机”拉开帷幕。展览的几十件装置艺术、影像艺术作品,有托尼·克拉格、马修·巴尼等国际艺术家手笔,也有徐冰、刘小东等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的作品,还有些则出自初出茅庐的80后新秀。

  二楼展厅地面被一层薄薄的灰尘覆盖,隐约显现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几个字,一种紧张刺痛感贯穿于脆弱的平衡之中,这是徐冰用9·11事件现场收集到的废墟灰尘创作的。展厅外几幅影像展示了作品的运输过程——先在灰尘中加水变成石膏一样的固体,带入境后,再重新研磨成齑粉,这本身就很有意思。据说曾有人愿出高价购买这些灰尘。

  徐冰更为人熟悉的装置作品是一堆建筑废料组成的“凤凰”,最早是为了北京世界金融中心大厅打造的,材料来自这个大厅的建筑废料。在徐冰的构想中,凤凰的粗糙性、现实感能衬托大楼的金碧辉煌。然而这件敏感的作品和中国现实进程太密切,最后没能挂在那里,辗转于北京今日美术馆、上海世博会。世博会表现了城市化进程光彩的一面,但这个作品揭示了城市化进程背后的东西。有媒体曾以“世博会中最大的一堆垃圾”调侃“凤凰”,后来题目改成了“用我们的垃圾铸成我们新的凤凰”。

  投资方大方地给了徐冰三年对“凤凰”的自由支配权。走下世博会的“凤凰”将在明年春飞到美国马塞诸塞州现代艺术中心MASS MoCA。以大厂房改建的展馆很适合展出典型美国“帝国主义”手法的当代艺术作品,当然,也很适合庞大的“凤凰”。下一站据说是纽约哥大附近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古典与当代,土造的中国艺术手段和西方传统语言之间的碰撞很刺激西方。

  徐冰开玩笑说,“凤凰”有点“嫁鸡随鸡”的意思,放在哪里展,作品本身的旨向也会有所改变,也会有新的意向出现。“事实上凤凰这个东西是属于做陪衬的,基本上是衬托别人的东西,所以历史上很少有圆雕的凤凰,都是浮雕。”

  探求用中国的艺术语言烹调中国复杂的现实素材,这或许是徐冰回国的部分原因。转眼,徐冰回国到中央美院担任副院长已经4年,在此之前,他的《天书》(1988)、《鬼打墙》(1990)和《新英文书法》(1994)早已名声海外。艺术批评家和独立策展人朱其曾评论:“这一代海归派既没有引进什么国际先进的文化和艺术思想,也没有像徐悲鸿那一代为中国社会的艺术启蒙做了很多教育工作”,但徐冰认为自己在学院的工作“比艺术创作更繁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敏感和方法

  记者:有一种看法,认为艺术院校的学生盲目去追求装置艺术的话,可能会忽略基本功的训练。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徐冰:这个其实不矛盾。装置艺术或者说综合材料艺术与基本功不是相对立、相排斥的。基本功好,做平面艺术也好,做综合材料也好。什么是基本功?基本功并不是描绘一件东西的能力,事实上是一个人通过对某个领域的探索,他的感受力和对事情看法深入的程度,以及他完成作品的能力,对工作程序把握的能力,对艺术的度的控制的能力,以及他吸纳其他不同样式艺术的能力。这是一个优秀艺术家需要具备的功夫,或者说一种基础。具有这种基础或者能力的人,不是一个粗糙的人,他是一个训练有素、很懂得工作方法、具有品位的人。他不会从风格样式上去思考艺术,他也不会把不同样式和风格的艺术对立起来。

  记者:当代艺术院校的学生,技巧性、写实功底比较强,但是缺少上一代艺术家的人文情怀,似乎对现实、对社会的思考少一些。

  徐冰:这也得从几方面来看。说实话,我比较关注年轻艺术家对自己作品的阐述。你要是很认真地读这些文字,你会发现新一代的艺术家,实际上他们是非常认真、严肃和真实地去思考他们作为个体与周围社会的关系,包括他们的生存空间,和父母的关系,和周边朋友的关系,和网络、微博等等的关系。不能说他们没有人文或社会关怀。

  当然这一代人的生活经历,他们经历的时代变迁,与上一代人不同。但是每代人有每代人的文化。你说鲁迅那代人有文化,但是鲁迅那代人不懂得电视文化,也不懂得电脑文化,不懂得当今工作和沟通方式的文化,那这一代在这方面就强得多,我们这一代也比不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要做的事情,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敏感和方法。比起我们,上一代人对艺术有更多的执著和真诚,这是那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感带来的。我们这一代人比起下一代对社会有更多的社会政治责任感。下一代人的方式不同,对政治、社会不是直接的事件性的关注,而是个人感知性的。上一代人有一种东西是非常值得学的,他们在来自艺术之外和艺术之内的限制之中,在很有限的艺术范围内,那代人很懂得如何在限制之中把艺术推进到极致的能力,这一点很了不起。在今天相对宽阔的艺术和社会关系之中, 如果谁要是有这种本事,有把艺术推进到极致的能力,那就厉害了。[NextPage]

  记者:你这一代的艺术家,用你的话说,是毛泽东教育出来的,经历过宏观社会环境的大动荡,而下一代人是在一个比较平稳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哪一种环境更适合塑造和培育一个艺术家?

  徐冰:我觉得都适合。因为艺术家是不同的,好的艺术家可以从各种各样的文化环境、营养、经验中获取艺术养料。过去动荡的环境,当然会刺激艺术家的创造,但是相对来说是比较单向性的、明确的。今天,你看起来表面是平稳的,但平稳之下是不是暗流涌动?问题是复杂的。有问题就有艺术,只要你这个艺术家是敏感的。

  再一个,今天的艺术家,思维参照系数实际上是相当丰富的,这点过去比不了。今天的中国,差不多是文化层面最多的一个地方,也是最具有试验性的一个地方,一个正在对焦的地方,还没对准时就丰富多彩。作为艺术家的思维张力就可以拉得很大,问题多,不确定多,看事情相对来说就会更深入,因为想得多。事实上今天的年轻一代是极其聪明、极其有思维能力的,绘画技法上比起过去同龄的艺术家其实要好得多,因为信息多,而且接受的渠道通畅,图像传递的手段发达,所以看的东西多。

  艺术家卖什么

  记者:现在的青年艺术家以及艺术院校的学生,比上一代人更早地了解资本对艺术的影响,会给他的艺术创作带来哪些影响?

  徐冰:这就看艺术家个人的质量,决定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艺术最终都是要进入社会流通的,你要成为一个以艺术为生的人,其实最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你拿什么东西与社会交换?你必须给社会东西,这东西是社会需要的。社会才能让你成为一个“游手好闲”的艺术家或者说以艺术为生的人。别人买你的作品和展览你的作品一定是有原因的,你的作品可能有利于调节市场经济、现金流向,或者满足一部分新贵的虚荣等等。不管怎么样,你提交的东西必须是对解决某些问题是有用的,你才能够跟社会发生交换关系。

  在街上画像的艺术家,五分钟就卖一张;作品挂在礼品店的艺术家,把艺术转化成礼品,他可能一天卖一件;商业一点的画廊,可能一个星期卖一张;严肃的画廊可能一个月卖一张,或者一年卖一张。有人可能一辈子只卖一个想法,但是最终他也是在卖一个东西。就看你这个艺术家要什么东西,你觉得什么东西对你有价值。但事实上,五分钟卖一张和一辈子卖一个想法其实都有价值,只是服务的人群和内容不一样,不管怎么样你都得向社会提供这个社会需要的东西。

  我有时候在想,别人愿意高价买我的作品,或者给我做展览,人家买的是什么呢?或者说人家为什么要买?买的都是这堆材料吗?装置都是些材料,材料本身是不值钱的。但是别人可能通过我的作品获得了一种新的看事情的方法,或者一种新的思维角度,这个东西是有价值的,是值钱的,也是社会需要的。资本对艺术家好或不好,对年轻人来讲其实都在于你要什么。

  (编辑:符素影)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