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市场是猛兽,是双刃剑:北京匡时拍卖总经理董国强访谈

2007-12-09 17:04:15来源: 作者:高敬    作者:

   

 作者:高敬

      在2005年成立的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经过两年多的成长过程,在拍卖业备受关注,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介绍的前言里写到“艺术品收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来已久。新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于改革开放之后,历经十余年风雨沉浮终于迎来了空前的繁荣。艺术品投资收藏这个国际化行为也正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匡时乘时应天,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如上文中提到“空前的繁荣”正是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我们就“艺术品其自身的艺术价值与艺术市场价格的两种评判标准”这一问题,专访了匡时总经理董国强先生。

  高价成交 指标性事件

  “某件作品在拍卖上的高价成交往往会成为指标性事件,带动一时之风气,甚至成为整个市场的推动和转折力量。”这是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国强先生对近年来中国艺术市场拍卖高价成交现象一句总的概括。

  面对中国艺术品市场,我们回顾高价成交的例子不胜枚举:

  2006年3月底,纽约苏富比春拍中张晓刚的《同志 120号》近百万美元的成交引发了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市场中价格的大幅飙升。

  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佛光普照——重要明初铜鎏金佛像收藏专场”中,一尊“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以 1.2亿港币成交,带动了整个佛教艺术品行情的爆发。

2005年7月,伦敦佳士得拍卖中,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以 1568.8万英镑(合人民币 2.45亿元)成交,惹得真真假假元青花收藏热烧到今天。

  就艺术家个案行情论,单件作品的高价成交,亦足以带动其价格的全线上扬。

  2006年匡时春拍中,曾梵志《北戴河》以165万人民币成交,创当时记录后,曾梵志作品价格一路猛涨,至2006年佳士得秋拍中更创出665万的高价,半年内单件作品的最高成交价三破记录,稳稳奠定其一线艺术家的市场地位。

  2006年匡时秋拍中,三件李山作品均以高价成交,使得李山作品成为今年春拍中各拍场的热门项目,引发了李山的新一轮行情。

  作为一个业内行家,董国强从艺术市场拍卖高价成交以上述现象分析原因:其一在于拍卖让艺术品的交易过程和价格产生变得公开和透明,高价艺术品撬动市场的杠杆效应更为明显;其二在于媒体广泛深入的追踪报道,放大了这一效应,产生巨大影响。

  享受参与创造当代艺术史的乐趣

  前面提到的中国艺术市场高价成交的例子里,呈现了艺术市场活跃的状态,但当我们面对艺术市场的同时,更值得深思的是其自身的艺术价值,作为高价成交的艺术品是受多种因素影响,而艺术价值只是其中之一。目前大量收藏家把眼光集中在当代艺术品市场上,董先生认为:中国藏家能够将眼光集中在当代艺术品上,总比老盯着潘家园和各类不靠谱的鉴宝节目要好。基于此我们从三个层面去理解这一问题:

  其一、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舞台上已经登堂入室,具有广泛的国际流通性,差异性冲突和文化普适性这两张牌都打得很溜;其二、经济腾飞令中国的精英阶层不断膨胀其文化野心,当代艺术也许是这种野心最直接的表现,它也是某一特定时期文化价值观的反应。1950年代,波洛克的作品比今天绝大多数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要便宜,2006年,美国娱乐大亨大卫格芬以 1.4亿美元卖出了波洛克的《1948年,第五号》。波洛克是二战后世界范围内新美国绘画的象征,也是冷战时期美国文化价值观的直接反应。 过去50年中艺术品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领域是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如果中国和平崛起,成为全球第二甚至第一大经济体,焉知这一幕不会重演?其三、过去20年中,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由此为艺术家带来的冲突和力量成为作品的活力源泉,当代艺术反应现实生活的直接性,容易感染受众,打动藏家,当代艺术的持续创造和广泛生效,也令藏家可充分享受参与创造当代艺术史的乐趣。

  市场是猛兽,是双刃剑

  艺术品其自身的艺术价值与艺术市场的价格是两种评判标准,目前书画、影像、瓷器等艺术品拍卖火热并均已高价成交,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整体性来看艺术市场价格的刺激是否会影响到艺术自身的发展。董国强认为:从17世纪以后,艺术家逐渐摆脱了贵族和赞助人的控制,而依赖一个广泛和不确定的市场,艺术发展一直和市场因素密切相关。在当代社会,顶尖的艺术家都将拥有巨大的财富,但有钱的艺术家未必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市场是猛兽,是双刃剑,优秀的艺术家知道该如何与之共舞。[NextPage]

  自己不心虚,哪来的泡沫?

  关于艺术市场上出现的“泡沫论”,董国强认为:关键是不怕——自己不心虚,哪来的泡沫?美国迈阿密的药商Rubell家族是当代艺术的大藏家,25年来蓄积了从安迪沃霍尔到巴斯奎特到达敏赫斯特到辛迪 舍曼包括中国的张洹在内的6000件绘画、影像和装置作品,他择出百余件藏品,由费顿出版图录,书名《Not Afraid》,中文意为“不怕”,个中态度,颇堪玩味。Rubell自述:“吾只购惊心骇目之作,每每观之,常感内心激荡。”

收藏当代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历险,尤其是在中国,对于这些作品仍有不同的价值衡量标准,也缺乏一个明确的价值体系,但这恰恰是中国当代艺术收藏过程中最令人困惑,最令人激动,也最富有魅力,最富有挑战性之所在。

  收藏市场取代不了艺术史

  所谓的“80%被淘汰”,要看你以多大的历史胸怀说这句话了。人生短暂而艺事长久,书画蓄积亦如过眼烟云,历史的脑容量总是有限,一个时代不过记得寥寥数人。 这是董国强先生对最近有关专家提出的“80%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将被淘汰出收藏市场”的回应。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收录370多位画家,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王维的画什么样?我们谁也没见过,你能说他们被淘汰了吗?清代张庚所著《国朝画徵录》为清初到乾隆中期的450位画家立传,两百年后市场所见,不过十分之一,你能说那十分之九都被淘汰了吗?1920年,杨逸编撰《海上墨林》,书中光是民国的海派书画家就有两三百人,80年后市场所见,不过十之二三,你能说其余的十之七八都被淘汰了吗?收藏市场取代不了艺术史,而艺术史也不是名人传,一个时代能被后人记得的也许只是几个人,但一定是一群人来共同缔造的。对于有眼光的藏家而言,关键是在喧嚣中找寻线索,在混乱中发现价值。

  随着199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真正启动,拍卖公司第一次开始拍卖中国艺术品,其间2003-2005年之间,国内艺术品市场呈现了非常繁荣的阶段,2005年以后,当代艺术、水墨、影像、装置等开始升温,至目前中国当代艺术价位在世界各大拍卖行飙升。当谈及中国艺术品市场这10几年的市场起伏,董国强指出,这十几年的市场起伏只是一个开端,好戏还在后头。


     (编辑:林青)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