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汤小铭:对抗“红 光 亮” 别让美术馆成为商品

2007-11-22 10:42:52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汤小铭


  19日下午下午4时30分,“广东美术馆开馆10年庆典礼”在二沙岛隆重举行。广东美术馆馆庆期间将推出馆庆系列展览、大型学术论坛、出版馆庆图书等一系列活动。

  在庆典前夕,本报记者对广东省前美协主席、广东美术馆筹建办主任、著名画家汤小铭先生进行了专访。汤小铭表示,“曾经创作出多少名画已经不太重要,筹建完成广东美术馆,每每回忆起来都感到欣慰:我为广东美术做了一件事。”

  汤小铭今年已近7旬,可他却一直在广东画院里闭关创作。记者最后只有找到了其夫人何女士,才得以完成本次采访。他画室不大,各种书本和画册堆积如山,占据了画室大部分地方,但两边有大窗户,屋里的光线十分明亮。

  停下手里的工作,他非常顽皮地笑了笑,说所剩时间不多,希望能多一些时间画自己喜欢的画。他强调,“生命不休,画画不止”。记者接过话头,“是不是像你画的鲁迅一样‘永不休战’啊?”画室里留下一串爽朗的笑声。汤小铭强调,艺术就是一种命运。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他都情愿自己是艺术的创造者。只要激情尚存,信念尚存,他就不会停止心灵与艺术的对话。

  首倡修建广东美术馆

  “美术馆实际上就是一个群众审美教育的基地,解放以来,广东美术有很大的发展,可一直缺少一个像美术馆这样具备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等功能的‘庙堂’,有了庙才能有‘念经’的和尚啊。”汤小铭告诉记者,能在广东修建一座美术馆一直以来是他和所有美术工作者的梦想。

  1983年,汤小铭有机会出访巴黎,让他羡慕的是巴黎这样一个城市竟然拥有如此多的博物馆。从国外回来后,汤小铭借美代会,花两个通宵写了一份倡议书,呼吁民间自己出钱出力,为修建一座广东美术馆而奋斗。1987年,广东省终于将修建广东美术馆纳入规划。规划立项后,汤小铭被任命为广东美术馆筹建办公室主任。最初设想投资4000万元。但后来省的审批权限变成了1000万元,他们决定分期建设,每次审批1000万元,这也是广东美术馆修建了10年的原因。


 《永不休战》

  成鲁迅标准像

  作为广东省前美术协会主席,汤小铭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广东美术的象征之一。

  汤小铭喜欢画人物肖像,也成名于其人物油画。他1972年创作的《永不休战》,用“冷、灰、暗”的笔调勾勒鲁迅:眉宇紧锁、目光犀利、神态坚毅,被认为是“所有描绘鲁迅的美术作品中最杰出的”,一直被作为鲁迅的标准像在各种场合使用。

  除了《永不休战》、汤小铭绘写白求恩的《满腔热忱》、表现地质学家李四光的《让智慧发光》和《孙中山》,现均存藏于中国美术馆。

[NextPage]

  对话汤小铭:

  当年画鲁迅,没有刻意

  对抗“红、光、亮”

  希望美术馆体现公益

  记者:马上就是广东美术馆10周年庆典了,作为筹建办主任,对这10年所走过的里程您有何感想?

  汤小铭:广东美术馆从筹建到开馆、建设发展的历程是一段不容易的历史,所取得的结果和成果,同样是极为不容易的。我们只有怀着感激和珍惜的心,面对我们的历史,也面对我们的未来。

  广东美术馆在收藏、研究、文化普及教育方面一直是起到了非常良好的示范性作用。当然,现在国内有一些美术馆几乎成了商场,这让我感到焦虑。我还是希望美术馆能保持自己的功能,要体现一个公益的概念。

  记者:您觉得广东美术馆这10年对广东的发展影响力表现在哪里?

  汤小铭:给广东美术修一个美术馆,实际上就是为广东美术起了一座“庙”。一系列的展览展示了广东美术的成就,比如三年展,广东新青年艺术大展等,其突出的人文关怀思想和专业策展精神凸现了广东美术馆自觉和自主的学术理念。

  作为国内第一家有计划、系统而专业地收藏和策划中国现当代摄影作品和展览的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一直保持着位居国内前列的地位。

  拿120元出场费很高兴

  记者:1972年,您的油画《永不休战》一反全国“红、光、亮”的画风,用“冷、灰、暗”的笔调刻画鲁迅极富个性的冷峻形象,在美术界引起很大的震动。当时为什么这样创作?

  汤小铭:很多人都问过这个问题,其实我并没有有意去对抗“红、光、亮”,主要也是从实际出发,我表现的是鲁迅晚年病中的战斗生活,他是在病态中,怎么红得起来呢?为了渲染画面气氛,我采取了较冷的色调,恰好与当时的创作画风相背,于是一下脱颖而出。

  记者:上世纪70年代,你的作品不断地参展和获奖,如《永不休战》、《满腔热忱》、《让智慧发光》和《孙中山》。您怎么看那时的作品?

  汤小铭:那时都不怎么评奖,能入选和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就是很高的荣誉了,记得拿到了120元的出场费,相当于两个月的工资,也是很高兴啊!当时的风气是集体创作,不用个人的名字署名,比如陕西文联美术创作组,署名就叫:秦文美。而我都是一个人画,只能用自己的名了。那年画了3幅都入选了,因此别人就戏称我是“单打冠军”。

  记者:你在文革时期创作的一系列油画作品,譬如:《女委员》、《虎门民兵》等,曾在拍卖市场引起收藏竞拍的热潮,并以高价成交。看到自己的作品被社会认可、肯定和回报,你是不是感到很欣慰?

  汤小铭:那些画并不是我拿去拍的,在那之前的所有权已不是我的了。这也反映了我对市场的敏感不够,估计不到它的价值所在,再加上社会变化太快,也说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进步了。同时也表明我的作品被社会肯定,这点我很欣慰。

  国画油画多有相通处

  记者:你是广西灵川人,生在山清水秀的桂林,成长于同样以灵秀著称的南国,生活在岭南画派的氛围里,你的艺术观会不会受其影响?

  汤小铭:岭南画派的特点是不守旧,中西结合,注重写生。应该说我的老师和长辈跟岭南画派有较密切的关联,持有这种宗旨的画家也很多。岭南画派对我的影响是无形的。对于一个流派的理解你在知其源的同时,也不能被其束缚,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是吸其所长,败是冥顽不化。当今是个百花齐放的年代,必须要吸收各流派的营养为己所用才好。

  记者:昨天结束的广东画院国画展展出了你的国画作品,感觉你的油画作品也很强调意境。国画中的线条和油画中的块、面有联系吗?

  汤小铭:有联系,画意很重要,当然也包括笔触感。我对书法的钟情,也有另一个因素,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字能独立成为艺术,它不光历史悠久,其美学原则浓缩了中国民族的艺术观、审美观和哲学观。在书写中,它的虚实、刚柔、强弱的变化和显现,在油画中也能体味到,它们有许多相通之处,整个过程应该是个益智的活动。

   (编辑:全炯)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