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士利杯2007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
张雷:创作新作品 突破僵化教育
有人说,中国民乐正处于低潮期,在流行音乐充斥市场的今天,似乎没有太多人关注民乐。评委张雷并不苟同,他认为中国民乐正处于新的酝酿期,现在的作品还比较匮乏,尤其是笙、唢呐、古琴这种非热门乐器,如在本次大赛中笙的演奏曲目就相当少,很多选手重复吹奏《阿细欢歌》《晋调》,年轻的演奏家不断涌现,但是作品还没有跟上相应的步伐,加上现在的音乐教育体制比较僵化,容易将孩子训练成演奏机器,忽略孩子想象力培养。因此,他希望这次民乐大赛能够将沉睡中的中华民乐唤醒,赋予他新的气息,起到对中国民乐激化的作用。例如决赛中设置的音配画环节,就旨在提高选手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对民乐发展的思考是很有帮助的。
付林:弘扬民乐三三制原则
作为评论席嘉宾出现在本次大赛上的付
对于民族音乐本身,第一要近亲包容,将好的东西融合起来发展。第二要远亲兼并,多元化吸收。第三要非亲学习,向不属于同一门类的其他器乐学习借鉴。
而真正实际带动民族音乐发展的,有三类人。一类是教师群体,应该更认真、全面的培养出更多人才。除了培养专业之外,还要加强多方面素质的培养。一类是作曲家,要多为民乐创作好的作品。第三类是文化产业的经纪人,应该为推广和发扬民族音乐多做一些努力。
卞留念:以大赛的形式执导观众欣赏民乐
决赛评委卞留念认为,中国有一个非常成熟的民乐教学体系,整体感觉中国民乐潜在的开发空间非常大,所以我们能够从孩子抓起。但普及的时代还需要通过各种大赛向社会去广为传播。央视举办的这次民乐大赛正提供了一次重要的机会,不光让专业人士有一个高度,同时让观众参与到民乐的审美的界定中来,告诉观众怎么样去欣赏民乐,“评委示范”能让演奏有可比性,让选手和观众有了目标:什么样是成熟的演奏方式。
王晓南:民乐作品的求新求变是民乐发展的重要环节
评委王晓南对中国民乐的发展则比较乐观,她认为中华民乐已经处于高速发展期,市场的需求很大,从这次大赛就能看出,有相当大数量的人在学习民乐、关注民乐、欣赏民乐,中国民乐已经全面展开了新的形式,这不意味把旧的传统放弃,而是要思考如何与现代气息吻合,新时代大量乐手的出现势必有更多的作品产生,但中华民乐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哪些精华能留下来,还有待研究。民乐作品的求新求变是民乐发展的重要环节。
金兆钧:央视用民乐给大众洗脑非常好
多年来一直参与各种民乐演出、推广活动的音乐人金兆钧表示:保护民族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离不开强势媒体的大力宣传。不要只是说,而要像央视民族器乐电视大赛这样去做。之前“青歌赛”加入原生态元素之后,各地立刻开始重视这一类音乐形式。这次民族器乐大赛,正是这种“民乐洗脑”。希望能从此推广开,激励更多的青年人热爱并学习民乐。
金兆钧还举了几个很有趣的例子。比如跟崔健一起成名的刘元原来就是学唢呐的,王勇原来还获得过古筝比赛的大奖。在五、六年前组织的一次民乐大赛中,原来从来不听民乐的领导,从活动中接触到并爱上了民乐。2007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不仅是导向,而且在改变听众的审美和欣赏习惯上,也意义重大。
刘沙:大赛增设“观众最喜欢的演奏奖”
评委刘沙则认为民乐真正的春天即将到来。他说,现在搞民乐的非常多,形式也开始多元化,各大专业院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在孜孜不倦地进行作品的创作,像
刘沙还表示,现在民乐市场的组合泛滥,某些组合水平并不高,对大众产生了一些误导,认为只要会民乐的人,懂一些基本技巧就能做组合,其实不然,真正的组合是首先有良好的音乐修养,加上本身适合演奏现代音乐、有良好和高品味的包装,不是光视觉上的震撼,而是让浮躁社会中的人们能够产生心灵上的震撼,必须用心来演奏。
(编辑:李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