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之际,人民大会堂于11月8日19点30分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独具一格的音乐会。这场名为《东方天莉—董怡古筝独奏音乐会》的演出,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主办,大连美林西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歌乐视(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承办,指挥大师胡炳旭先生执棒中国爱乐乐团协奏、伴奏,中央电视台现场录像。它刷新了人民大会堂演出历史的多项纪录:它是迄今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第一场中国民族器乐独奏音乐会,第一场由中国民族独奏乐器和交响乐团联合演出的专题音乐会,第一场女性器乐演奏家的专场音乐会,也是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第一场非职业音乐家的个人专场演出。
这场音乐会的曲目均为颇具影响的经典作品。既有温婉甜美的浙派小品《茉莉芬芳》,又有深情委婉的秦筝名曲《秦桑曲》;既有古朴典雅的山东筝曲《铁马吟》,又有诙谐幽默的河南筝曲《汉江韵》;纯正浓郁的民族风格,既孕育了藏族风格筝曲《雪山春晓》的迤逦、生动,也锻造出古筝、大鼓二重奏《夜深沉》的富丽、堂皇;西方作曲理论的和声、对位手法,不但将唐代古曲《月儿高》的梦幻神韵烘托得愈发绮丽、飘逸,而且使古筝新作《竹楼情》的纯朴民风表现得更加细腻、欢快;两首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梁山伯与祝英台》展现了中华儿女追求统一、民主的英雄情怀,谱写了穿越历史时空的永久主题,而爱乐乐团穿插演奏的管弦乐作品《瑶族舞曲》、《二泉映月》则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和谐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场演出的四个主题与独奏者董怡的艺术成长经历相辅相成。首先,作为留学海外的青年学子,能在祖国首都的人民大会堂举办个人专场音乐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荣誉,是人生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也是董怡对故土亲人的一次意义非凡的汇报演出。因此,这位年轻的古筝演奏家在这场演奏会中倾注了她至纯至浓的“游子情”,也传达了在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的海外华人、留学生对祖国发展的深切牵挂和美好祝愿。再者,董怡作为筝乐宗师曹正教授的关门弟子,不拘门派,师从多个流派的古筝名师学习演奏技艺,又屡次大胆尝试音乐演奏与影视艺术的融合,中国古筝与西方乐器、管弦乐队的结合等,此外还是中国音乐家协会少有的既系统学习古筝演奏,又先后在爱丁堡大学、香港大学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世界级学府钻研经济学、经济史和比较中国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学科的会员。她的求知经历充分体现了“双百精神”和“社会艺术普及教育”的影响。在她身上,“艺术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双重成效得到了十分集中地展现。因而,这场音乐会亦可称为一场独特的“素质教育”与“艺术普及”成果展示。其三,青年古筝演奏家董怡自2001年留学海外以来,一直坚持不懈地在苏格兰、伦敦及我国香港地区开展中国音乐文化推广活动,在社会各界得到了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既以个人独奏会的形式将中国筝乐带到了爱丁堡艺术节、苏格兰国际音乐日、爱丁堡国际竖琴艺术节等大型国际艺术盛会中,也用音乐欣赏会的方法把中华民族文化介绍到英国的大、中、小学;既在我国驻外使领馆向外国国家元首、外交官员展示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新高度、新水平,又与西方艺术家联袂为中外经贸、文化、教育交流活动锦上添花;不但在西方文艺市场上多次创造了100%的上座纪录,而且也深入到医院、养老院进行公益演出,为慈善、社会福利事业添砖加瓦。董怡今天在艺术舞台上达到的高度,离不开我国经济、政治、外交、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综合国力的铺垫,是文化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所取得的可喜成果,也是立体“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代表;第四,这次音乐会采取的中国民族乐器担任独奏与交响乐团结合的演出形式,不仅是对我国老一辈音乐工作者“外来形式民族化”和“民族音乐现代化”思想的发展和继承,更是董怡在海外文化土壤中辛勤培育的艺术之花;出自她个人的不懈努力,但更离不开民族音乐发展和中外艺术交流、碰撞的强大推动,是“国际化”与“民族化”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美妙艺术结晶,亦是“发展与复兴中华民族音乐”的可行手段之一。
(编辑:李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