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台湾民谣30年 重要人物事件盘点

2007-10-26 10:07:35来源:南都周刊    作者:公路

   

南都周刊:台湾民谣30年重要人物事件盘点(图)

众民歌手和庾澄庆(后排左二)

南都周刊:台湾民谣30年重要人物事件盘点(图)

廖美惠、郑夙娟

南都周刊:台湾民谣30年重要人物事件盘点(图)

民谣歌手包美圣
 

高晓松(听歌)说:有人,就有民谣。现在,我们的人来了,满山遍野。假如把中国民谣歌手集合起来,每人一小时,唱足三十天余音未了。胡德夫说:一个时代要反省,需要民谣。我们历经扒带时期、港台崇拜、摇滚声浪、校园民谣、R&B风潮,我们发泄过、盲目过、潮流过。如今,这么多落花流水后,张开的嘴想为生活和土地留下点什么,却丢失了自己的旋律。在浮躁中反省、在拥挤中反省,我们想要歌唱的,是内心的安宁。民谣曾经飘扬,民谣继续出发,我们能做的,就是记录,不用娱乐视觉、不用无用幻觉,真实地、像触碰琴弦那样听见回响,真实地、用心感动记录历史,和你一起期待声音盛开。 蒋明

 

  南都周刊:北京民谣举起大旗 无限可能刚刚开始

 

  胡德夫:民歌的兴起是一个时代的反省时刻()

 

  万晓利:关注民谣,淘出珍珠

 

  高晓松:民谣与时代无关,看人

 

  杨弦:台湾民歌的精神应该继续下去

 

  林一峰:我只是香港民谣新的开始

 

  “新耳朵,旧音乐?”30年前李双泽、杨弦不满台湾被美日流行音乐充斥,而掀起轰轰烈烈的台湾民歌运动;“新耳朵,旧音乐!”30年后厌倦R&B、嘻哈,越来越多的人转身追寻民谣的温暖。归根到底,台湾民歌运动的推进就是这样,每当耳朵新鲜音乐陈旧时,敏感的音乐人就会俯身向下,沉入生活,拥抱民歌,在吟唱中记录孤岛变迁。

 

  历史

 

  历史久了,就很像传说:1975年,杨弦、赵树海、胡德夫等在中山纪念堂举办“中国现代民歌之夜”,现代民歌的概念开始出现;1976年,李双泽扔出可乐瓶,砸出一场“唱自己的歌”的运动。1977年起广播电台开始播放民歌,大大增强了民歌的影响。

 

  1980年是台湾民歌的黄金时代,新格唱片连续举办了四届“金韵奖”(同时海山音乐也举办类似的民谣选拔比赛),像今天的快男超女一样,金韵奖带来的风潮使得当时的青年无不以弹唱吉他为潮流,齐豫(听歌)、叶佳修、王梦麟(听歌)、李建复等是民歌潮中涌现出的受欢迎歌手。1981年蔡琴(听歌)、李健复、李寿全(听歌)等组建了“天水乐集”,是集策划、创作、演唱于一身团体,可谓音乐工作室的雏形。80年代后民歌时代里,尽管罗大佑(听歌)、李宗盛(听歌,blog)、陈志远、梁弘志等在主流商业音乐中传承着早期民歌的精神,但民歌的江河日下已是不争的事实。

 

  九十年代的台湾流行歌曲,充斥的是商业资本斤斤计较后的投入产出。这时的音乐人们开始向下、向内地伸展发掘属于自己的声音:前者如胡德夫、陈建年(听歌)、林生祥,他们挖掘整理出少数民族音乐,然后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创作原生态民谣;后者如陈升(听歌)、陈绮贞(听歌)、张悬(听歌),关注的是浮华世界里个人内心的平衡与体验,寻求的是“我有我的姿态”。

 

  现状

 

  2005年,台湾民歌运动30年纪念,这一年台湾各界自发举行了纪念活动,曾经的民歌手们从各行各业回到台湾,登上最热的娱乐节目,事实证明,这不仅是回归,也是出发,05年至今,台湾民谣歌手们与内地的民谣共同迎接着新一轮的复苏,像王梦麟所说“我知道民歌不会断的,我们的歌曲都是可以写入华语歌曲历史里的,会一直传唱下去。”

 

  台湾民谣歌手谱

 

  胡德夫、陈建年、巴奈、陈永陶、叶佳修、齐豫、包美圣(听歌)、吴楚楚、侯德健、李健复、施孝荣(听歌)、邰肇玫、施碧悟、郑怡(听歌)、陈明(听歌,blog)韶、黄仲崑、蔡琴、王梦麟、王新莲(听歌)、杨耀东(听歌)、施孝荣、陈升、陈绮贞、自然卷、张悬……

 

重要人物

 

  叶佳修(创作《乡间小路》《兰花草》等,第一代台湾民谣歌手)

 

  我的歌曲显得乡村味十足,那是因为我的成长背景就是乡村。我在乡下长大,直到上了大学才到了城市。到了城市之后,我觉得城市太紧张,这里面的人生活得都不松弛。我就很怀念我的家乡的那种生活状态。所以就写了很多描写田园风光的很乡土的歌。

 

  所谓民歌,我觉得用“民主时代以后的歌”来解释“民歌”会比较贴切。包括校园民谣,我觉得都应该能够传承一些文化,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展现时代的一个侧面,能够在将来回首的时候,成为历史的一个注脚。

 

  陈绮贞(听歌)(台湾Indie音乐女王,城市民谣代表)

 

  我第一次真正弹吉他写歌是19岁上大一的时候。很多人觉得我来自校园,又弹吉他写歌唱歌,一定是受校园民歌的影响。其实对我影响很大的是摇滚乐。民谣也好,摇滚也好,我只是想做自己真实的音乐。甚至连态度这回事,都不过是一种包装而已。继续民谣,就等于继续自己的音乐。

 

  林生祥(台湾前交工乐队主将,其音乐融合了客家山歌、八音、歌仔戏、恒春民歌、西方摇滚、非洲节奏,乃至冲绳三弦音乐;荣获今年台湾金曲奖“最佳客语歌手”、“最佳客语专辑”,但拒绝领奖!)

 

  和民歌运动的关系,从我选择淡江大学读书就看出来了,那里是重要的民歌运动发源地。但我的音乐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譬如崔健(听歌),《我等就来唱山歌》里唢呐的运用其实是和崔健是有关系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人是罗大佑(听歌),《亚细亚的孤儿》、《吾乡印象》等歌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至于传统的元素,可能还是台湾的音乐是主要的。我的所有的歌不管怎样,最后都要回归到客家的山歌和八音里面去,一定是有一个东西连接到这里的。

 

  重要事件

 

  1、哥伦比亚咖啡店 1974

 

  杨弦、胡德夫、李双泽、韩正皓、吴楚楚在哥伦比亚咖啡店相识,他们抱着吉他自弹自唱的方式,不约而同向美国六十年代的民谣歌手看齐

 

  2、淡江事件 1976

 

  一九七六年,在淡江大学的一次西洋歌曲演唱会上,刚刚从国外旅行归来的菲律宾侨生李双泽,拿着一瓶可口可乐上台问大家:不论欧洲美国还是台湾,喝的都是可口可乐、听的都是洋文歌,请问我们自己的歌在哪里?然后他在一片惊诧之中,拿起吉他唱起了《补破网》,此即著名的“淡江事件”。

 

  3、首张民歌专辑 1975

 

  台大农学院毕业的杨弦在中山堂个人演唱会上唱了八首由余光中的诗谱曲的作品,“现代民歌”运动有了眉目。杨弦在这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民歌》专辑,全部是余光中的诗作,被认为是第一张有资格被称作“民歌”的专辑。

 

  4、青年民谣大赛 1977

 

  1977年,举办第一届金韵奖青年歌谣大赛。我们自己唱出。它最大程度上丰富了民歌的表现形式,并使得更多的年轻人得以参与到流行乐的改造,迅速扩大了民歌对社会大众的影响。1977-1980年所举办的四届民歌大赛,是真正使得台湾民歌在社会大众中蔚然成风的关键。

 

  5、天水乐集 1981

 

  由李寿全(听歌)、苏来、靳铁章、许乃胜、蔡琴(听歌)、李健复所组建的工作室“天水乐集”在台湾乐坛上开音乐工作室的先河。李寿全担任工作室作品的企划及执行制作人,苏来、许乃胜、靳铁章则负责词曲的创作;而蔡琴、李健复则用各自的声音来充分表现工作室集体创作的作品。此外,陈扬、陈志远两位编曲家也应邀为“天水乐集”的作品编曲。尽管事实上“天水乐集”仅推出了两张作品(李健复《柴拉可汗》;李健复、蔡琴《一千个春天》),但这两张作品却堪称是民歌时代末期力挽狂澜的经典之作。

只要回归土地,就拥有无限可能

 

  台湾现代民歌运动从发起到现在,已经超过三十年的历史。

 

  这三十年中,台湾流行音乐的发展经历绽放到衰落的过程,互联网的冲击加上创作力的衰竭,唱片销量节节败退。有一段时间,民歌与民谣似乎都不见了,我听过的最好说法来自野火乐集的发起人熊儒贤——民谣回到土地上。

 

  民谣的最初就是土地上的吟唱,一定有人还在唱,只是我们很少听到。

 

  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民谣在台湾这个地方再次开放出繁盛的花朵,一簇或者一枝,各自无关又美丽地联结着。从胡德夫、陈明(听歌,blog)章、陈建年(听歌)、巴奈到陈绮贞(听歌)、张悬(听歌),这些音乐人跨越了几个世代,更加独立,也更加坚持。

 

  台湾民谣一度回归土地,这一次,民谣重新回到人们可以看见、听见的地方。

 

  依然从民歌运动谈起。1970年代中期,杨弦、李双泽、胡德夫开启台湾现代民歌运动的大门,三人各自拥有一场重要的演唱会:1974年胡德夫“美丽的稻穗”演唱会,亦是杨弦第一次公开发表《乡愁四韵》的场所;1975年杨弦台北中山堂“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被视为民歌运动的开端;1976年淡江文理学院(淡江大学的前身)的“淡江民谣演唱会”,是李双泽“可口可乐事件”的原发地——至此以后,他们倡导的“写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在台湾风起云涌。加上1978年杨祖珺(听歌)发起的“青草地歌谣慈善演唱会”与陶晓清主导的“中国现代民歌之夜”演唱会等等,民歌运动的两个不同分支“中国现代民歌”与“淡江——夏潮”有力量地显现,影响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学生开始音乐创作与演唱,引出以叶佳修、李建复(听歌)、苏来、齐豫(听歌)、蔡琴(听歌)为代表的另一分支“校园歌曲”。

 

  洪建全文教基金会、新格唱片、海山唱片陆续推出《中国现代民歌集》、《我们的歌》、《金韵奖纪念专集》、《民谣风》等民歌系列唱片,民歌后期的天水乐集则凝聚颇有代表性的创作人与民歌手,推出两张概念唱片《柴拉可汗》与《一千个春天》。民歌发起人中,除了杨弦推出过两张作品集,李双泽的作品并没有公开录音版本,而胡德夫直到2005年才推出第一张个人唱片《匆匆》。

 

  从2002年开始至2005年,随着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举办的一系列民歌纪念演唱会,民歌再次引起广泛回响。2007104,野火乐集举办李双泽纪念演唱会,胡德夫、杨弦、雷光夏(听歌)、张悬、艾可菊斯、陈永龙等三代歌手代表着李双泽作品《愚公移山》中的三代愚公,依旧是陶晓清主持,杨祖珺却意外缺席……如果说怀念有意义,那就是比沉默来得实在。

 

  台湾民歌与台湾民谣是两个不同的分支,同时亦有交集,胡德夫就是其中一个。胡德夫从民歌运动初期就是领军人物,他的原住民身份,也为原住民的音乐、文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民歌时期,除了胡德夫的原住民歌谣,传唱老一代创作人的台湾民谣《补破网》、《雨夜花》、《恒春之歌》,几乎都与李双泽有关,陈达的《思想起》也在民歌运动时期得以拥有公开演唱的舞台。除此之外,台湾民谣并未得到特别的重视,直到1990年代被视为第二次民歌运动的新台语民谣风。

 

  当纪晓(听歌)、陈建年得到主流奖项与主流媒体的认同,原住民母语的吟唱与创作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更早一些,陈明章(听歌)、林强(听歌)、陈小霞(听歌)这一批台语创作人,也为台湾民谣的发展贡献出不可多得的努力。

 

  角头音乐、水晶唱片、黑名单工作室(听歌),以及后来出现的野火乐集,依然延续民歌时期校园演唱会、音乐节、巡演等宣传途径,在获得更多认同之前,以顽强的生命力坚持现场演出。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到最后,但的确有许多人在坚持着。

 

  民歌的脉络相对清晰,民谣的划分却显得纷乱庞杂,新生代的“知性民谣”即是如此产生。

 

  陈绮贞的出现无疑令人眼前一亮,她自掏腰包制作唱片,从独立制作起步,加上民歌餐厅的背景与现代诗般的歌词,很快成为年轻一代创作人的代表。陈绮贞与民歌的联结不仅如此,《华丽的冒险》在淡水动物园录音室完成——动物园并不是真的有动物,原本是淡江大学的学生宿舍,被同学们戏称为动物园,亦是民歌先驱李双泽等淡大学生们社团活动的聚集地。

 

  知性民谣的另一代表张悬,同样有五年多持续在Live House表演的经历,在正式发片之前,她就已经在学生界拥有许多的知名度,第二张创作唱片更是与民歌时代的音乐人李寿全(听歌)共同制作。

 

  新生代的民谣创作人,就这样以一种看似无关却又隐含的立场,与民歌产生意外交集的花火。

 

  音乐环境不再一样,分散的民谣主题不可能成为民歌那样具有号召力的音乐类别,它更像是一种标签,而在音乐面前,标签不是最重要的。

 

  民歌的传承一是创作的能力,二是歌唱的态度。从这里出发的音乐人,不管是民歌还是民谣,或者别的什么,只要对音乐有足够的诚意,仍可以拥有传世的作品。

 

  继续往前走,坚信且等待风光无限。

 

策划:南都周刊娱乐编辑部  执行:吴慧、杨文、朱白 采访:本报记者 陈炯、吴飒、张海律 特邀乐评人:李皖、公路、王磊、游威、李文枫、和小宇

 

(本站编辑:李赟)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