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午,“2010首届新星星艺术节”在北京正式启动。从现在开始的三个月中,主办方将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艺术作品,按照华东、华南、华北和西部四大片区的划分,专门邀请了各地区艺术界和文化界的名人们担当评委进行初选。在初选之后,将会有100名艺术家和其作品进入终审阶段。从今年的12月8日起,这100位入选艺术家的作品将会在成都展出,随后进入全国巡展阶段。艺术家何多苓,建筑设计师刘家琨,雕塑家隋建国,艺术家汪建伟,诗人韩东、翟永明等人组成的终审评委团,还将最终选出艺术节的五个大奖——2010年度“艺术场”大奖、年度绘画新人奖、年度雕塑新人奖、年度摄影新人奖、年度综合艺术新人奖。
这是一场艺术界的“海选”,目的是让“可能是草根的,可能是不知名的,没有进入市场体系的”年轻艺术家有机会崭露头角。在主办方艺术场的董事长曾琼看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天价和大众对当代艺术的距离感,似乎已经成为一对反比关系。因此,活动的口号“艺术是我们的”,即指天价艺术品让当代艺术成为小众的专宠,而“新星星”则倡导将艺术还给年轻艺术家,还给大众。因此,他们希望“新星星艺术节”能为草根的年轻艺术家提供展示平台,同时让艺术重新感动观众。
这就是“新星星”这个定义的由来。主办方希望自己成为1979年“星星美展”在2010年遥相呼应的接力者。那是艺术家还不会卖画的1979年,而不是艺术家钻研市场需求的今天。那是还没有艺术机构明白如何操作的1979年,而不是画廊和拍卖行为了获利做出很多天价之局的今天。那是炒作资本没有进入中国的1979年,而不是资本的无形之手像上帝一样操纵艺术的今天。那是艺术家和诗人、作家、学者们为了一种理想而肝胆相照的1979年,而不是策展人、批评家和艺术家在共同的利益链条上拉帮结派的今天。往事不可追,1979年“星星美展”的精神同样如此。
没有理由怀疑“新星星艺术节”的真诚,但有理由担心他们的方法论。以一场娱乐化的艺术“海选”,寻找遗世独立的天才艺术家,在无所不在的资本触角到达之前,将其拯救出来,难度不可谓不大。并且,应该留意到艺术节征集作品的前提。除了要求参赛作品要杜绝反人类、反社会和色情主题之外,便是要求参赛者未曾与画廊等经纪机构签约。而作为最终获得大奖的奖赏,这些艺术家将获得一笔奖金,并且与相关画廊签约。如翟永明所言,“应该给更多的、还没有进入所谓艺术圈子的边缘艺术家机会。”但在2010年,这个机会只能是参加展览、与画廊签约。
瑞士人乌里希克去中国最偏僻的地方,走进不知名的艺术家的画室,然后像伯乐一样牵走他相中的千里马,就像1979年“星星美展”的时候一些老外一样。现在看来,这很可能是一个笨办法。
(编辑:郭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