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杜淳透露拍戏艰辛 “走西口”比“闯关东”凄凉

2009-01-10 17:08:31来源:    作者:

   
说话满嘴沙子、徒步爬十几里山路……不少观众觉得《走西口》的“乡土范儿”有些别扭。日前男主角杜淳接受了记者电话采访,回忆当时拍摄《走西口》时的艰苦,他表示,如果缺少了这种气息浓郁的“乡土范儿”,也

说话满嘴沙子、徒步爬十几里山路……不少观众觉得《走西口》的“乡土范儿”有些别扭。日前男主角杜淳接受了记者电话采访,回忆当时拍摄《走西口》时的艰苦,他表示,如果缺少了这种气息浓郁的“乡土范儿”,也就表现不出山西人走西口那段历史的艰辛与悲凉。

一个人“走西口”更凄凉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一曲凄婉哀怨的《走西口》道出了当年“口里”人悲凉的人生遭遇。《走西口》中杜淳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历经磨难的晋商田青。

杜淳说,这部戏可以称的上是自己拍过最苦的一部戏,“当时我们在山西取景,要经常翻山越岭,而且是那种很陡的山,碰到下雨山路就变得很湿滑,扭到脚更是‘家常便饭’。由于当地风沙很大,经常吃沙子吃到饱,常常一句台词还没讲完,嘴里已经满是沙尘,一不留神还会被呛到。”不过杜淳也表示,这样困难的客观条件也让他更能体会到当年晋商走西口的艰辛。

《走西口》播出后,不少观众认为剧中乡土范儿过重,杜淳表示,如果缺了这些,就根本没法表现当年山西人走西口的艰辛与悲凉。而为了让自己更像个晋商,他还在拍摄前突击学习山西话。对于观众拿《走西口》和《闯关东》来做比较,杜淳则认为,《走西口》300年的历史更悠久一些,此外《走西口》较《闯关东》更凄凉,“《闯关东》是一家人一起去闯。而走西口的人大多背井离乡,离开家里人,田青就是一个人,整部剧充满凄凉的分离感,看了会让人流泪不止。”

儿子给老爸设计剧中造型

杜淳和父亲杜志国是演艺圈内有名的一对“父子兵”,杜淳因连续出演了《51号兵站》、《敌营十八年》等红色经典剧而被称为“红色偶像”,然而父亲杜志国却是以演反面人物著称。两人已经在戏剧上合作了六次,不过杜淳却笑称其实全无父子感觉,“我们在剧中基本都是死对头,只演过一次父子,还是非亲的。《走西口》里我们又有不共戴天之仇,他饰演的土匪一心想要杀我。”

杜淳说每年都会和父亲在剧组碰上几次,早已习惯演对手戏,所以完全不觉得紧张。在剧组,杜志国杜淳父子俩经常住隔壁,有时也一块侃侃戏,但父亲从来不指导儿子演戏。杜淳透露,“老爸不想把他的表演方式强加在我身上,所以在演戏方面,他从来不会要求我什么,让我自由发挥,给了我一个很大的表演空间!”倒是杜淳有时还会给老爸提点意见,“《走西口》中我爸的头套还是我给设计的,开始他的造型太正经了,我就跟我爸说,你这个样子不够匪气,然后我提出了很多建议,最终也被我爸和造型师接受,按我的想法改了。”杜淳得意地说,“虽然父亲嘴上不说,但是我看得出来,他很高兴我能提出这样的建议。”

(编辑:范文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