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百家讲坛》危机浮现 收视率已跌至十名之外

2008-11-28 11:13:47来源:    作者:

   
《百家讲坛》从2005年推出刘心武之后开始火爆,到2006年推出易中天和于丹则达到了其影响力的巅峰,但此后无法再超越。今年以来,于丹、刘心武、易中天等老面孔纷纷重出,已经引起广泛的对节目“难以为继”的猜疑

《百家讲坛》从2005年推出刘心武之后开始火爆,到2006年推出易中天和于丹则达到了其影响力的巅峰,但此后无法再超越。今年以来,于丹、刘心武、易中天等老面孔纷纷重出,已经引起广泛的对节目“难以为继”的猜疑。万卫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再不能找到有特色的主讲人,栏目的前景就不容乐观了。”

比起秦始皇,百姓更关心金融危机

《百家讲坛》的火爆催生了一大批地方电视台的“讲坛类”节目。包括北京台的《中华文明大讲堂》,上海的《文化中国》,陕西的《讲坛》,山东的《新杏坛》等。

山东电视台《新杏坛》栏目的制片人张立对《百家讲坛》的收视率下滑总结了几点原因:第一,任何一个电视栏目,都有一个从不温不火到广受关注,再到重归平淡这样的过程。《百家讲坛》也无法脱离这个规律;第二,《百家讲坛》在挖掘新的学术明星上后劲不足,最近已经很少能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主讲人和选题;第三,由于央视身份特殊,所以很多有意思的题材都不能做,比如除了红色经典之外,据说1840年以后的东西都不让讲。

张立说,《百家讲坛》的危机也启示他们思考破解之术:“讲坛类节目形式上可创新的地方太少,永远依赖一个专家在那里讲,任何电视节目都是经不起这样单一的形式的。”张立表示,《新杏坛》试图通过将专家带出演播厅、做活动来增加节目的丰富性。比如今年他们就带傅佩荣到北川中学去演讲,还有去孟子故里讲孟子,去孔子故里讲孔子等,效果不错。

陕西电视台《开坛》制片人白玉奇则认为,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起伏是很正常的。“老百姓关注的事物发生了变化,今天喜欢的东西跟明天的不同,今天大家也许都在关注金融危机。对他们来说,现在发生什么事比秦始皇怎么打的天下来得重要。”

两位制片人都很乐观,认为讲坛类节目仍然大有市场。张立认为,“这个时代社会变化太快,整个国民心态都趋向于寻求安静和深沉的东西,我认为讲坛类节目还正当其时。”

讲坛类节目需要换件“衣服”

“再好的内容,再好的形式,观众也会有审美疲劳的一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表示,好的电视栏目通常会持续两年左右的好收视率,但如果没有跟上市场变化就会出现下滑的状况。“国内的讲坛类节目会遭遇困境,主要还是因为他们不能有所创新,而老百姓的关注力已经改变了。”

喻国明说,《百家讲坛》现在形式和内容都已经不能跟上市场。最需要改变的就是主讲人跟观众的关联方式。“要让现场的嘉宾和主持人能够产生共振。比如《一虎一席谈》就做得很好,有碰撞,形式和内容都不错,这才是中国电视节目发展的方向,但只是模仿就不好了。”

文化评论家张柠认为《百家讲坛》的危机来自形式而非内容。“中国文化博大得很,永远没有说完的一天,但是《百家讲坛》却面临危机了,为什么?形式的问题。观众要看的是新奇,你就得换件衣服。还是老一套,还是那几个老面孔,没什么热闹可看的,大家就不买账了。”

(实习编辑:范文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