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学院创作新印象京剧《樱桃园》
将世界文学经典搬上中国戏曲舞台,是完全忠实于原著还是进行本地化改造?中国戏曲学院给出了答案。近日,由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表演系、音乐系、舞美系、戏文系五系联合创作的新印象京剧《樱桃园》经过两个月的排练,搬上了舞台。该剧取材于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契诃夫的同名原著,不过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了清末民初,讲述了贵族阶级没落、新兴资产阶级与进步思想者之间在各自心理空间生活、斗争的故事。
京剧版《樱桃园》的编剧是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副主任颜全毅博士,他表示,在改编此剧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来自于契诃夫原著本身较弱的戏剧冲突和非线型结构。“可以说这是一个并不适合京剧演出的剧目,但通过革新和改造之后,观众看到的是一个与众不同、耳目一新的《樱桃园》。”此外,该剧还是中国戏曲学院继京剧《金子》、《杜十娘》、《哪吒》、《悲惨世界》之后的又一部由五个主要教学系联合创作的京剧剧目。据该剧监制、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巴图教授介绍,“此次创排京剧《樱桃园》压力不小,最主要的压力是来自于该剧在世界各地有很多的经典版本,如何将一个外国作品从京剧的角度与其主题相契合,需要进一步的探索。虽然戏曲学院在此前进行过多次尝试,也总结了一些经验,但对于戏曲创新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一部实验性京剧作品,《樱桃园》无论从表演、音乐还是舞美设计上都强调了个性化的表现风格。算盘舞的诙谐、踢踏舞的耍闹、麻将舞的精妙,陕西话、广东话、京腔京韵、梆子高腔都呈现在了舞台,使得全剧有了完全不同于原著的中国味。此外,形形色色的唱、念、做、舞手段以及夸张调侃的插科打诨都是为了能让这个戏看起来更像是京剧,不过这些手段的运用也使得这出戏游离出了大师的原著,而这也成为该剧公演后的争议所在。据悉,该剧在修改调整之后将于10月代表中国戏曲学院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剧协戏剧院校联盟在上海召开的年度会议做献礼演出。此后还将进一步地进行打磨,正式推向市场。
(实习编辑:金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