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民众戏剧发出自己的声音[图]

2008-01-08 22:24:09来源:公益时报     作者:

   

    目前,我国有1.2亿农民,从一个叫“乡村”的地方,走进另外一个名为“城市”的部落。在这个部落他们不但有着同样的名字——农民工,而且都有着同样的标签:文化素质低、需要同情……打工群体与城市阶层的距离也因为不了解而相互疏远。现在,有这样一个农民工群体,正在通过“民众戏剧”的形式,演绎他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向社会诉说着他们的需求、文化、梦想…… 

   “呜……”

  “快点,火车要开喽——”

  随着一阵长长的火车汽笛声,一群男女“演员”扛着装满衣物和生活用品的各色化肥袋(行李包)从剧院门口涌入,经过观众席的走道直接爬上舞台,把行李放下后,在舞台上坐着、躺着,此时的舞台看上去更像一个车站站台。

  随即,这些“演员们”都钻进幕布里,搭上开往有着美丽期待和梦想的城市的列车。此时,从幕布里探出一个脑袋,左看右看,让人联想到这是一个农民在外出打工时对家乡的回望和眷恋,同时也抱着对列车驶入城市时的好奇和新鲜。 
 
    这是12月13日,由农民工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一个民工的美丽期待》在北京邮电大学演出的第一幕。

  或许用“演员”一词来描述他们并不恰当,“我们并不是在演戏,只是向观众展示我们平时的生活状态。”在剧中饰演二虎子的韩进对《公益时报》记者说,这部共7幕60分钟的话剧没有剧本,是根据参演者身上发生的真实故事改编的三个故事:农村青年小张一心想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小饭馆,她来北京追寻自己的梦想,却遇到月薪5000元在中关村卖电子产品的诱惑;大海,从做保姆被雇主侮辱流浪街头到成为收入颇丰的摄影师,梦想成真之后的他却忍不住思考自己失去了什么;二虎、翠花夫妇俩怀着“大彩电、二层楼”的梦想来到城市,不料二虎高空作业时受伤住院,面对3万元的医疗费,他们一筹莫展……

  具有浓重方言口音的对白、略显生硬的表演动作,以建筑工地的手脚架为背景的舞台布置……整场演出下来,让人感觉他们不是在演戏,而是在回放他们的生活。

  《一个民工的美丽期待》是由北京市协作者文化传播中心主办的,所有演员都是真正的打工者,他们同时也是北京市协作者文化传播中心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北京市协作者文化传播中心常务统筹、该剧总导演李真表示,希望通过这出剧目的演出,让农民工意识到自身改变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其他的社会人群了解农民工的生活。

  演绎自己的人生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站上舞台演戏。”饰演二虎的韩进是山西人,2005年在北京一个工厂工作时,双腿被砸伤。法院判决工厂给他赔付4万元的工伤补偿,但直到现在工厂还差他1.5万元钱。受伤后,由于不能再干重活,韩进就只好回家。为了拿到工伤补偿,他经常会来北京。今年8月,韩进来北京时,饰演二虎的演员由于抽不出时间不能参加演出,考虑到韩进也有过相同的经历,李真就想请他客串一场演出。话剧里的二虎是保洁员,在高空作业时受伤住院,由于拿不到工伤补偿,没钱交住院费而被医院赶出来。

  “当初我没答应,因为我连普通话都不会说,怕演不好,让别人笑话。”30岁的韩进戏称自己说的是“山西普通”,在北京,除了老乡,他从来不跟别人说话,害怕别人看不起他。

  “我每次到北京,都住在‘协作者’。人家帮了我,看他们实在没人演了才找到我,我想帮帮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朴实的韩进参加了第一场排练。当演到虎子没钱交医疗费,被赶到医院走廊的时候,韩进哭了。“演到这里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我自己的经历。我曾经也因为拿不到工伤补偿,差点被医院赶出门。那种遭医生白眼、还要求着他的感觉是不好受的。”

  韩进告诉记者,其实他上台表演的时候,心里并不舒服,“因为我会想起一些不开心的事。”但为了能让社会理解他们的身份和职业,他愿意继续上台表演,“我希望通过演出,能让城里人明白,在我们不会过红绿灯的时候、在我们随地吐痰的时候,别人可以轻轻地提醒我们一下,而不是破口大骂。其实,我们并不是不愿意去遵守一些规定,只是农村和城市的生活习惯不同,我们也愿意去改。其实我们也不愿意穿着满身是土的衣服坐公交车,只是我们每天要在工地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时间去换衣服……”[NextPage]

  付出与回报

  “你别看在台上就几十分钟,可排练的过程是非常艰苦的。”李真告诉记者,由于每个演员平时都有工作,排练只能在业余时间进行,排练地点定在“协作者”东四七条的办公地。“大多是从晚上7点开始,最早也要到凌晨结束。”家住最远的申丙电每次都要从北太平庄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赶来,从不迟到,“老板反对我参加这样的活动,我每次排练都是背着老板,一旦接到电话说要加班还得赶回去。”

  王成今年27岁,来京8年,做过西餐厨师、促销员、园林护理等,他也在剧中扮演过二虎——一名怀揣“大彩电、二层楼”梦想来到城市的农民工。王成说,虽然自己对表演一直有很高的兴趣,但开始排练时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小两口吵架那一幕”。为了表现夫妻二人争执的场面,王成和扮演其妻子的卢金艳讨论得很激烈,“差点要真的吵起来”。后来在老师和队员们的引导下,两人多次在一起交流对剧情的想法,直到彩排满意为止。

  然而付出是有回报的,他们的演出得到了各界的好评,一位观众看完话剧以后,在留言本上写道:“在话剧《一个民工的美丽期待》中,我没有看到常规戏剧的专业味道和矫揉造作的气息,它有着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朴实无华的舞台展示,及平白直述的语言表达,恰恰是这些,使我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在这些‘演员’的身上,在那个不大的‘舞台’上,我看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人,以及在城市中努力求得生存的亲朋好友的身影,这种美丽的期待也正是所有生活在城市中的外地人的期待,这种期待并没有本质上的阶层之分,只有期待的高低定位。作为一个‘飘浮’在北京的外地青年,我又何尝不是一个民工,何尝没有一个美丽的期待——这种期待离我不远不近,若隐若现,时时刻刻在我面前朝我微笑。”

  回想起整个剧情的编排过程,李真感慨地说:“不知道是不是像有人说的那样,‘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有一点我们不能怀疑: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演员,每一个人的经历都可以成为剧本。因为,我们的打工朋友在拿惯了炒勺、镐头的同时,还可以表演,在常受歧视压抑的日子里,还可以把自己的经历编成故事去演出,把自己心底里的快乐带给需要快乐的人。”

  定位为“民众戏剧”

  “故事从演员到道具,都来自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可见的事、可见的物件,包括演出时那个人在舞台上的那个动作、说话的那种腔调,都是我们生活中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动作与话语。”李真说,整个剧组一共19人,15名是演员,一名导演,一名监制,其他两名负责音响和灯光。演出前,所有参演的人都在紧张地布置舞台、准备道具,没有时间接受记者采访。演出一结束,他们又开始忙碌着收拾场地,没有一个人闲着,连73岁的志愿者王文雄也不愿空下来,要跟着大伙一起去搬搬抬抬。记者走近他们发现,这群本色演出的演员没有化妆,所穿的衣服也都是自己的,台上台下完全一个模样。

  为何要编排这样一出戏?李真说,目前社会上很多服务于农民工的公益机构,大都为他们提供一些切实、具体的服务,但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协作者”还注重开展公民教育活动。《一个民工的美丽期待》就是一个重要方式,通过这出剧目的演出,可以让农民工认识到自身改变很重要,同时也让其他社会人群了解农民工的生活。

  在本次北京邮电大学演出前,《一个民工的美丽期待》曾在全国许多高校、剧院进行过16场演出,很多观众以及媒体都称其为一部话剧,而在李真眼中,对它更准确的定位是“民众戏剧”。

  “民众戏剧离不开参与者的即兴表现和亲身体验。它就是把参与者大量潜在的创造力诱发出来。为弱势群体说话,鼓励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是民众戏剧的基本目的。”每当李真在向别人解释“民众戏剧”的同时,她的“心底里禁不住有些悲哀”。戏剧的本质,真的就只是我们大众生活中的偶尔点缀吗?真的就离我们大众的生活那么遥远吗?“我不这样认为,尤其是排练《一个民工的美丽期待》后,让我更坚定了这一认识。”李真表示,接下来,他们还将到湖北、四川、山西等地进行全国巡演。

  火热的声场

    “有人说我们是游走在边缘的人群,可是我们这样发出声音:不用眼泪乞求世界的公平,而是用坚强塑造公平的世界——生命中最宝贵的是我们大家一起走。”

    《一个民工的美丽期待》开幕前打出了这段字幕。

    当幕布拉上,台上的演员心潮澎湃,台下的观众流下热泪,使他们感动的正是那种“边缘人群”的共同声音。戏剧,给了他们一个舞台,把他们单个的声音放大,融入一个声场,在这个声场中,他们能感受到自身和群体。

    这个戏剧走进了长安大戏院,走进了高校,这是戏剧的荣耀,但是创作人员将其定位为“民众戏剧”,他们隐约感到,这才是这个作品的本质。

  民众戏剧的天然舞台应该是广场上的大棚,因为它的本质就是那个众人为之感动和鼓舞的声场。韩国光州有一个名为“Asian Madang”的民众戏剧节,它把散落在东亚各地的“民众戏剧”汇集在一起。而Madang在韩语里接近“广场”的意思。

  在上世纪80年代,韩国曾掀起过轰轰烈烈的反抗军政府的社会运动,那时,许多戏剧人就在广场上演戏,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运动,就有了“Madang剧”这样的说法。同时,Madang剧还有一层美学上的意味:即这样的演出,与传统的表演方式(尤其是传统巫术、祭祀舞蹈)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这个层面上看,民众戏剧颇有些启蒙的意味,声音在这里发出,情感在这里宣泄,思想在这里碰撞,随之而来的是觉醒或抗争。这也许正是戏剧的形式对于农民工而言远远小于“表达”的冲动的原因,他们感受到了自身被边缘化后的“压抑”,他们要发声。

  民众戏剧,是民工的美丽期待,是一种火热而温暖的声音。在这个商业文明发达的城市里,民众戏剧是一次草根的实践,它敢于与主流争锋。当人们发现剧院的戏剧太昂贵,又看不懂的时候,戏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演变为一定阶层的消费品,或者称其为“高雅艺术”,那个声场已经不适合某些群体,于是,人们都积极寻求自身的声场。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民众戏剧的启示在于,它是对商业文化的一种抗衡,排拒商业社会令所有人成为被动的文化消费者,培育每一个人成为文化艺术的创造者,因为艺术本该源于生活,源于内心。

   (编辑:闫琴)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