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老题材开拓出新意境

2024-01-26 21:31:28来源:文艺报    作者:汪守德

   

  由唐栋编剧,傅勇凡导演,秦立运舞美设计,杨彦、于东江、夏莹等主演,南京市话剧团原创的话剧《小西湖》日前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这是一部聚焦南京历史文化街区小西湖更新改造工程的剧作。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对老城区进行更新改造变得颇为迫切且屡见不鲜。其中经历了怎样的阵痛、具有怎样的社会人生蕴含,是值得以艺术的方式来作深入探究和表现的。创作者从此题材切入,体现出直面现实的勇气与胆识,以及破解难题、建构艺术的智慧和才气。从演出时剧场不断爆发的掌声和笑声来看,称其为话剧舞台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新作亦不为过。

  该剧以小西湖街区更新改造为叙事背景,以城保集团董事长、街区更新项目总指挥于建东为灵魂人物和主要线索,构建起既自然新颖又饶有意趣的故事框架。在赋予人物强烈责任意识和牺牲精神的同时,又使其陷入由此引发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将相关人物渐次牵涉进来,成功描绘出以徐香美、朱家胜两家为代表的众生相。比如为了眼前利益的秦嫂、因为房子前倔后恭的“相亲女”、算计房产的徐小宝与刘莎……一切围绕房子的问题而展开。于建东是剧中成功塑造的阳光温暖的人物,他精心统筹、协调和解决改造中的种种难题,显示出应有的格局和干练作风。他满腔热忱、绞尽脑汁地为搬迁户设计各种方案,当访遍房屋中介也无法满足徐、朱两家要求在房子改造期间,能时不时到老屋看看的心愿时,将自己的新房借给两家人居住,造成了其与妻子陈娟的深刻矛盾。于建东对妻子的各种赔小心,陈娟在新房楼下望向自家屋里灯光以及于建东酒醉后向妻子的真情告白等,都是剧中颇令人动容之处,让观众充分体会到主人公的两难处境及其一心为公、真诚为民的无私品格与高风亮节。

  剧作更值得称道的,是巧妙建构了徐、朱两家既一墙相隔又龃龉不断的邻里关系。街区老屋的一堵墙和于建东新房里的一堵墙两边,两家人之间的各种恩怨和隔阂,产生了较为强烈的戏剧冲突。这既是特定生活空间中必然产生的矛盾,如晾衣绳谁占得先机之类鸡毛蒜皮却很重要的问题;又是人物个性展现的重要因由。还有两家子女徐莹莹和朱大鹏坎坷苦涩的恋爱过往等,皆借街区更新改造这个中心事件浮现出来,并交织成新的矛盾漩涡,成为折射和透视人物性格的重要契机。剧中这两堵墙又具有象征意味。它们既是物质的、现实的,也是心理的、精神的,是人物内心与相互关系的撞击与转圜的介质和载体。在墙似乎高高竖立,从“有”又化为“无”的过程中,将两家人的隔膜逐渐融化为温暖的相处,并在充满喜感的故事叙述中,刻画出鲜明生动的人物性格,展现出生活本身蕴含的丰富意趣。

  该剧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剧中表现的城区更新改造工程是一种保护性开发,是精准、精细、精心的“微更新”的“软过程”,是理念上的更新与进步。这其中有城建者对历史文化根脉的珍惜与传承,也有对人心的维护与修缮。长在朱家院内枝繁叶茂的百年石榴树、隔墙里发现的明代戏曲家徐霖的一本金陵散曲手稿,甚至还有从朱家后院挖出的没有爆炸的炸弹等,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文物与生活印迹,都深化了生活的纵深感与厚重感。一个个老屋留存着人们多少生活的印迹与记忆,城市的更新不是使其烟消云散,而是完成了现实对历史的衔接。老街区面貌的焕新是人心的焕新,也是人们旧有矛盾的化解和心中隔阂的冰释,是更加人性化的举措。期间,两家人关于是否为名人后代的亦真亦假的戏谑之语,也表达了从绵延的历史接续而来的文化含蕴,描绘了古今相融的人文景观,反映出人们向真、向善、向美的理想与和谐的民生状态,看上去是那样意味深长。

  话剧《小西湖》所述之事也许并不复杂,但却显示出高超的构建本事,以很强的文学性展现出创作者的灼热情怀与丰富经验。该剧从日常生活的视角为舞台注入了浓郁的烟火气、市井气、人情味,体现了话剧的时代性,还于生活与人物的矛盾之中,反映出社会人生的深刻寓意,引发观众的共鸣与深思。剧中人物的台词写得讲究、准确而有意味,精准深刻地表现了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活动和情感表达,闪耀出普通人身上直率、真挚和多样的性格光彩。这些高质量、接地气、妙语连珠的精彩对话,给演员的表演以强有力的生活和文学的支撑,使他们塑造角色的才能和功夫发挥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赏心悦目地领略舞台艺术的同时,能对引人入胜的精妙表演报以会心一笑,又或忍俊不禁,甚至开怀大笑。

  这是一部立意新颖、呈现大气、制作精湛的话剧。改造前的老街巷里,狭窄的巷道、古旧的老民居、逼仄的生活空间和叫卖烧饼的小贩、骑电动车往来的快递员,于建东访问徐香美家时处处碰壁的细节等,让生活的窘迫感、浓郁的当代生活气息和南京地方特色直逼观众眼前,令人充分感受到更新改造旧街区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剧作的点题之笔:“我们这儿叫小西湖,历史上这儿也确实有一面漂亮的湖水。可后来这湖水到哪儿去了?怎么一点都没了?现在我明白了,这面湖水它在,就在我们老百姓的心里。”“小西湖”作为一种生活与艺术意象,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它在人们的记忆中是永恒的。与剧情相呼应,前期的舞美设计采用简约的装饰性风格,改造后的小西湖民居则用抽象的、概括性的线条来勾勒,并融进了万家灯火的城市整体氛围,在视觉上实现了统一的有机融合,极为形象地诠释了人民生活呈现日新月异面貌的时代性主题。

  (作者系解放军原总政治部艺术局局长)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