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童趣,儿童剧必不可少的元素

2020-06-01 09:06:03来源:文艺报    作者:段凝

   
真正的童趣应该是童真,应该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思辨力。童趣,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并不容易。

1.jpg
《小蝴蝶的妈妈在哪里?》


  真正的童趣应该是童真,应该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思辨力。童趣,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并不容易。创作者除了可以系统学习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学等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阅读儿童文学、看纪录片等方式来贴近孩子。不过更重要的是,创作者一定要俯下身子与孩子平视,如果是仰视的话,那肯定看不到孩子,也看不到童趣。


  生动的人物形象、清晰的完整故事、鲜明的主题……这些都被看作是一部好戏剧作品应有的特质,但对于儿童剧来说,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特质,那就是童趣。


  童趣是什么呢?有些作品将能使孩子发笑的东西当成是童趣,比如放屁、扮丑、故意摔倒等,当然这样的手段屡试不爽,孩子看到这些准会发笑;有的会把嗲声嗲气模仿孩子当成童趣,一个演员站在台前捏着嗓子和孩子互动,“小朋友们,咱们一起喊加油,好不好?”也有的会把卡通形象当成童趣,演员们套一个孩子熟悉的卡通形象在舞台上演一个动画片里的情节……这些也许会受孩子欢迎,但在我看来,它们不是真正的童趣。真正的童趣应该是童真,应该是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思辨力。


  儿童剧如何激发孩子想象力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一个人拿着玩具车自言自语,好像他在自导自演一部关于这个车的故事:这个车载着恐龙要去动物园,但是遇到了堵车,然后汽车长出翅膀带着恐龙飞到了天上;或者几个孩子拿着棍子当枪来一场属于他们自己的“大战”;我们有时也会为孩子不经意的发现而惊奇:他们说冰雹是珍珠,蓝天是海洋,而云朵是徜徉在海洋里的小鱼……这些都是属于孩子的童趣,也是孩子宝贵的想象力。


  钢琴可以是宇宙飞船(英国《钢琴解剖课》),纸盒能变成匹诺曹(西班牙《匹诺曹》),蓝色绸子是大海(西班牙《尤利西斯》)……舞台上的这些都来自孩子特有的童趣。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象力是一种天生的能力,如果不培养不开发,这种能力就会消失再也不能恢复。想象力是怎么来的?来自思维。那思维是怎么来的?就是看、感受和体验。儿童剧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时空综合、视听综合及现场交流的特性,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立体的感受空间,另外,戏剧可以利用几乎所有的艺术手段和先进技术来帮助孩子把脑海中想象的东西变成现实,舞台就是“一切都有可能”。


  近几年随着儿童剧市场的火热,大量国外儿童剧涌入中国,我们看到了不少作品利用舞台给孩子提供想象空间。比如,日本的《草间物语》讲述了在城市一片草地中蜘蛛、蝗虫等昆虫互助互爱的故事。舞台中央有个白色的圆垫,随着剧情的变化,灯光在垫子上投射出不同的颜色,绿色、红色、蓝色等。根据故事的发展,不同颜色有时是城市,有时是草地,有时是几只昆虫在互相吵闹。这种灯光的变化给了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比真正看到“实景”更让人兴奋和激动。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语言的障碍,多数引进的国外儿童剧都无台词。这些剧或用木偶、或用光影给孩子们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印度的《生生不息》用木偶的形式讲述了一个人一生要经历的阶段。全剧无台词,随着音乐、灯光的变化,每一位观众都跟着木偶回顾或想象着自己的一生。比利时的《我的地盘》中,独自过生日的女孩在保险丝爆炸、家里漆黑一片之后与一个影子展开了一系列故事。看着舞台幕布上不断变化的影子,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编一个故事。这时,孩子们已经不是单纯的观众,而是参与到创编故事的过程中。这种奇妙的体验,其实就是在释放每个孩子的想象力。


  儿童剧如何激发孩子好奇心


  “草为什么是绿色的?”“天为什么是蓝色的?”“我是从哪里来的?”“人为什么会死?”“猫为什么会爬树?”孩子就像“十万个为什么”,无时无刻猝不及防的提问常常让大人“哑口无言”。这样一个个的问题,一般都发生在孩子身上。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好奇心重。只要是没见过的,都想去摸一摸、闻一闻。正因为孩子好奇,才会去尝试、观察、思考,随之就会激发出孩子的学习欲望。有了学习欲望,就会从内在驱动自己,去探索和求知。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能促使儿童像海绵吸水一样去寻求知识,它还可以引导儿童细心观察世界,进行各种创新活动。好奇心在学习和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和人格发展也很重要。国内外很多的儿童剧正是启发孩子如何去玩耍,如何去探索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从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的。


  比如,生活中常见的盒子能怎么玩?以色列的《方块马戏团》中唯一的道具就是宜家卖的纸盒,这些纸盒被演员看成是一个个的方块,方块被折叠、压缩,组合成大象、蛇、马、小狗、鸟、裙子等。简单的一根绳子能怎么玩?韩国的《瑶瑶》运用投影给孩子展现出绳子的无限可能性。一根绳子可以是大象,可以是小车,还可以是降落伞,还可以是联结父母之间情感的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抹布、毛巾能怎么玩?中国儿艺的“变变变”系列(《三只小猪·变变变》《小吉普·变变变》《小卡车·变变变》)的每个戏都分成两个部分,上半部分用日常用品进行变化,毛巾变成小鸡、纸杯变成领结、海绵变成摩天轮和火车等等,日常用品在演员手中魔力般的变化吸引着孩子的同时也满足着他们的好奇心,很多家长都说看完演出回到家,孩子们都会随手拿着家里的日常用品进行“表演”,有时他们会扮演角色,有时会让父母猜他们变出的是什么。


  儿童剧如何启发孩子思辨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死是什么?”孩子经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越是这样简单的提问,回答起来越困难。这些最初的提问,不只是孩子好奇,就连成人也会用尽毕生去寻求答案。话说回来,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方式如何解答孩子这样的问题?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一双翅膀。自然科学往往引导我们寻找唯一正确答案,但一涉及文化和艺术,答案常常是不确定的、开放的。艺术家们并不急于提供答案,或者说艺术家们也给不出答案,他们做的就是引导大家去寻找答案。


  在我看来,一部好的儿童剧除了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更重要的还应引导孩子独立去思考、去探索。我们一直想通过儿童剧告诉孩子一个所谓的道理,比如善良、勇敢、坚强、友善。这些词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意思,不同的情境下有着不同的意思,虽然我们成人有生活阅历,但我们真的能说清楚具体哪些行为是善良、勇敢、坚强和友善吗?儿童剧所要做的是启发孩子去思考,而童趣是最好的一把钥匙。


  丹麦的儿童剧《安妮玛》以孩子们熟悉的宠物狗去世为切入点给孩子讲“灵魂”。安妮玛在爷爷的建议下,上到月球,来到中国,回到两千年前的希腊寻找灵魂。用孩子熟悉的故事介入引起孩子的好奇进而让他们集中注意力,接着用一个个有趣的充满想象力的细节吸引着孩子。安妮玛怎么上月球的呢?她搬来了爷爷平时用的靠在苹果树旁的梯子;安妮玛又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呢?她用铲子挖啊挖,就这样,从丹麦挖到了中国;而安妮玛又是怎么到了两千年前的希腊呢?她向后骑自行车,骑啊骑,她就骑到了……来到每一个地方安妮玛总会问:“您见过灵魂吗?”但她总会得到同样的回答:“虽然你没找到灵魂,但你看到了月球、中国、过去是什么样子。”同时中国爷爷说出了他认为的灵魂:“灵魂是影子,会变化。”希腊爷爷也说出他认为的灵魂:“灵魂在你的心里,它像一道亮光一样,会照亮你能看到的东西。”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小蝴蝶的妈妈在哪里?》用一只刚出生的小蝴蝶寻找妈妈的过程在和观众一直探索着由妈妈引出的一系列问题: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去哪儿?我的生命是什么?我的生命价值是什么?这部定位为亲子音乐剧,适合观剧儿童年龄在两岁半以上,这样的定位决定这部戏一定要适合低龄儿童看,怎么才能适合低龄儿童看?就要找到他们能理解的充满童趣的方式。大家都知道像萤火虫、蝴蝶等这种节肢性动物,妈妈在产完卵之后就会死掉,宝宝会自己从卵里孵化出来自己长大。这类昆虫妈妈和宝宝是永远不会相见的。小蝴蝶出生后发现自己没有妈妈,于是就开始了寻找妈妈的旅程……看到小羊遇到危险时有羊妈妈保护,看到鸡妈妈喂小鸡吃食,小蝴蝶无比羡慕“妈妈的怀抱一定很安全,妈妈的怀抱一定很暖”。这样的场景台下3岁的孩子一定能看明白,因为他们自己的妈妈不就是这样吗?之后,小蝴蝶被四只蚕误认为是妈妈,于是小蝴蝶学着羊妈妈抱着蚕宝宝,自己当了一回“假妈妈”。最后,小蝴蝶自己产卵真的成了妈妈,这时,她终于明白了妈妈是什么。很多人都会产生疑问,这样的儿童剧是不是太高深了?他们的言外之意,这样的儿童剧孩子能看懂吗?儿童剧的命名是针对受众而来的,但并不等于说肤浅和幼稚。高深不等于看不懂,关键的是创作者可以给到孩子什么?可以启发孩子什么?可以给孩子心里种下什么样的种子?


  童趣是儿童剧必不可少的元素。童趣,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并不容易。怎么办?戏剧理论家谭霈生讲到创作者如何体会没有过的人生经历时说:“去读世界文学经典,从里面去体会。”同理,创作者除了可以系统学习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学等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阅读儿童文学、看纪录片等方式来贴近孩子。不过更重要的是,创作者一定要俯下身子和孩子平视,如果是仰视的话,那肯定看不到孩子,也看不到童趣。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