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市南开区黄河道附近,活跃着一群八角鼓传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热衷于研究和传承这一古老的曲艺品种,但是他们的危机感与日俱增,因为这个民间研习团体的人数实在是太少了,骨干“唱将”不足20人。如何才能将八角鼓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下去,走出濒危状态?为此,天津的八角鼓传人已经着手准备为八角鼓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满族民间曲艺八角鼓
“过园林乱舞花枝,拂弱柳,烟散春池。吹桃李残红散去,满香堤,扫白云,空中无影自迷离。”优美的唱腔,精美的词文,这就是人们传唱的八角鼓。八角鼓起源于清代,是满族特有的一种民间曲艺,由萨满乐舞的形式和音乐旋律演变而来。在清朝建立以后,这种萨满文化也随之入关进京,并在军中和满人的日常生活中流传。如今,八角鼓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仍旧有人在传唱。
昨日,记者拜访了一些八角鼓的票友。见面之后,为了让记者有个直观的了解,他们现场进行了一段八角鼓的表演。
记者看到,表演者最少需要两人,一人手持八角鼓,一边演唱一边用手敲击节奏,另一人则持三弦伴奏。演唱者左手执鼓,鼓面竖立,演唱时,不时地以右手指弹击鼓面而发声,或摇动鼓身而发声,或以手拍打鼓面而发声,还可以拇指搓蹭鼓面而发声。八角鼓是满族一种传统的打击乐器,有盘子样大小,以蟒皮蒙面儿,因鼓身有八个角而得名。八角鼓上嵌有小镲,并缀有一个长长的鼓穗。据了解,八角是代表当时清朝的满族八旗,鼓穗(与谷穗谐音)则寓意着年年的五谷丰登。
票友年轻可资历不浅
男青年许克是天津八角鼓票友中年纪最轻的。据了解,许克是满族人,因为从小生活在南市附近,小时候很喜欢去老茶馆听人唱八角鼓。他在那里接触到了八角鼓这门曲艺后,并深深地喜欢上了它。后来,当许克了解到八角鼓起源于满族,是属于自己民族的一种曲艺,便决心要学唱并希望能将八角鼓的唱法传承下去。于是,他从初中就开始学习八角鼓岔曲的演唱。
小小的年纪爱上了一门并不主流的民间艺术,许克的做法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父母觉得他可能会因此耽误学业,而许克顶住了压力,硬是坚持了下来。
热心票友积极准备申遗
2008年5月,天津的几名八角鼓的热心票友成立了“今承古韵”岔曲研习坊,专门教唱和研究八角鼓岔曲的唱法,以吸引更多的人继承和发扬这种极具特色的曲艺文化。八角鼓票友不仅热爱这种曲艺,而且搜集整理了大量有关八角鼓的文字资料,并为老八角鼓曲艺家和票友录制了很多影音资料,目的就是为了能把八角鼓继续完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同时也为其申遗做着准备。
如今,年轻的许克俨然成为了“今承古韵”岔曲研习坊中的骨干力量,许多新加入的票友都是由他介绍进来的。现在他和其他的票友们正在为八角鼓的申遗做着进一步的努力。
(编辑:范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