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到底该何去何从,这几天在两会上,代表们也常常与我探讨。我认为,京剧还是应该以继承为主,首先要把前辈们传下来的东西弄懂了、吃透了,才谈得上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基础,一定要先继承再创新。”“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京剧院副院长宋昌林这样表示。
作为京剧裘派著名花脸演员、第十九届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宋昌林反对传统戏曲界搞所谓的大制作。“一方面,大制作将戏曲中最富特色的虚拟性和夸张性的表演淹没了,将观众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舞台布景和灯光的转换上;另一方面,大制作投入成本较高,有时候仅灯光就要几百盏,根本无法带到基层去演出,造成了很多精品剧目只演几次就被‘冷藏’,浪费惊人。”
宋昌林谈到,他不反对在戏曲舞台上运用一些新手段来配合剧情,如将原来的大幕和二幕改为切光,但不能所有的剧目都千篇一律地这样做,毕竟这是戏曲而不是话剧。“戏曲演员最难的就是上场和下场,每一个角色的上场和下场都有特点,有玩意儿的,一旦切光,这些特点就都体现不出来了。
“京剧要创新,但不能受太多西方艺术形式如话剧的影响。”宋昌林认为,目前对传统戏曲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平衡:一是要继承传统,保留一些经典剧目,二是要改编和整理一些老剧目,三是要创新一批剧目。
对于当前正在推行的京剧进课堂活动,宋昌林表示十分赞同:“这不仅是一个普及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培养观众的过程。我相信,京剧中所宣扬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将对孩子们的品格塑造起到良好的影响。”尽管教育部京剧进校园的试点中不包括山东,但宋昌林所在的山东省京剧院,仍然常在山东大学、山东商学院等地,开展京剧的演出和讲座活动,日前还在山东省实验中学建立了京剧艺术传承基地。宋昌林说,孩子们对京剧的喜爱,让他看到了传统戏曲艺术振兴的希望。
(编辑:许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