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楚汉人物学术讨论会召开

2008-09-19 20:20:34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由中国《史记》研究会与淮阴师范学院共同举办的“楚汉人物研究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不久前在淮阴师范学院举行,参加会议的近百位海内外学者就司马迁与《史记》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一、关于“楚汉人物”的研究。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楚汉人物研究”,汲黯  、韩信是这次大会探讨相对集中的人物。如张大可《汲黯评传》、邓瑞全《汲黯年谱》、陈曦《汲黯探微》、杨燕起《汲黯的人格魅力》、田志勇《〈汲黯列传〉注》、刘春梅《〈汲黯列传〉集评》等,从不同的角度构成了对汲黯的一次全方位研究。刘德汉《略探韩信的人格特质》,从政治智慧黯弱、人际关系疏阔、情义准度惑乱等方面探讨了韩信的人格缺陷,指出正是这些因素造成了韩信的悲剧命运。陈苗苗《从性格上看韩信的悲剧命运》,也认为韩信的悲剧是他急功近利、过度张扬与傲慢自负的性格缺陷一手造成的。

  针对《项羽不死于乌江考》一文,袁传璋《〈项羽不死于乌江考〉研究方法评议》,从文本解读、研究方法、引用文献等方面对该文作了全面回应,重申了项羽死于乌江乃是历史事实。此外,张大可、可永雪、赵生群、张强、金绪道等均就这一问题发表了看法。

  二、《史记》版本研究及《史记》普及工作的探讨。

  安平秋、张兴吉《〈史记〉版本校勘史述论》指出,在目前对《史记》所作的校勘应当是全面的校勘,从而为形成《史记》更好的文本创造条件“。王华宝《<史记〉校点本问题举隅》从专名、书名号、与引号相关的标点符号、语词等角度列举了通行的中华书局校点本《史记》存在的问题。龚剑锋《〈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对〈国语·越语〉的取舍和补充》以翔实的史料比勘,说明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乃是在《国语·越语》的基础上补缀而成。曾志雄《楚汉逸史十则简说》,以《补标史记评林》卷首所收四十则《短长说》中的十则与《史记》所载进行比照,肯定了其真实性,并指出其对于《史记》的补充意义。

  关于《史记》普及工作的讨论。张强介绍了编纂《史记精读》的情况。王立群用“通俗的外衣,学术的内核”概括了他正在《百家讲坛》进行的《史记》普及工作。

  三、关于司马迁思想与《史记》文学成就的探讨。

  王记录的《司马迁写社会变革》,指出“承敝易变,使民不倦”既是司马迁社会变革思想的根本归宿,也是他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标准。高一农《司马迁文学思想浅析》,认为司马迁“刻镂文章”与“发愤著书”的命题,标志着文学意识在西汉初期已经萌芽,文学独立已初见端倪。此外,丁晶、徐兴海《司马迁的饮食文化思想》一文,从与饮食相关的政治、经济、审美、礼仪、养生诸方面,全面总结了司马迁的饮食文化思想。张富春《吴见思〈史记〉叙事学成就管窥》一文,全面总结了清人吴见思有关《史记》叙事艺术的研究成果,从学术史的角度探讨了《史记》的文学成就。。

  四、关于《史记》的域外研究。

  张新科《〈史记〉在日本的传播与研究》从《史记》的翻译、考证、资料的汇集、校注、书目解题以及司马迁论等方面对日本《史记》研究的成果作了全方位的介绍。晋永美《〈韩国文集丛刊〉中〈史记〉相关资料的考察》一文,就《韩国文集丛刊》这部大型丛书中与《史记》相关的资料,作了细致的梳理与考察,总结了韩国学者在《史记》研究方面的成就与特点。李伟泰也在大会上介绍了《史记》在欧美的译介与传播,提醒今后的《史记》研究必须具备世界性眼光。

  (实习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