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学翻译出版物的数量剧增,然而优质翻译作品没有同步增长。世界翻译大会上,一些国内专家对这一“顽症”再次表示忧虑。
专家指出,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一代代翻译家翻译介绍的文学作品涵盖了东西方各民族自古至今的各种经典和优秀之作,几大出版社专业人员集中,出版品种多,形成了各自的出版规模。可是,一些非专业翻译出版社往往只追求出版速度和经济效益,忽视翻译质量,粗制滥造,影响了外国优秀文学作品在我国的正常传播。
浙江省翻译协会秘书长、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教授郭国良,不久前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由他翻译的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郭国良说,《赎罪》一书约23万字,他全身心投入译了一年才完工,上海译文出版社始终没催他。有些出版公司就没有这样好的“耐心”,买到国外图书版权后,给译者的时间最多只有半年,甚至才几个月。翻译时间没有保证,翻译出来的东西肯定存在各种遗憾。
专家分析说,翻译质量下滑的另一原因,是某些出版机构根本不具备翻译出版文学作品的能力,却也在争先恐后地出版。有的出版单位看中海外某本畅销书后,先把版权抢到手,没有合适的译者,就随便拉人凑数,编辑力量和水平也不够,无法把关。结果时间是抢出来了,但翻译质量很差。这种做法为了一己经济利益,既浪费了社会资源,也误导了读者,贻害无穷。专家们呼吁,对文学翻译实行出版准入制、实行翻译质量问责制等举措,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实习编辑:马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