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浙江省作家协会第七次全省代表大会正在进行,会上记者们采访了两个代表,一位是写了《兄弟》的著名作家余华,另一位是为发掘浙江文学新人殚精竭虑的《江南》杂志主编袁敏。他们都从自己的角度,扫描了浙江文学的发展。
作家余华没赶上开幕式,但是这几天没有缺席任何一个会议环节。
“我刚去了法国、意大利宣传《兄弟》,那天是深夜坐飞机赶回杭州的。”余华点了根烟,眉梢露着些许疲惫。谈到这五年,浙江作家数以百计的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日、韩、意大利、西班牙文走出国门,他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了。
“这是我第一次为自己的书出版到国外做宣传。”余华笑说,从早上9点到下午7点,他都在出版社上班,不间断地接受各种媒体采访。他每天起得很早,沿塞纳河边逛过去,梳理连日来的感触。余华很高兴,国外的出版社兴奋地用“重要”两个字来形容《兄弟》。
纯文学杂志《江南》的主编袁敏这两天趁开会的间隙,也不忘挖掘文学新人。“星期天浙大要组织在杭高校文学社团联谊会,我要把《江南》杂志带过去。我想让年轻的大学生看看,希望从中发现一些好的文学苗子。中学、大学的文学社团一直是文学新人的园地,《江南》非常关注。”
在关注中国文坛作家队伍中坚力量同时,《江南》更加注重对浙江本省青年作家的培养。从接手时的发行量1700份到现在的2万份,袁敏一直在酝酿筹划——启动“大江南文丛”,设立“郁达夫小说奖”,举办“江南文学之星”征文大赛等计划已经在一步步浮出水面。
“我希望‘郁达夫小说奖’能回归文学创作本身,更注重小说艺术创作规律的考量,民间色彩更浓厚。而‘江南文学之星’重点要开发的是现在‘80后’、‘90后’的年轻作者。”
袁敏曾是一手发掘了韩寒、海岩的金牌出版人,在她看来,现在的年轻作者要跳出来很难,而在传统的文学杂志上亮相,是推出他们的第一步。
(实习编辑:马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