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韩东新作关注普通人命运 尹丽川等好友捧场

2008-03-12 09:46:55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

   



韩东解释“英特迈往”是个古老的成语


    作家韩东创作的长篇小说《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日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讲述了特定历史背景下某县城三个少年迥异的命运。前天,韩东携新书在三联书店与读者见面交流,出版方还请来话剧导演牟森、作家朱文、诗人尹丽川等为其捧场。韩东称,这不是一本有关成长的小说,也不是一本所谓的青春小说。可能有青春或者成长小说的外壳,但没有其实质,他关注的是传奇、命运、时代风俗以及时间的加速度等。

    缘起:时间距离带来创作灵感

    从《扎根》《我和你》算起,《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是韩东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特定历史背景下三个少年的命运故事。在远离青春期的时刻写这部小说,韩东解释说不是因为怀旧,他看中的是距离,“在那个时代我度过了少年时期,因此对描画它有了更多的方便,但沉溺于个人经历我没有太大兴趣。”韩东说,这本书里,他的视角基本是向外的,打量和探听别人是最主要的。因此,这不是一本有关成长的小说,青春期的种种冲突、烦恼、危机也不是重点。“我更感兴趣的是,这个空间里容纳的传奇、命运、时代风俗以及时间的加速度等。”

    韩东说,心理上的恍若隔世和物理时间的紧密相随带来了空间和张力,因而给了他创作的灵感。“现在的孩子或许会以为我讲述的是古代故事,和他们的生活格格不入。就是孩子的父母,在某个关节点过去以后,生活也一分为二了。这不仅是时间自然流动的结果,社会生活的确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巨变。在这欣欣向荣的日子里,我提请大家注意的是历史尸骨未寒,是不是有点儿不合时宜?”

    故事:各色人等的卑贱遭遇

    《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讲述了少年朱红军、丁小海和“我”个性相异,遭际不同。朱红军的世界充满暴力、争勇斗狠,丁小海为生存而战,“我”则从小喜欢画画,梦想当一名艺术家,由此导致了各自后来不同的命运。朱红军作为刑事犯被处以死刑,丁小海在短暂的发达之后又沦为穷人,而“我”最终名利双收。围绕着三人的经历,作者侧重描画了上世纪70年代共水县城里或与共水有关的各色人等的遭遇和故事,时间跨越30余年。

    小说中描写了大量“比赛撒尿”“唾液喷人”“抓屁接屁”等类似细节,这类游戏或恶作剧如今仍在南方少年中流行。有读者不解,认为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过多地去写这些看似怪诞的行为显得不合时宜,或者说冲淡了严肃的主题。韩东则说,故事是由细节构成的,生动的细节往往和“卑贱”有关。“还有,我反对‘严肃’这样的说法。讲故事以生动有趣为根本要义,干吗总是强调严肃呢?即使上升到文学的高度,严肃也是指认真或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而不是一种姿态造型。

    书名“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更让许多读者一头雾水。“‘英特迈往’是一个成语,意为英俊威武超越以往,汉语成语词典里都能查到。”韩东说,“这本小说开始取名叫《小城好汉》,我一直觉得不够劲儿。后来碰上了‘英特迈往’,就再无怀疑了。我觉得‘英特迈往’是个好词儿,铿锵有力,值得加以普及。很多朋友不知道它是成语,还以为是外语音译呢。他们猜测是不是因特网,有人联想起‘英特纳雄耐尔’,这些误会都很有意思。”

    主题:人活着就是生存好汉

    小说中写了不少人物,最主要的是“我”———张早、朱红军、丁小海,除了张早,朱红军、丁小海的命运可谓惨烈。对于这三人不同的命运,韩东解释说,人各有命,这没什么奇怪。“命运的曲折回旋是我所关心的,至于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则超出了这本书的关注范围。”韩东认为,命运的定义就是惊心动魄,就是传奇,哪怕再普通的命运。于无声处听惊雷,人生莫不如此。

    韩东说,他在写这部小说时,深刻地感受到人都不容易,都是生存好汉。少年时代都有梦想,都做过英雄梦。以成败论英雄是残酷的,以人生戏剧化的程度论英雄同样残酷。普通人、失败者,照样身负生存或者生活的重担,历经千辛万苦而默默无闻,然后死去。韩东说,在写这部小说时,如果他同情、惋惜和怜悯的情绪都有,那不是针对哪个具体的人物。“可歌可泣的是人的这种存在,只不过很少有人会为普通的人写书。”

    书中的人物,韩东比较喜欢丁小海和李春,“因为面对命运他们抱怨得少,顺从得多,并且不改初衷、始终天真。丁小海笑容常在,李春历经生死而热情不减。他们都是天生丽质的人,没有被怨恨所腐蚀。”

    有读者认为,小说中,朱红军当上了兵却没仗可打,只能靠找人打架来满足英雄情结,结果送了命。由此猜测,韩东是想通过这个人物来说明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情景下,有些人生不逢时,从而当了末路英雄。对此,韩东表示,他最想表达的是人的命运。“小说中,大概只有朱红军身上有那么一点我们通常理解的英雄气质,因此他自然起到了全书构架的大梁作用。但我真的对传统意义上的英雄缺乏兴趣,朱红军成为‘反英雄’也就成了题中应有之意。他必须以一个流氓犯的身份死去,毫无价值,只有这样,才不会愧对书中其他人物以及他们的命运。”

    在小说后半部分,韩东用年份做了每章节的标题,他解释说采用这种方式“只是为了加速度。前半部分叙述比较缓慢,符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节奏,后来的那些年就这么一路下来了,在心理上有些加速度的感觉。”

  (实习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