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自己不喜欢上的数学课、体育课时间以及平时的休闲时间,全部用在了写作上,短短一个月时间便完成了10万字的小说……昨日,成都高三女学生雷蕾的小说《探戈下楼》由四川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雷蕾将自己的作品定位成“心理小说”。 近段时间,成都不断有中学生出书的消息传出,文学创作年轻化的现象再次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注意。
“这本书里记录的都是我真实的、不吐不快的感受!”据雷蕾介绍,从小到大,她都有写作的习惯,在去年9月进入高三以来,可能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这种写作的欲望反而越来越强烈,最后已经到了不写就不舒服的地步。于是从去年11月起,雷蕾便将自己不喜欢上的数学课、体育课时间以及平时的休闲时间,全部用在了写作上。到12月初,10万字的小说一完稿,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将书稿寄到了四川文艺出版社,没想到作品被出版社相中了。
之所以一眼看中《探戈下楼》,出版社方面表示并不是因为雷蕾的文笔如何华丽,而是从文字中看不到任何指向明确的目的。据该书责编何炜介绍,“从雷蕾的书稿里,我看到了一种单纯明朗的热爱,对学习,对生活,她所有的文字都是直抒胸意。”何炜称,《探戈下楼》真实地反映了现在中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孤寂,可以称得上是一本很“自由”的书。
十多岁的孩子,所谓的“90后”作家,其主要任务究竟是学习,还是写作?就此问题,记者联系到成都市青少年文学创作研究专家、儿童文学家邱易东,对于“学生写书”一事,邱易东持肯定态度,但前提是家长、老师要加以引导。
至于青少年写作的文学性,邱易东表示可以暂时忽略。另外,邱易东还表示评论界和家长们不应将‘少年作家’搞成‘超女’式的时尚人物,加入功利性的追求,而应该把写作当作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
(实习编辑:马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