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性别与身份“文学中的叙事与身份认同”主题研讨会在良渚举行

2025-02-26 15:08:06来源:    作者:

   

  (特约记者杨卫秦、孟凡)2月22日,“性别与身份:文学中的性别叙事与身份认同”主题研讨会在杭州良渚白麓山房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文学评论、教育研究、艺术创作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董早《性别与身份——文学中的性别叙事与身份认同》这一论文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讨文学创作中性别叙事的多元表达与身份认同的建构逻辑。

  研讨会由淡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林清源主持。董早作为核心分享人,以《跨越性别界限——文学作品中的性别流动与身份重构》为题,结合《奥兰多》《霸王别姬》《三体》等中外经典文本展开分析。她提出:“性别叙事不仅是角色塑造的工具,更是解构传统权力框架的钥匙。当文学中的性别身份呈现流动性时,文本便成为重构社会认知的实验场。”其论述从清代弹词《再生缘》到当代科幻文学中的赛博格身体,揭示了性别书写的历时性演变与社会意识转型的深刻关联。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小说家蔚然在随后的《性别及权力关系》发言中,以张爱玲、李碧华作品为例,剖析了性别符号如何成为“权力隐喻的容器”;独立策展人周牧之则通过《多元性别身份下的非二元性别叙事》专题,结合影像艺术与网络文学案例,探讨Z世代创作者如何突破二元性别框架。

  淡江大学性别研究所研究员唐若云指出:“董早文章的价值在于将教育学视角引入文学批评,其提出的'身份流动性光谱'概念,为解读新生代作家群体提供了方法论支撑。”上海戏剧学院编剧专业导师许明阳则从戏剧创作实践出发,强调舞台艺术中性别表演性与文学叙事的互文关系。

  无障碍艺术工作团体“棱镜社”陈木提出反思:“当我们在文学中解构性别时,是否也在建构新的规训?”这一探寻引发关于“解构的边界与重建的伦理”的讨论。董早回应称:“文学不应提供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制造认知震荡,推动读者在身份迷宫中寻找自我坐标。”

  同时,作为从事现代文学及古典文学教育研究多年的老师,董早特别分享了文学教育与性别意识培养的关联案例。她以原创课程《与美同行》中的教学实践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经典文本重读引导学生突破性别刻板印象。“当学生从《木兰辞》中读出'孝义'超越性别的力量,或从《浮生六记》发现传统婚姻框架外的情感张力时,文学便成为身份认知的启蒙导师。”

  IB教学研联盟成员、教育学者顾卫安对此评价:“这种跨学科视角为文学研究开辟了社会美育的新向度”“今天的讨论既是对写作的立体审视,也是对文学社会功能的集体叩问。当性别叙事从书斋走向公共领域,文学批评者需要以更开放的姿态,介入当代身份认同的复杂图景。”据悉,慢流岛文化工作室计划将本次研讨成果结集整理,并启动系列工作坊。

  【关于董早】

  董早,人文教育实践者、文学评论人、青年篆刻家。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北京语言大学TCIC国际汉语注册教师,“未来之城”STEAM教育认证导师,IB教学研联盟成员、SEL讲师。2014年起在《南风窗》《当代文学》《中教之声》等刊物发表文学与教育评论三十余万字,篆刻作品获“印记临安”艺术联展青年新秀奖。2024年成立慢流岛文化工作室,并发起“故土新芽”乡村美育计划,致力于人文通识课程的创新研发,乡村教育研究及文化推广。新作《美在路上,请跟我来》正在签约出版中。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