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社会新闻在韩国成为话题。釜山一位法官在判处一位涉嫌“特殊威胁罪”的流浪汉后,给了流浪汉10万韩元和一本中国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韩语译本《人生》)。
这位法官名叫朴柱荣(音译)。流浪汉为50多岁男性A某,没有家属,从30岁出头开始露宿街头,靠收集废纸或废铁独自生活,但A某有一个兴趣是读书。
“我26日早上看到这个新闻,特别感动。”韩国西江大学中国文化系教授李旭渊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韩国,余华是最受欢迎的中国当代作家。韩国读者尤其喜欢《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它们在韩国很有启发性。”
韩媒报道截图
寒冬里的关照
事件的起因是在今年的9月28日凌晨1点左右,A某被指控在釜山一家便利店前与另一名流浪汉B某饮酒后发生言语冲突,随后A某掏出凶器威胁B某。根据案情,釜山地方法院东部分院刑事一庭审判长朴柱荣对因涉嫌特殊威胁罪被移交审判的A某判处6个月的有期徒刑和2年的监禁,缓刑两年。他给予A某缓刑的理由是:A某在现场亲自踩坏了凶器、受害人B某不想惩罚A某、A某是初犯、A某有明显的悔过态度。
不过在宣判后,朴柱荣表达了担忧,问A某:“未来你将如何谋生?”并建议:“确保你有固定住所,并且能够享受社会保障,重要的是照顾好自己的健康。”
与此同时,他在发现A某喜欢读书后,先是给了他10万韩元现金,又给了他一本余华的《活着》。后来,朴柱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很担心当时因异常寒潮而露宿街头的A某,并给了他钱让他可以去睡桑拿房。
朴柱荣还说,希望这件事不是以个人美谈结束,而是能成为一个关照社会弱者的小契机。
最宝贵的是活着
“在韩国,很多法官喜欢余华的小说。”
李旭渊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东亚学系访问教授,现为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长,并译介过鲁迅、余华、莫言等中国作家的作品。
他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我几个月前认识了一个法院长,他请我去他们那讲余华的小说。他们大约有十个法官,在法院里组织了读余华小说的活动。他们已经读好了韩文版《活着》,现在每个星期早上聚在一起读中文原版。我们那时一边吃饭,还一边聊起余华的小说。”
李旭渊分析,余华小说之所以很受韩国法官的喜欢,也许因为法官们面对的多是犯罪的人、生活困难的人。“余华的小说,尤其是这本《活着》,讲述的是如何在苦难中活下去。小说里福贵失去了一个个家人,他不是为了权力、金钱或者其他存在而活着,他就是为活着而活着。它告诉那些无家可归的人,那些生活困苦的人,人生中最宝贵的是活着。”
余华小说在韩国
余华小说在韩国的出版史要追溯到1997年,当年6月,韩国著名出版机构青林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活着》,这是余华在韩国出版的第一部作品。此后余华的其他作品在韩国接连翻译出版:《许三观卖血记》(1999)、《世事如烟》 (2000)、《我没有自己的名字》(2000)、《在细雨中呼喊》(2004)、《兄弟》(2007)、《灵魂饭》(2008)、《炎热的夏天》(2009)……
在这些作品中,最受韩国读者欢迎的当属《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截至目前,《活着》在韩国的总销量已超过10万册,《许三观卖血记》在韩国的总销量更是超过了25万册。
“韩国读者对这两本的评价也非常高,我印象里网络书店的评分都在8.5分以上,这是非常难得的。”
李旭渊表示,对韩国读者而言,余华小说里有两样非常宝贵的东西,一是许三观、福贵他们都具有承受困难的生命力量,二是苦难中的幽默和乐观,“小说描绘的是中国人的生活,但韩国读者也对此很有共鸣。余华小说里有非常普遍的人性。当他写到社会底层人民,他的视角是非常温暖的,对人生苦难他的态度是非常宽容的。”
“在余华小说里,我们重新发现了如今韩国人已经失去的,往往忽视的人生态度。”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