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经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生活在云南边疆高黎贡山与担当力卡山之间独龙江流域的少数民族一直与世隔绝,那里有傈僳族、怒族,还有人口不足2000人的独龙族,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这个备受欺凌的民族才有了自己的族名,并从此告别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半个多世纪里实现了两次大跨越,同全国各民族一起全面摆脱贫困进入了小康,骄傲地、有尊严地生活在祖国的云南边陲。
由云南作家潘灵、段爱松创作,云南出版集团新近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独龙春风》以翔实的史料、令人信服的书写再现了独龙族走过的这一历史进程,可谓中国少数民族由贫到富,全面发展的一个缩影,真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日起就对少数民族一直持有的高度尊重和深切关怀,同时以大量令人感动的事实讴歌了独龙族人民热爱祖国,保护国土,在各民族兄弟帮助下不断进取的民族精神,是一部全面记录独龙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报告文学,也是一部富有文采、十分具有感染力的史诗性书写。
回顾困苦历史
以史为鉴,历史即是一本教科书。当人们习惯于今天物质上的丰富,享受着四通八达的交通,以及现代化带来的种种便捷时,很难想象就在20世纪上半叶,我国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还生活在极其困苦的环境中。
《独龙春风》以深入的大历史观扫描和剖析了独龙族的命运,进一步佐证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脉络。独龙江流域在中国所经历的多个朝代里几乎是被遗忘的地方,独龙人与其他一些边疆少数民族长期都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直到清代乾隆年间,才有了对独龙人较多的记载。而在那些记载中,独龙人被轻视地称作“俅人”,“其居处结草为庐,或以树皮覆之。男子披发,着麻布短衣跣足。妇耳缀大铜环,衣亦麻布。种黍稷,刷黄连为生。更有居山岩中者,衣树叶,茹毛饮血,宛然太古之民,俅人与怒人接壤,畏之不敢越界。”就在独龙人几乎被当作“野人”的年代,清朝实际上正处于鼎盛时期,而与此同时,世界文明也正在大步向前,英国开启了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法国开始资产阶级革命……但中国独龙江流域的人民却还完全处于原始生存的状态。
到了近代,腐朽堕落的清政府即将走向灭亡之时,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殖民地的疯狂扩张,对中国西南边疆国境线虎视眈眈,想尽办法试图扩充势力范围。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独龙人受到越来越深重的压榨与欺凌,被迫交付各种苛捐杂税,甚至包括荒唐的耳朵税、鼻子税等。《独龙春风》写道,清代一位有抱负的官员夏瑚,他不辞辛劳详细考察了独龙江流域,并向朝廷写出了万言奏本,感叹道:“各江地土无不肥沃,出产无不丰饶,人民无不强悍聪颖,唯因主治无官,自相残杀,以致人民稀少,稼稿不谙,道路梗塞,商旅不通,为可惜耳!”可夏瑚的苦心并没有得到朝廷赏识,反倒遭遇贬谪下狱。族群弱小的独龙人在各种势力的压榨下,屡次被逼到了生死存亡的绝境,人口越来越稀少。虽然那里有着宛如仙境的清澈河水、葱郁森林、珍禽奇兽,但历史证明,没有一个以各族人民为中心的强大政权支撑,是不可能有任何所谓偏安世外的桃源生活的。
描绘动人情景
《独龙春风》详细叙述了1949年建立人民政权之后,独龙人真正走上自己当家做主的宽广大道之后的动人情景。以丰厚的历史事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亲民爱民,维护全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拳拳之心,从历届领导人关于少数民族的重要决策,到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和各级政府在云南边疆的解放和社会发展上不遗余力所做的一系列努力,桩桩件件,令人感怀,充满温情。
1950年6月,开国大典刚刚过去半年多时间,毛泽东就亲自决定派遣中央民族访问团,分西北、中南、西南三路,后又增加东北共四路,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长达两年多的慰问活动。周恩来亲自指示制定民族工作守则,而后又在接见云南民族代表时,为独龙人这一族群定名为“独龙族”。从《独龙春风》中可以读到当年中央民族访问团的工作守则,其中要求适应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善于体贴其民族情感,在云南地区:一不触动神位,不在神位上放东西;二敬神祭祀时不窥视,不嬉笑;三不在神树上拴马,不攀爬神树;四不在神树和神庙附近大小便;五做客时不吃鸡头鸡脚;六不随便进厨房,不在火炉上烤东西,不跨过火炉;七不拒绝食物;八不坐门楹;九不随便进入少数民族的住室等。守则之细,体现出共产党人与各民族兄弟的手足之情。独龙族人民在历史上就有着热爱土地、捍卫国土的强烈意识,曾有过多次保卫故土的斗争。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的邓小平曾就西南少数民族问题发表过重要讲话:西南的国防和民族问题是分不开的。有了民族团结,就有了国防;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发表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讲话,对地处云南边陲的人口较少民族独龙族更是给予了特别的关爱。2014年4月,云南省独龙江高黎贡山公路全长6600米的隧道贯通,从而结束了全国唯一一个民族自治乡不通公路的历史。隧道贯通前夕,曾经的老县长高德荣和独龙族干部群众充满喜悦地致信习近平总书记,报告这一重大喜讯,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亲切写道:“我一直惦念着你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独龙族2018年实现了整族脱贫之后,又向习近平总书记报喜,习近平总书记又再次回信:“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回信,极大地鼓舞着这个只有数千人的民族,不断将跨入21世纪的独龙族全面发展推向高潮。正是中国共产党锲而不舍地践行扶贫路上“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的理念,才给了包括独龙族在内的各个少数民族,一次次朝前发展的机会。《独龙春风》从历史的考证到今天的现场调查,得到的感悟是,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党,能够在波襕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对一个本已濒临灭绝的族群如此地给予百倍的重视和帮扶。千百年来受尽欺压的弱小民族独龙族能够整族脱贫,创造了人间奇迹。
再现鲜活人物
独龙族过去被称作野人似的“俅人”,如今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主人,《独龙春风》以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人物命运,毋庸置疑地表现了这一历史的真实。他们中有在边疆工作队耐心劝导下走出峡谷,学习知识文化,成为第一批独龙族领导干部的孔志清;有几十年奋斗不止,深受群众拥戴的老县长高德荣;有第一次代表独龙族站在首都北京的舞台上,用独龙语演唱歌曲的17岁独龙族姑娘马秀珍,并且几年以后,她又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走上了讨论人类与和平问题的国际舞台;有第一位独龙族女共产党员白丽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接见独龙族代表时深情的话语,“我今天特别高兴,能够在这里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代表们见面。独龙族这个名字是周总理起的,虽然只有6900多人,人口不多,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的一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骄傲地、有尊严地生活着。”
《独龙春风》的创作者潘灵、段爱松心怀“国之大者”,跨越历史着力开掘,真实全面地讲述了独龙族的发展史、文明史,以及云南边疆的新山乡巨变,具有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重意义。读者从中深切体味到边疆少数民族,同为人口较少民族、“直过族”的独龙族挺起胸脯,一步步进入小康,走向未来的骄傲和尊严,体味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和共鸣,谱写了一曲新时代中华民族和谐兴旺的独特而又壮美的颂歌。
(作者系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散文学会会长)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