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新时代文艺评论的功能拓展

2022-04-15 09:44:04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作者:胡一峰 

   
新时代文艺评论在制度上、学科上获得了重要发展红利,同时也面临着功能拓展和增量变革的新任务,即从创作引导拓展至审美治理,从传统领域延伸至互联网空间。

  新时代文艺评论在制度上、学科上获得了重要发展红利,同时也面临着功能拓展和增量变革的新任务,即从创作引导拓展至审美治理,从传统领域延伸至互联网空间。

  新时代文艺评论的双重红利

  文艺评论是党和国家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文艺评论在制度和学术两个层面获得了发展红利,为其功能拓展和增量变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建党百年来,文艺评论一直是党领导文艺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党的文艺工作的重要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从文艺战略和宏观制度的角度,进一步明确了“文艺评论”的定位,丰富拓展了其职能。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长篇讲话,深刻论述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时代、文艺与市场等重大问题。他在“第五个问题: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这一部分,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并对此进行系统阐发,提出“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首次明确赋予了文艺批评“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的职责定位。同时,也提出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等重要论断。这些都对党关于文艺评论的思想作出了重要丰富和发展。

  2016年,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肯定文艺战线的成绩时,把“文艺评论”与文学、戏剧、电影等文艺门类并列并提,充分肯定取得的丰硕成果,并提出加强改进的明确要求。

  2021年,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更加具体地明确了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总体要求等,勾勒了新时代文艺评论事业发展的施工图。

  制度“红利”还表现为文艺评论体制的变革。2014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并不断推动各地文艺评论组织建设。

  文艺评论在新时代文艺制度中凸显的同时,其学科和学理基础也迎来了新的变化。众所周知,文艺评论是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术活动。评论话语必须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除了覆盖文学、艺术学这两大基本学科外,还涵盖多个学科专业。长期以来,位于“文学”门类下的“文艺学”或“文学理论”为文艺评论提供了主要的理论支撑。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不断健全,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术成果十分丰硕。依托于艺术学学科建设,这些年艺术学学术成果蓬勃涌现,丰富了文艺评论的观念、范畴和理论,文艺评论的学科保障更加巩固,学术基础更加扎实。

  学科的完备推动了艺术领域包括评论在内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为文艺评论事业输送了新鲜血液,促进文艺评论家群体的代际更替,而且整体提升了文艺评论的专业水准,为改变行业生态提供了最深厚的学术基础。

  在塑造审美风尚中履行审美治理功能

  作为“运动的美学”,文艺评论是文艺实践与文艺理论之间的桥梁,也是文艺创作与文艺欣赏之间的纽带。新时代的文艺评论被赋予了十六字功能: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这十六个字,实际上包括了两个层面:前八个字主要从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的关系立论,阐述了评论对创作的引导和推动意义;后八个字则是把文艺评论的功能拓展到社会层面,要求其对大众审美素养和社会风尚发挥提升和引领作用,也就是审美治理功能。

  因此,这就要求文艺评论建立公共性的视角,从传统社会文人雅士的社交方式中解脱出来,也要求它在创作引导功能基础上进行拓展,在现代传媒、社团、市场、网络等构成的公共空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空间,履行审美治理的职能。当文艺评论在公共空间或大众生活中针对审美话题发声时,虽也可能应以创作或创作者为言说对象,却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对作品或作家的批评,更重要的是,要处理好艺术品或艺术家“嵌入”公共空间或大众生活之后形成的问题。它所要衡量的不仅仅是作品在题材体裁、内容形式等方面的优劣,更重要的是判断并说明这件作品与它所“嵌入”的那个空间之间的融洽度。这就要求文艺评论拓展自身学科疆界,使用多学科的理论视野和概念工具进行分析说理。

  其实,理想的文艺评论,从来不是拿一把单一刻度的卡尺丈量丰富多彩的文艺世界,而是对文艺作品、现象、思潮等开具的“体检套餐”。因此,它所依据的标准应该是集合了美学、艺术学、哲学、文学、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传播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成果的评价体系。

 在强化网络文艺评论中实现增量变革

  时至今日,谁都不会否认,任何关于中国文艺的话题,如果离开或回避互联网对文艺的改变,都是不完整的,也是缺乏远见的。在公共审美的问题上,互联网的意义更值得高度关注,或者说,互联网的时代,一场新的美育范式正在形成。作为一种现在进行时的书写,文艺评论天然地具有当下性,互联网的崛起又强化着评论的这一特性。此外,互联网对文艺生产创作、传播消费的全链条全方位改造,强化了文艺的媒介属性,推动文艺与资本的融合,从而改变着评论的整体生态。如何正确看待异军突起的网络文艺评论,如何有效引导这股新生力量,如何在文艺事业全局中为网络文艺评论定位,是这些年文艺界特别是文艺理论评论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事关文艺评论行业长远发展和文艺事业全局的基础性问题。

  作为一种新兴的评论样态,网络文艺评论与传统意义上的文艺评论存在较大差别。例如,网络文艺评论占据线上优势,反应更加迅速,形式更加多样,主体更加多元,文风更加活泼,内容也更加芜杂。这是互联网特性影响文艺评论的必然结果,也是文艺评论适应网络时代的自主变革。作为“增量”的线上评论,也将持续推动、倒逼线下评论“存量”的变革。但是,线上与线下评论之间不是线性取代关系,也不是互相隔绝的两个世界,线下评论的专业、严谨、深入以及由此而来的长期优势,是线上评论长足发展不可或缺的借鉴资源。二者正是在相辅相成中推动文艺评论的新版图趋于完善。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待线上评论,更不能把线上评论与线下评论分割开来、对立起来,而应着眼于推动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探索把握线上评论的特征和规律,积极运用线上线下两种评论手段,努力发挥线上评论与线下评论的两种积极性,打好评论组合拳,形成引导大合力。

  迎接这场互联网带来的变革,文艺评论需要自我调整和改变的方面很多,其中,夯实理论支撑十分重要而急迫。

  因此,构建网络时代文艺评论的新文风、新标准、新语汇,最基础的在于推动理论创新创造,这样才能为文艺评论保持独立品格、客观理性思考奠定基础。而这种新媒体时代的文艺新理论,当然可以也应该借用文学、艺术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现有范畴、概念和术语,并在改造中赋予新的内涵,毕竟,旧瓶装新酒,从来都是理论前进的重要途径。但从根本上说,新理论的形成必须也必然以网络文艺催生和积累的艺术经验为基础。在当下的网络生活中,“新词”不断涌现。如果从评论的角度细加品味,可以发现,新词背后透露的正是新媒体时代审美多样化、差别细腻化的现状。更重要的,则是积极探寻新媒体条件下社会生活的变化在文艺领域的反映及其成果,而其中的重心便是网络时代创作主体观念、情感和心态的新变化。传统的文艺评论讲求“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改变的正是作为创作生态的“世”与创作主体之“志”,因而也要求从新媒体时代文艺创作的基础源头入手,分析并掌握其基本逻辑,有理有据地进行评判和阐释。

  向着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面对新时代文艺评论的发展红利和广阔前景,理应深入新的文艺实践深处,敏锐地捕捉新的生长点,积极拓展文艺评论的职能,在理论创新中推动评论发展,以评论繁荣促进大众审美风尚的提高。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