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张炜与青岛中学生分享文学创作

2018-09-27 15:55:06来源:青岛全搜索     作者:王晓雨 卢刚 

   
近日,来自青岛1中、58中的校园记者们畅享了淋漓尽致的思想盛宴,他们先后走进方所青岛店,分别与两组文学大咖展开了独一无二、震荡心灵的文学对谈。

  从知名翻译伉俪解读诺奖得主石黑一雄的 “人性追问”,到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剖析雅文学 “金线”……近日,来自青岛1中、58中的校园记者们畅享了淋漓尽致的思想盛宴,他们先后走进方所青岛店,分别与两组文学大咖展开了独一无二、震荡心灵的文学对谈。伴随着这曲思想与灵感的交响,校园记者们不断打探着结实而丰盛的文学肌理。


  专访翻译界“神雕侠侣”:翻转语言,触摸诺奖作家的“文学真意”


  以无声火花慰藉平凡人生,为世人提供缓慢前行的勇气。上周,资深翻译伉俪、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代表作《长日将近》《莫失莫忘》译者冯涛、张坤,于方所青岛店接受了青岛1中晚报校园记者们的采访。在接近3个小时的交流过程中,他们共同穿越中英文藩篱,探寻石黑一雄作品背后的写作哲学,触摸这位诺奖得主作品中生生不息的人性火花。


  分享沙龙现场,来自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冯涛追溯了自己与石黑一雄作品结缘的过程,他与张坤分别对《长日将近》和《莫失莫忘》两部作品进行了文本解读。其中,石黑一雄对英国历史走向的把握和展示、对个人价值的终极拷问、对人生冷静且理性的展示,给现场的校园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部作品流露出的作者本人对人性的反复追寻,引发了校园记者们对于“文学之真意”这一宏大命题的热烈思考。 “文学艺术的价值是什么?只是为了给无可慰藉之人以慰藉,使其在黑暗中遵循自己的内心?还是为了给我们这些毫无时代经历感的青年人以营养填补?这场译者分享会完美地诠释了文学之本质、文学之境界。 ”酣畅淋漓的交流分享,让校园记者李圣萱意识到,文学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立价值,支撑着人们的精神前行,启迪着人类的灵性觉醒。 “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管家,不到最后一刻不会知道自己的努力究竟有什么意义。 ”对于石黑一雄的这句自我解读,校园记者王诺感同身受:“人生漫漫,我们的终点和目的是不可预知的。精神的夜空是空旷的,而文学如同绚烂而无声的火花,绽放在平凡的人生之路,慰藉人们的心灵。 ”在热烈探讨的同时,冯涛、张坤还向校园记者们揭示了“翻译”的职业本质:翻译即沟通,它是文学与文学之间沟通的桥梁,翻译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推敲与情感表达,帮助作者完成恰如其分的人性表达。


  对话作家张炜:探索创作之金线,品味“酿出来的”文学


  结束了有关 “石黑一雄人性追求”的热烈探讨,来自青岛58中的校园记者们则与中国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展开了另一场“文学盛宴”。携新书《艾约堡秘史》而来的张炜,自1973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以来,在45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20多部长篇、20多部中篇、30多部短篇小说,其蓬勃旺盛的灵感与创作力令爱好写作的校园记者们艳羡不已。“不断写出新的故事,是职业作家的基本要求。 ”张炜表示,自己似乎从未遇到讲故事的困难,“对生活内在的激情”和“激情地表达”都是他保持旺盛创作的秘诀。


  “文学其实分为雅文学即纯文学、狭义文学,和广义文学两种。广义文学依赖情节,给人以新鲜感,但不能给人真正的启迪与智慧。而纯文学则严格地依赖语言,且不能与优秀的语言剥离开来。雅文学有极强的纵深感,是人讲述不来的奥妙,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张炜在为文学分类的同时界定了雅文学的“金线”。 “生活中的奇闻异事已经足够多,但如果只是写离奇故事,文学的意义恐怕无从寻觅。我们常常说诗和思,代表了一个民族的高度,是整个人类为之自豪与骄傲的东西。”在张炜看来,阅读雅文学过程中产生的内心回响与震动,就是雅文学的传播效果。


  谈完语言,张炜又顺着校园记者们提问的思路谈到了文学创作的过程。“好的故事是不可重复的,是唯一一次的,是我们人生体验的某种融合。雅文学的故事是绵密的、浓稠的,而俗文学的故事则稀薄单一。 ”张炜说,通俗文学中的很多人物,会让读者有强烈的亲切感,人物就在身边、情节无比熟悉,在他看来这不是好的作品,而恰恰是不够好作品的标识。“生活是粮食,作家是一个酿酒器,粮食由酿酒器加工,酿造出酒,这其中有化学反应,而不应当只是把粮食压紧、粉碎、筛选,这样能得到粉末,能得到粮食颗粒,可它唯独不是酒。”通过这个比喻,张炜表达了文学是“不可逆的”这一理论。“故事不是独立的故事,而是个人独特的思维。”张炜观点犀利且内涵丰盛的“文学课堂”,不仅为校园记者们提供了深入触摸文学肌理的渠道,也帮助他们去思考生而为人的意义。


  (记者 王晓雨 卢刚 校园记者李圣萱 王诺 钟文斐 于佳 房嘉媛梁锦荣 王凯文 刘凤凯 胡晓艺 摄影 王晓雨)


  (编辑:王怡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