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水在时间之下》讲述汉剧艺人跌宕一生
“这是一本有关尖锐的书。”在写作长篇小说《水在时间之下》前,作家方方先写下这样一句话。这是继《乌泥湖年谱》之后,她的第二部长篇,近日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讲述的是武汉地方剧种——汉剧名伶一生的跌宕命运。
主角名叫“水滴”,一个武汉“里份”(纵横交错的巷子)里成长的女子,她说,这滴水像是石头做的,埋在时间之下,就是不干。“如果这世界是污秽的,我这滴水就是最干净的;如果这世界是洁净的,我这滴水就是最肮脏的。总而言之,我不能跟这世界同流。”她,就是汉剧名伶“水上灯”,这盏明灯,“随水而来,飘在水上,光芒四射”,却忽有一天宣布永别舞台,仿佛蒸发,瞬间无影无踪。她说,她没有被抛弃,这世上没有什么可以抛弃我,只有我抛弃它。“我是个幽灵,你听讲过幽灵被抛弃的吗?”
《水在时间之下》充满了人性的尖锐和复杂。方方说,她渴望写出自己心目中的武汉人,而这个“像是野生野长”的水上灯,应该是一个有着武汉女性大爱大恨气质的人。“说到底,这本书是献给我生活的城市武汉的。我在这里生活了半个世纪,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有多么热爱它。”
在方方的眼中,武汉人心直口快、说话不拐弯抹角,很讲义气。于是,在小说中,水上灯的说话方式从来都是直截了当,从不绕来绕去。但水上灯又不同于方方之前小说中塑造的武汉女性形象,极其异常的生活地位和惨痛的人生经历,使她具有特殊性:更加尖锐、复杂并且任性。她会因为自己的地位卑下以及生命的来路不明而产生仇恨。她一生都在斗争和反抗。与世道,也与世人,与别人,也与自己。因为她的毫不留情、倔强以及咄咄逼人,经常会让人有“尖刺”感。这样的人,她与哪个世界都无法同流。
在方方看来,这是在社会动荡、女性地位极其低弱的时代,贫穷、要强的女性想要改变命运所必须选择的一种奋斗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水上灯唱戏是为了红,不像程蝶衣或梅兰芳那样痴迷于戏。所以,读者看到,当面临选择时,水上灯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支配她一生的信念就是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有这样的信念在心头,她就有了不顾一切的狠劲。但在改变命运的过程中,却也高举着一把双刃剑,伤人多深,也伤己多深。而最后,当她再也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心一死,人便自然会死。不需要去自杀,是一种放下了一切的自然死亡”。
方方说,水上灯虽没有一个具体的原型,但她却是诸多汉剧女演员的人生缩影。她所经历的许多事,都是一些女演员曾经历过的。正是这些汉剧艺人的命运唤醒了她写作这部小说的欲望。
方方最早接触汉剧资料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应出版社之邀,为写《武汉人》《汉口沧桑往事》等关于武汉城市历史的书,她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当她在这些老旧的资料中看到汉剧艺人的坎坷人生时,“很惊异也很激动”。她没想到他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尤其是汉剧女演员那些充满传奇性的人生,更让她感慨。“她们大多都历经坎坷,有许多不幸。当她们在台上华丽亮相时,谁又知道她们的辛酸以及她们内心的痛呢?看多了,就觉得我要为她们写一本书。”在小说中玫瑰红的身上,就有着汉剧第一代女艺人黄大毛的影子。
可写作之前,方方甚至连汉剧也没有看过,只听过唱腔。当创作欲望被唤醒时,这个“门外汉”为此做了大量案头工作:四处翻阅资料,找行家做访谈等等。她说,去年开始动笔后,整个过程非常紧张,但写作的感觉却一直非常舒服。
有着爽朗性格的方方坦言,尽管比起《乌泥湖年谱》来,《水在时间之下》写起来容易得多,但“我对自己写小说的追求一直很清楚,我要用我自己的方式写好看的小说”。而她理想的好看小说,是希望读者一心想要把小说读完,读到一半出门办事,心里还挂记着。读完之后,放下书,还会静心地想一想,甚至与朋友相见,也会说一下书里的内容,感慨一番。“我并不想刻意去追求高深的内涵,我只特别希望它能有饶有兴味的故事和令人难忘的人物。而人生的哲理和思考都潜伏在这些故事和人物命运之中,而不是连骨头带肉地露在纸面的表层。”
如今,已看过此书的朋友打电话告诉她,好看,差不多算一口气看完。“这是我最喜欢听到的话,我觉得这是对这部小说最大的表扬。”方方说,通过这次创作,她对写长篇更有底气了,而且更明白如何控制小说内在的节奏以及所需要的语气。她准备今年下半年再动手写第三部长篇。
发表第一篇小说至今,方方的写作生涯已近三十年。生活中不随声附和的她,对任何事都有自己的看法,“或许跟别人一样,或许跟别人不一样,但是我自己的就好。”对写小说,她也是如此,“我只按我想写的去写,不会按别人的要求去写。”在她看来,文学是表达自己内心的,本来就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如果去迎合别人,那叫别人写就是了,又何必让我来写?”
就是这种因热爱而生的纯粹的坚持,“尖锐”的方方在武汉多了许多熟人,“我经常会在街上看到我小说中的这些人物。我想,哦,水上灯经常到这里来。走到汉正街,我会找找李宝莉(《万箭穿心》中的人物)。过彩虹桥,我会想何汉晴差点就从这里跳下去了(《出门寻死》的人物)。写了他们之后,就仿佛自己在这个城市里又多了许多熟人,随时随地都可以碰到他们”。
(编辑:马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