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读《秋天的行走》

2008-08-14 21:25:58来源:文汇报    作者:

   

作者:王国伟 

    拿到范承玲的新书《秋天的行走》,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我以为,随手翻阅是此书最合适的阅读方式,也是最舒心的一件事。我喜欢在午后慵懒的阳光里,沏一杯红茶,放一段音乐,读一节文字,想一点心事,构成一种心情。这会排遣许多心中的不快,使心情疏朗。闲情雅致曾是中国文人追求的一种境界,并成为中国一个约定俗成的文化遗传密码,被现代人继续推崇。可通达这种境界是一个人生长期修炼的过程,而且要舍得放弃许多现实利益的诱惑,主动地腾出时间,先把心闲下来,才有后面所谓的情和雅。对许多人而言,这很奢侈。因此,这只能成为少数人的专利,多数人心中的梦想。
   
    《秋天的行走》,其实更像心灵的行走,而且走的放松,走的自由。作者在过快的生活节奏,过度消耗生命能量的社会环境中,主动寻求心灵的宁静。行文中所表现的节奏感,所流露出来的优雅和平静的心境,是作者自然的生命感觉,没有功利没有物质获取,只是自我生活情怀的释放,这就成了打动我们最直接的理由。
   
    音乐家巴赫曾因其音乐不断表现出宽厚和包容,被世人尊称为“上帝的仆人”。旋律中蕴含着巴赫心中的冥想和宿命,又传达给我们的是他人生的多重信息,而这个信息与我们内心深处的宽厚善良相感应。所以我们能感受到巴赫音乐的救赎之声,并喜欢他的宽容。而《秋天的行走》,却是作者与自己内心的对话,跟随自己的内心游走。作者愿意把这些私人化、属于内心秘密的东西,拿出来给我们共享,这首先是她获得内心自由的一种行为。做一回“心灵的仆人”,这可能是作者写作并出版此书的初衷。
   
    鲁光先生在本书序言中说,《秋天的行走》输出的是“情感的心雨”,因为作者来自多雨的贵州,而且是连绵不断的濛濛细雨。作者凭借着细腻而又敏锐的感觉,笔下文字就像沁人心腑,润物无声的细雨,通过许多世俗的人间常态,甚至是世间的草木和山水,传导出特殊的人生韵味;从人生琐碎生活细节里,体悟到生命的体量,人间的温暖。显然,作者已经触摸并感受到生活细节和世俗情感中最真实最美妙的东西。也只有充分去体会和享受这些细节化的情感,才能体会和理解生活本身。这些是一切艺术、情感的基础。文中许多篇章,读来不经意间,就让人感到事事美好,点点在心。作者在她感性世界里,用人性和善良,构建着一个唯美的空间,又以非常感性的语言,完成她的表达,文中不乏鲜活而感性的哲理。真是慰心无痕,从而提升到一个心灵的层面。
   
    文章人生事,发赋心中缘。我与作者认识和交往20多年,不但惊叹她的文字感觉,更惊叹她的人生经历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曾是一个优秀的体操运动员,一个重点大学的研究生,随后又是记者,杂志主编。一连串的经历,哪一段只要稍加包装和运作,绝对是个名利双收的大众名人。因为她具备大众名人的所有条件和素质。恰恰与众不同的是,她主动撤去通向名人的阶梯,选择低调做人。她很明白,名人的光环和虚荣不是她要的东西,因此,她选择了读书,回归平静。所以她才能写出《秋天的行走》。才会有平实的生活和平静的心境。
   
    《秋天的行走》全书共分六辑,有秋天约会、人生理由、时光追忆、故乡情怀等。全书的所有叙述和表达,都明确指向六个字:随心、随缘、向善。

  (实习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