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迦沐梓
冯光生
云影像
采访者:迦沐梓
受访者:冯光生
迦沐梓:冯老师您好,我们知道这个北京摄影周您也花费了很多心血,那您能简单介绍一下为什么在这个时间段来举办这个摄影周?
冯光生:其实在北京举办这个摄影周在整个摄影界和摄影人士来说有点太晚了,当然现在也不迟。在国际上的一些世界城市都有自己的摄影节,做为自己的城市名片。在国内呢,比如平遥,大理和连州都有自己的摄影节,北京作为文化中心一直没有,所以这也是很多摄影人所期盼的。包括在国内的一些摄影家,他们也在期盼着。在文化中心做摄影周应该有自己的特点,责任和担当。中国摄影界的领军人物酝酿已久,终于把它出推来了。
迦沐梓:这次摄影周作品的范围跨度是比较大的,包括五大展区。有的人理解这时一个全面的概括,也有人说这样比较分散,不利于推广,您怎么认为的?
冯光生:其实在这个策划中我曾经提了这么一个词,叫“星罗棋布,遍地开花”。我是希望一个摄影周不是一个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也不是一种自我陶醉,应该是有几个层次,既有专家业内人士的聚会,成绩的交流和学术的探讨,也应该跟这个城市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我觉得还不够散。下一届北京国际摄影周我们分散的地方会更加广泛,甚至把一些项目像国内发散。这时因为几层原因,现在摄影的专业和非专业的界限正在模糊,虽然我们也要承认摄影的专业性,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摄影几乎成为每个人的选择。摄影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了每个人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就像,这不应该是一个小圈子的事儿,当然,专业者应该其一个导向的作用。作为大众来说,从胶片时代进入了数字时代,人人皆有可能抓拍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那么这个意义上讲,他就是发现者,记录者和传播者,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摄影周与城市社区民众的关系就合理了。为什么我们要开设“云影像:大众摄影有奖活动”呢?就是不设门槛,谁都有机会参与,然后用现代媒体去传播,来分享一些瞬间。
迦沐梓:那么既亲民,又有专业的学术性在是不是此次摄影周的特点?
冯光生:我们这次摄影周定位的是国际性,专业性,兼顾大众性。
迦沐梓:您能用一句话或者是几句话来总结北京摄影周和其他几个摄影节的区别?
冯光生:我现在还不太想这样去比较。只是说在我们起步的时候,我们就特别强调了几个方面的结合。我们现在去看各具特点的摄影节可能会偏重专业学术,也有一些偏重于民众的口味,我们希望有一种立体的感觉。
迦沐梓:今天上午的讲座上,老师们提到了一个摄影体制的问题,您对此怎么看?
冯光生:我觉得不管是体制还是机制,讲的也是现在的一种状态。在传统的体制下,我们主要讲专业队伍的管理与传承关系,以及管理的机制。摄影跟市场的需求有着自由发展的空间,所以也有一些实用的摄影或者是商业的摄影。在这中间可能是有一个摸索的过程,所以现在还是一个问题,在这种状态下有一个更有利于摄影的生态,这需要探索,我自己个人认为我们现在还是一个摸石头的过程。
迦沐梓:那我们这个摄影周是双年展还是每年都会举行呢?
冯光生:在北京国际摄影周里面有一个主题展览的板块,这个板块定位双年展。但是摄影周并不打算以双年展来计划。学术的主题板块是双年的,这次摄影节的架构有主题展,专题展,特别展,专题展和特别展不一定是隔年的,希望是一年一度。
迦沐梓:好的,谢谢您。
人物介绍
冯光生,男,1954年9月出生,湖北老河口人。中共党员。研究馆员。1975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现武汉音乐学院)音乐系后从事群众文化工作。1978年参加随县曾侯乙墓发掘。1981年到湖北省博物馆从事音乐考古工作。1989年任该馆古文化音乐文物研究室主任,1989年任馆长助理,1992年10月任副馆长。曾任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华世纪坛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中华律学学会理事,国际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湖北省音协民族音乐理沦委员会委员。在此次北京国际摄影周担任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世界艺术中心执行主任。
(编辑:刘颖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