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专访张国田:找准自己的方向

2013-10-10 09:25:52来源:色影无忌    作者:

   

作者:迦沐梓

  采访者:迦沐梓

  受访者:张国田

  2013第十三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已经闭幕了,无忌编辑采访到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张国田先生。他伴随平遥影展走过整整十三年,一个新的轮回与开始,他说摄影总监应该是亲力亲为的,和古城一起前行。无忌专访张国田:要找准自己的方向。

  “创作手段是其次,最为重要的应该是艺术上的共鸣。”

  “要找准自己的方向,把它做好,这个很重要;还要坚守和坚持。”

  “艺术总监一定是亲力亲为的”

  对摄影神秘性的一次剥离

  迦沐梓:此次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主题是“走向生活的影像”,能在这里给大家再简要的阐释一下么?

  张国田:每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都会有一个主题,我也希望每年大展的主题能够体现摄影最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今天我觉得影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已经不像过去一样,是少数人的专属或是离我们很遥远。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正经历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的碰撞和过渡,一台相机加一台电脑,甚至只需要一台智能手机,便可以创造无数的“神迹”。平遥这十年来其实是和影像技术发展、影像观念改变共同成长的十年。

  摄影正变成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所有民众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走向生活的影像就将具备多方面的含义:摄影如何进入并改变着我们观察和表现世界的方式;生活如何进入摄影并改变摄影的内涵与外延;摄影与商业消费结合后如何影响我们。任何一种文化或者说艺术形式,都是在保留原有的内核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大量的吸取社会的需求,并与之共同前进,以此来拓展自我。走向生活的影像,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摄影神秘性的一次剥离,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展览追求大画幅的视觉冲击力,却忘却摄影本应具有的心灵冲击力,将影像本身变成某种奇观,以此来掩饰作者面对生活时所应该具有的敏感与新鲜。“走向生活的影像”,在某种程度是2012大展主题“回归·超越”的回响。

  有两个不同:一个是展览,一个是交流

  迦沐梓:此次我们也看到了许多新增的版块和内容,那么此次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相较以往12年,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张国田:其实我们在整个艺术策划上有两个不同;一个是展览,一个是交流。展览上今年采用了策展人制度,平遥大展是以一座城来呈现影像的视觉盛宴,它可能会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作品来展示。在我们的策划中不仅有一些大师级的作品,不仅有优秀策展人带来的非常好的展览,也有一些摄影爱好者和机构进行作品的呈现。我们今年邀请到了来自9个国家的12位国际策展人和国内4位策展人那日松、陈小波、连芷平、杜曦云完成“选择摄影”的策展,通过策展人对于摄影不同的认知来展现摄影的现状,从而探讨摄影的未来,所以今年的展览非常的清晰和明确,大家去到现场看展览可能会有新的感觉。

  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种种手段对个展进行重新策划,比如由海杰策展的“哦”,就是将许多个展重新集合,以此产生新的意义。包括在划分展场的时候,我们也要跟摄影师通话,提出我们对他的作品展示的建议。

  今年在整体策划时,我们就特别注重交流,今年大展的各种论坛、讲座、现场讲解,是13年来最多的一次,我们努力为摄影人之间、摄影人与策展人之间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NextPage]

  能够出现这样的年轻人来对我们的影像进行一个传承

  迦沐梓:今年这些著名策展人的参与,在保障大展国际性和艺术性的同时,是不是也意味着策展人地位的攀升?

  张国田:其实这是我这段时间特别思考的一个问题,一个摄影节包括我们的展览真的是离不开策展人,策展人他会对展览的每一个流程,包括规划、设计、一直到作品的筛选、直至最后的呈现,有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比如像阿拉斯戴尔,曾经策过澳大利亚20位摄影家的《想象中的每一天》,他的策展,包括一些理念和呈现方式,都给我们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今年他又策了一个拉美五国摄影作品展——《平凡中的非凡》。今年我们选择了一些年轻的策展人,像杜曦云、海杰、连芷平,他们都是年轻人,平遥也更希望能够出现这样的年轻人来对我们的影像进行一个传承。我也希望国外的优秀策展人能够多来中国,多策几个展览。我们有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我相信能给我们国内的摄影树立一个榜样,来进行交流,更希望能够推动中国策展人的发展。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迦沐梓:那么从策展人再谈到摄影师,有句俚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那么多摄影师的作品又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您觉得今年摄影师的作品与以往相比,有什么突破和不同之处?

  张国田:我也在我的微信中说过这样的句子。人们总问我今年有什么亮点或是什么创新,他们所说的亮点就是哪个摄影大师来了,但是有时候基于我们过去的观念,由于我们过去的资讯相对稀少,我们所熟知的只是寥寥几个大师。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把现当代的艺术家引领到平遥来,让大家看到现在的国际摄影在做什么。

  也有人在问今年有什么创新,我觉得艺术没有进化,它是变化的,“年年岁岁花相似”是地方和空间的不变性,“岁岁年年人不同”就是新的作品的呈现,我们邀请策展人来完成策展,就是在寻找多元的价值取向,也体现了平遥大展倡导的多元化。

  创作手段是其次,最为重要的应该是艺术上的共鸣

  迦沐梓:有意思的一点是,我在今年的摄影大展里看到了许多新颖的创作形式,无论是葛霈的《别看我》,还是朱婷婷的《我要见马英九》,包括其他摄影师的创作,有很多新媒介融入里面去,像绘画、装置、社交网络,都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您对此怎么看呢?

  张国田:摄影师在创作的时候注入的这些新媒介,本质上都是为其观念服务的,摄影师没有必要给自己加注特定的边框,从而束缚自己的创作。表达方式仅仅是手段,最为重要的应该是艺术上的共鸣。

  迦沐梓:您又如何看待网络图片对摄影展览的冲击?

  张国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在今天互联网信息量如此大的情况下还要落地看展览,很多作品我特别强调的是他的展览形式和呈现方式,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依托于古城的环境,让我们的作品附在它的身上,这就创造了一种新的视觉语言传达给我们,这和坐在电脑前看作品是不一样的。那种震撼、那种感觉、那种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只有在那一刻才能找到。

  一种文化是自己生长出来的,不是造起来的

  迦沐梓:今年我们在柴油机厂看到了一个现象,即摇滚演出与摄影展览的杂糅。基于此,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不伦不类的,有人则认为是一种创新,您对此怎么看的,您觉得二者契合么?

  张国田:大家都热爱这座城,热爱这个大展。我不赞成其他的东西进入展场,但是我决定不了,因为平遥大展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展。我只管艺术策划,我非常的遗憾。我觉得一种文化是自己生长出来的,不是造起来的,应该依托与周边的环境,而不是削足适履。当两种观念背道而驰很远的话,我只能感到遗憾。

  迦沐梓:若真如此,您不觉得遗憾么?

  张国田:当然遗憾,也只能表示无奈。平遥大展给了我很大的成就感,我也将自己的生命给了他,但我终究是平遥大展的一个过客。事实上平遥的艺术展览不断的走向成熟,走向国际化、专业化,今年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作品上。[NextPage]

  有时候我们的摄影师的身份总是不明白

  迦沐梓:再说到摄影节,中国摄影界众多摄影节异军突起,在百花齐放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譬如摄影节的差异性,您认为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张国田:如果真的是因为摄影而做的,这个节越多越好,如果不是为艺术而来的摄影节就让它做去吧,它没有生命。我们坚守把自己做好,但是把自己做好又多么难呢。艺术上我们很自信,我能够创作出非常好的空间,组织好最优秀的展览,但是其他方面却不行,会受到很多牵制——组织者的无奈;有时候我们中国摄影师在表现在自己的展览时不专业和职业,这是很遗憾的。

  要找准自己的方向,把它做好,这个很重要;还要坚守和坚持

  迦沐梓:现在一些摄影节也积极探寻摄影收藏和摄影交易市场的发展,对此,您的观念是?

  张国田:不同的组织者对摄影节有不同的诉求和理解,基于他们的条件和环境,国内摄影节或侧重学术或侧重收藏或侧重本土的方向,我觉得都没有错,去寻找、发现、探讨。但平遥我觉得不同,平遥有它自己的性格,它更多的是一种呈现和展示,我们尽量是提供一个平台供大家展示和交流。总而言之,还是要找准自己的方向,把它做好,这个很重要;还要坚守和坚持。

  迦沐梓:恩,那我们看到2014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主题“影像生活 梦想世界”也出来了,对今后大展的发展有哪些展望?

  张国田:展望吧,其实每年都有一个想法怎么去做好,实际上我现在心里面很矛盾,接下来我们会是怎么样,我们必须把这种体制建立好。在艺术发展上,平遥大展经过12年的经验和积累,已经渐趋稳定,能够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展览。我现在希望的一是解决与政府的配合,二是提升我们的服务,把这两块做好才能更好地运作。

  艺术总监一定是亲力亲为的

  迦沐梓:您在闭幕式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我很累,但幸好身体不错”,这句话是否有隐喻的意味在?

  张国田:有,因为我每年做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之后都是身心疲惫,有人说你是艺术总监,不需要事无巨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艺术总监一定是亲力亲为的。每一个作品的呈现,每一个展览环境的设计和规划,每一个展场的动线,包括人们在哪儿休息你都能想到,都要设计到。对我来说,每一年的展览空间如何规划、设计,摄影作品与展场之间的关系,都是一次挑战。特别是这两年,因为各种原因我也很累。昨天晚上也算是一种幽默吧,在感谢古城、领导、评委、志愿者的同时也感谢我的身体,身体还好还能坚持。

  迦沐梓:在人们的认知中,总是会将艺术总监与摄影节划等号,您对此怎么看?

  张国田:艺术总监肯定决定了大展的方向,是大展里起核心地位的人。因为艺术总监对艺术的把握,包括对整个展场的规划和呈现,和摄影人、策展人之间的交流,包括评选等一系列的事情,方方面面的综合都体现在大展中,都能表现一种性格,久而久之人们自然会将其相联系。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迦沐梓: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张国田:你这句话很经典,我们在尽量保证这种情况不会出现。这么多年来,大展一直在推行标准化、专业化的运作,用以保证无论谁接手都可以顺利的将大展办下去。

  迦沐梓:好的,谢谢您![NextPage]

  张国田

  1962年出生于山西太原,现为《映像》杂志总编。

  1993年,策划、参与《乡村计划·1993》活动,其摄影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1994年开始拍摄平遥,合作出版《平遥》、《晋商城宅》、《平遥古城》等图书;

  1995年策划、导演MTV山西名歌《想亲亲》音乐电视,并获第三届“95·中国音乐电视(MTV)大赛”铜奖;

  2001年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平遥》画册(全三册);

  2001年9月参加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2002年9月担任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秘书长;

  2007年1月创办中国大型当代艺术双月刊《映像》杂志并担任杂志社艺术总监;

  2008年起担任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

  (编辑:刘颖娜)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