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纪念《中国摄影》杂志创刊五十周年

2007-12-31 02:09:21来源:中国摄影    作者:

   

作者: 闻丹青     


   今年是《中国摄影》杂志创刊五十周年纪念,这本已经半个世纪的杂志,这满满一架子的杂志,承载着中国摄影人的多少幸福欢颜、艰辛努力和困苦奋争。1956年底,在中国摄影家学会成立大会上石少华同志所作的长篇报告中,分析摄影历史发展的同时,总结了成绩,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其中专门讲到“目前,我们还缺少一本公开的全国性的摄影杂志来作为摄影艺术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园地。”提到今后的工作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出版全国性的摄影杂志”。几个月之后,《中国摄影》杂志诞生了。

      光荣的历史

  《中国摄影》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本摄影艺术刊物。筹备中国摄影学会的同时,《中国摄影》杂志也在积极地准备之中,在中国摄影学会成立大会上,“《中国摄影》的编辑趁这个机会把创刊号的初稿广泛征求了代表们的意见。”伴随着学会的创办,第一件事情就是出版《中国摄影》杂志。从创刊之日,它就定位于在全局的高度关照摄影的发展。

  1959年,工作在毛主席身边的摄影师侯波同志,受石少华等学会领导的委托,请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刊名,一直到今天,封面上这四个大字已经成为杂志醒目的标志。(顺便提一句,毛主席同时题写的《大众摄影》刊名,由于种种原因一直珍藏,没有应用在《大众摄影》杂志上。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当时的领导求实、仔细、认真的态度。)

  创刊之初的杂志是一本季刊,创刊号上“编者的话”说:“我们一定会把刊期缩短,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再由双月刊改成月刊。”经过前辈们的努力,1959年杂志改为双月刊。之后的岁月历经跌宕,一直到了1993年,《中国摄影》杂志终于成为一本月刊。

  《中国摄影》杂志创刊初期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全国职业和业余摄影家,繁荣我国的摄影创作,提高我们的摄影艺术水平。”力求艺术地反映人民的精神风貌,以诗情画意的艺术性表现祖国的大好山河。几十年来,杂志不断在摄影领域深入掘进,在不断调整办刊方向的同时,积累了厚实的实践经验,翻看一本本《中国摄影》杂志,好像在读一卷厚厚的中国摄影史,几代摄影师的优秀作品尽显其上,无数感人至深的瞬间连缀成中国时代的缩影,让观者深深感受到影像的力量。

  文革十年,《中国摄影》杂志停刊八载。由于石少华等同志的努力和时代的机缘巧合,《中国摄影》杂志在文革后期得以恢复。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多事之年,也是中国摄影史上转折性的重要之年,深刻的变化蕴藏在文革余韵的书写之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治气氛逐步宽松,文艺领域蓬勃发展,摄影事业在1980年代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各地摄影组织不断发展,摄影队伍迅速壮大,摄影作品题材越来越丰富多样,对国外摄影作品的介绍与交流得到了加强,摄影作品的艺术性提到了突出的位置上,摄影理论研究的热潮不断涌现,各种摄影比赛更是热浪滚滚,从而形成全国规模的“摄影热”。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摄影》的权威地位进一步确立,杂志以出人才、出作品、出理论为己任,努力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摄影新人,其中许多人今天已经成为各摄影领域的骨干。

  进入1990年代以后,摄影科技突飞猛进,以数字技术为主导的摄影技术革命给摄影实践与理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此,《中国摄影》杂志始终保持着专业刊物所特有的敏锐性,与时俱进。1997年,《中国摄影》全部改用铜版纸四色精印,尽管这种改变使售价上涨,但订数稳中有升,彰显出杂志多年积淀而成的影响力。这之后,杂志获得很多荣誉,包括被称为印刷界“奥斯卡”奖的美国印刷大奖、国家中文核心期刊等。2003年,为适应发展,《中国摄影》杂志社正式成立,并在2004年全面扩版至180页,一本内容丰富,印刷精美,具有学术品位的杂志,以其50年不变的专业精神,面对国内和国际摄影人士。经过紧张的筹备,2007年又以商业摄影师为基点,推出一本面向广告公司和企业的《商业影像》,为《中国摄影》杂志构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以图在新形势下有更大的发展。

      遗憾与忧思

  孔子总结自己学习和修养过程的一句话——五十而知天命——已经成为中国的民间俗语。五十年在人生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在历史的长河里,这只是暂短的一瞬。回顾一本杂志所走过的历程,在自豪地讲述光荣历史的时候,也不免有一些遗憾。

  《中国摄影》的班底本是脱胎于新闻摄影,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摄影人渴望确立摄影的艺术地位,渴望有一本刊物寄托艺术情怀,于是这本杂志有意识的在艺术领域游弋。但摄影的特性使得它必然紧跟一个时期的政治思潮,思想领域的误区,也一定会导致摄影的误区,所以,极“左”思潮在纸张泛黄的《中国摄影》上留下了深深地痕迹。

  这五十年的前半段,新闻摄影的观念逐步僵化,扭曲的概念使得影像不可避免地缺失许多重要的方面,五十年来,虽然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图像,但也留下了许多遗憾。文革时期,样板戏“红光亮”的原则也明晰的体现在这一阶段的影像之中,并且达到了极致。由于当年与今天对图片价值判断的差异,在早期的杂志上,成组的报道几乎被排除在外。使得我们今天称之为“纪实摄影”的这类影像在杂志上体现得不多。在艺术摄影领域,巨大的政治压力使人们谨小慎微的走路,只有于定位于革命浪漫主义的时候,绕过禁区,调校自己的思想使之于遵循政治理想的概念,才可以蹑手蹑脚地进行探索和创作。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转折,改革开放的时代也是中国影像大丰收的年代,在这个历史巨变的时刻,《中国摄影》杂志与时代同步,共同迎接挑战。在给予、奉献、挑战并存的今天,我们常常思考:面对当下空前繁荣的摄影局面,我们准确地把握了摄影圈的脉动吗?数字化时代的特点是快,我们的反映够快吗?当数字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时,纸质媒体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今天摄影媒体群雄竞逐,各显神通,我们如何应对?

      面向未来

  今天,摄影的发展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方向,纪实类、新闻类不断向纵深发展,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变迁为其提供了更多可能。艺术类摄影的本质是借用相机诉说胸臆,经济的增长使摄影的热度到达新的高度,数码技术把摄影推到新的广度,摄影日益成为一项更广泛的群众娱乐项目,各种艺术新思潮也以摄影为表现方式。

  我们有五十年的光荣历史,我们有五十年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要保持固有优势,同时更加全面的发展自己,更深入地了解读者需要,积极增加互通的渠道,力求做到视野更开阔、观点更鲜明、品质更专业、图片更精彩,让《中国摄影》杂志始终保持一种创新的精神和力量。


      (编辑:李金桥)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