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迎奥运——传神诠释老字号”公益翻译活动日前揭晓,北京6家老字号店铺的“洋名”落定,“企业名称拼音+产品特性+起始年代”的翻译方案获得社会广泛关注。
老字号取洋名,一石激起千层浪
2007年8月,第一季“迎奥运——传神诠释老字号”公益翻译活动,由传神联合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北京老字号协会和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协会共同发起。
中国著名老字号和西方语言撞击,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德国留学的金玉玲给组委会写信说:“得知北京邀请全世界翻译老字号店名,我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认真把50多家老字号店名翻译成了德语。”
“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球翻译志愿者提交的翻译作品共计25万余份,除中国以外,集中在华人聚集较多的加拿大、美国及东南亚等地区。参与者年龄最大的是70岁的加拿大华人老教师,年龄最小的为初一学生。”传神翻译公司公关主管马晓丽说。
6家取定洋名,专家拍手称好
第一批确定“洋名”的全聚德等6家老字号是传统老店的典型代表。这些老店的新“洋名”分别是:全聚德——Quanjude Peking Roast Duck-Since 1864;吴裕泰——Wuyutai Tea Shop-Since 1887;同仁堂——Tongrentang Chinese Medicine-Since 1669;瑞蚨祥——Ruifuxiang Silk-Since 1862;荣宝斋——Rongbaozhai Art Gallery-Since 1672;王致和——Wangzhihe Gourmet Food-Since 1669。译名终评组委会由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王立弟等翻译专家及民俗专家组成。王立弟教授认为,这种译法保持了老字号原有品牌,又介绍了产品,让外国人一目了然,使用公元纪年突出了老字号悠久的历史。
参与评审时,外国专家提出了很多意见。他们大都比较赞同目前产生的规范办法。而民俗专家、老字号企业一致赞同保留老字号的招牌发音,认为这样取名代表了品牌形象,代表了老字号的招牌,凸显了民俗和文化根源。
老字号企业代表认为,理想而标准译名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他们表示终审结束后会立即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商标注册等。
第二季征名启动,传递中国文化
对品牌和公示语翻译深有研究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吕和发教授很赞成此次活动,他指出,品牌翻译实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流。老字号有了统一的品牌译名只是走向国际化的一个步骤,如果老字号店想突破区域化限制,还需要更好地诠释。
主办方解释说,本次终审只针对投稿数量都超过3万份的6家老字号企业,而经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已有400多家。虽然目前有了专家和企业一致赞同的标准,但具体针对每个老字号企业而言,仍需要字斟句酌地翻译,根据企业的传统历史和发展现状精选用词。
随着北京2008奥运会的临近,老字号企业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译名的规范化势在必行。第二季“迎奥运——传神诠释老字号”活动已于1月份启动,将继续征集“六必居”、“稻香村”等老字号企业招牌和理念的翻译作品。(朱晓磊)
(编辑: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