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娜
湖南龙山县里耶镇,因为2002年一次普通的考古发掘而名扬中外。在那里出土的秦代竹简文字量高达20余万,是之前秦简总出土量的7.5倍。而将于今年年底问世的《里耶秦简整理报告》,也将向世人揭开那个古老而著名王朝的神秘面纱。
皮肤黝黑、身材纤瘦的柴焕波是湖南省文物考古所一名资深考古工作者。同时,他也是参与整个里耶秦简挖掘工作以及撰写《里耶发掘报告》的成员之一。柴焕波告诉记者,在里耶古城遗址中,共发掘出5口古井。其中的一号井初步鉴定建于战国时期,废弃于秦末,里面清理出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然而随着井越挖越深,井内的直径也在不断缩小。6月3日上午,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龙京沙突然在井下发现了很多带有小竹屑的淤泥,这立即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龙京沙小心地将淤泥挖出,并请同事带到河边清洗,结果发现淤泥中的竹屑上面竟然有字!疲惫的考古人员重新振奋起来,挖掘现场也变得异常紧张。几分钟后,在一号井内陆续发现了第一片竹简,接着是第二片、第三片……“里耶”一词在土家族语里有“耕地”、“拓土”之意,现存的城址呈长方形,南、西、北三面由护城壕环绕,仅在南城门有一条旱道与城外连通,城隅略带弧形。
里耶古城的整体挖掘工作在2003年完成,但是扫尾工作一直持续到2006年的上半年,而一号井出土的竹简则成为考古挖掘工作的重点。柴焕波告诉记者,因为井下潮湿并且隔绝空气,才使被发现的秦简至今依然保存完好。而竹简上清晰记录的年代,让考古工作者一下子就认定它们全部都是秦朝的竹简。由于当时发现的竹简与大量的瓦片、陶片、木屑混合在一起,因此要实现完好无损的挖掘十分困难,最终考古人员选择了最原始也是最安全的方法——用手一点点地刨。一号井内的堆积物由淤泥和生活遗弃物组成,共分成17个自然层。其中1到4层为西汉时期的堆积物,5到16层为秦末的堆积物,17层为战国至秦代的堆积物。竹简从距地表深3.8米的第5层起开始出现,直到井底,深度近10米。
经统计,考古工作人员清理出土的秦简数量达到37000多枚,纪年由秦始皇(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到秦二世二年(前208),一年不少。且所有发掘出的秦简均为官署档案,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邮递、军备、算术、记事等,所提到的地名有洞庭郡、迁陵、临沅、酉阳等数十处,职官有司空、司马丞、守丞、令守等。柴焕波告诉记者,里耶秦简上的文字属于秦代隶书,其中以大、小篆和隶书为主。这种书体笔道方折,结构简易,通行于秦汉到汉初几十年间。在柴焕波看来,这些记载全面的官署档案秦简可用以了解整个大秦王朝的历史真相。
他解释说,秦朝是中国最早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它的统治方式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但一场声势浩大的“焚书坑儒”,将秦朝时期大部分的历史文献和典籍都化为尘埃,史料对秦朝行政制度的记载寥寥无几,社会生活的相关记载更是不足千字。
根据史料记载发现,秦朝行政机制非常严苛,举个小例子,里耶秦简中发现有官府的库官(相当于现在的仓库保管员)向上级报告日常工作的内容,内容甚至详细到一天捉多少只老鼠,而且格式统一工整。由于里耶秦简的内容几乎囊括了秦人在日常中接触到的所有事情,因此研究人员也得以还原那个年代的很多生活细节。柴焕波随机选择了一部分内容给记者讲解:“邮政专递似乎是现代人才应用的。然而在秦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尝试着用“邮政专递”的方式来传递官方文书以及朝廷政令。比如这枚写有"迁陵已邮行洞庭"几个字的竹简和这枚"酉阳丞印"的竹简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邮签与邮戳。”此外,里耶秦简中记有“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的篆文是2200年前的乘法口诀表。这说明秦朝时人们已经熟知数学并且运用到工作生活中;从一枚竹简上的“快行”二字可以判断,秦朝时的邮政制度就相当完善,已经出现类似现在“特快专递”的邮件;在里耶户籍简牍里,记录着人口的所在地、家庭身份、出生地区、爵位、姓名等信息。专家由此看出,秦代具有非常严格的人口管理制度,在一个家庭内部,按照以户主为首,男性、成年人、直系亲属、再到女性、未成年人、旁系亲属的排列顺序记录着每一位家庭成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要将如此数量巨大的简牍投入井中呢?柴焕波解释说,秦末农民战争的烽烟四起,天下“尽叛秦史以应诸侯”,应该也使得这座秦王朝的官府难逃毁灭的命运。在发掘的过程中,里耶古城的第一期城内建筑都毁于秦末,大量的档案文书可能由于来不及销毁而被仓促扔进井中。其中有不少简牍的碎片是人为处理的结果,有的还有焚烧后的焦化痕迹,这一切都是销毁工作明显的特征。
里耶秦简中发现有官府的库官向上级报告日常工作的内容,内容详细到一天捉多少只老鼠都要汇报,而且格式统一工整。
(编辑: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