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苏州园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纪念日,位于苏州东北街,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的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也于当天正式开放。
新馆从2005年10月开始建设,建筑面积3390平方米。在世界遗产控制保护地带内,正式撩开面纱的博物馆建筑并不是仿建的假文物假园林,它用一个极简而内敛的方式,让世界各地游客在目不暇接游玩园林之余,能安安静静地对苏州园林的建造方式、历史沿革、文化特色进行全面了解。
看不到多余繁复的装饰,有的只是为陈列所需而作的设计。事实上,在博物馆规划初期,如何融合时新的陈列方式与原有民宅的建筑空间,如何在真实园林边展示被缩小的园林就已经被周全考虑,最终的解决途径就是将新馆建筑装饰方案和陈列方案同步设计。新开幕的博物馆建筑为一排粉墙黛瓦的民居,既与近邻拙政园相协调,也符合了风貌保护要求。而博物馆内部则完全体现了现代博物馆的理念,展开观众互动,获取知识点。9大块显示屏,专门制作的三维动画“王献之游辟疆园”,让各年龄层、各种文化背景的观众皆乐于接受。更巧妙的是观众还可自行建造虚拟园林,在亲身体验中领略历史上的能工巧匠们如何巧妙地划分空间、满足审美需求。
与传统博物馆不同的是,在这座苏州园林博物馆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物,这并不构成园林博物馆的不足,相反,从目前的展示效果来看,它一点都不缺亮点,各古典园林的微缩模型、造园工具、陈设家具、建筑构件、花木小品等穿插在各展示厅内,将园林内的各种精妙之处拆解开来一一介绍给观众。半成品的长廊,展示了建造的全过程;复制的留园庭院,涵盖了园林各元素;为阐释园林景观,拙政园的“海棠春坞”、留园的“古木交柯”也都被巧妙再现。更让人感慨的是,为了再现已经消失的园林遗迹,展出的模型都是博物馆通过各处搜罗相关资料照片后科学如实地制作。事实上,这里展示的虽然是个被肢解的园林,但整个博物馆布局依然沿用了传统园林的设计思考,参观路线上处处体现移步换景、借景、取景之妙。
苏州园林博物馆前身为1992年建造的拙政园博物馆,随着苏州园林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原本处于拙政园的苏州民居的博物馆已不适合再作为博物馆使用,不能满足普及教育与现代展示的需求。目前,新的苏州园林博物馆交付使用,而拙政园老宅原有的陈设也被恢复,满足了世界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目前,新建的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与周边的苏州博物馆一起形成了颇具质量的博物馆群。
(编辑: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