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追溯日本人群的历史

2011-07-08 10:24:18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日本人群的源流一直是东亚地区人类学、考古学和遗传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日,在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的指导下,博士研究生彭旻晟从人类遗传学的角度来探讨日本绳文文化如何向弥生文化转变的问题。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公开获取刊物《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

  彭旻晟介绍,1991年,埴原和郎提出了著名的“二重构造理论”来解释日本人群的历史。该模型认为,来自东南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群首先移居到日本列岛,创造了日本新石器文化——绳文文化,生产方式以狩猎采集为主;随着源自东北亚地区的第二批移民的到来,日本进入到以弥生文化为代表的铜石并用时代,生产方式转为农业栽培。这两批移民经过相互混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日本人。然而,关于绳文文化是如何向弥生文化转变的问题,却备受争议。

  为探讨这个科研难题,彭旻晟通过对已发表的952条日本人群的线粒体DNA基因组进行分析,重建了日本人群的群体动态历史。结果显示:源自距今约5000年前的群体快速增长事件对现今日本人群的母系遗传库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时期大约对应于日本绳文时代中期。考古学证据表明,当时的生产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先民甚至开始驯化稗子和葫芦等植物,人口有了显著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群体快速增长一直持续至今,表明绳文文化向弥生文化的转变是一个“平顺”的过程,即不同时代的人口增长的态势是相互衔接的。这提示出,由于具备了一些相关的农业生产经验,绳文先民能够很快掌握随后由弥生时代移民传入的、更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水稻的水田栽培,继而在随后的弥生时代依旧保持人口的快速增长。

  (编辑:刘彬)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