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纸伞,至今已有230余年历史传承,桃花纸、柿子漆、熟桐油,一生都在等待雨的到来。
3月21日,KK直播《匠人与匠心》来到浙江余杭,探寻一把伞的前世今生,人间古意。戴望舒的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撑着油纸伞,有一个姑娘独自彷徨着,又希望着。但是在余杭区一个村子尽头的“纸伞之家”,另一个姑娘正抱着一捧油纸伞,笑意融融地通过《匠人与匠心》的镜头,向KK直播的所有观众,讲述一把油纸伞从一瓣桃花到雨中舞蹈的曼妙过程。
2016年1月,在巴黎Maison Objet家居装饰博览会上,一把直径达3米的大型户外纸伞惊艳亮相,参展的10把伞当即就被巴黎的一家设计店铺全部预订。这把纸伞的制作者就是“纸伞之家”的这几位90后年轻人,其中之一的刘伟学,作为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余杭油纸伞的第三代传承者,希望通过他们美好的愿望把油纸伞这样美好的事物代代传承。
一把油纸伞,从用料到成品,全程手工制作,寄情于斯,上好桃花纸为面,用柿子漆浸透,一张张粘贴在伞骨上。做伞用的柿子漆是在油柿青的时候,把油柿捣糊榨出的柿子汁,既有黏性又不会把桃花纸黏住,制伞所用的工具由铁匠专门打制,以竹、木制伞柄和伞骨,用发线扎好,伞面糊好后绘上图案,涂上熟桐油,然后在室内吊起阴干,至少要经过70多道工序,包括锯竹、刮青、平头、劈骨、锯槽、削骨、排伞骨、穿伞、糊伞、装柄等。所以产量极低,成本很高。3米直径的户外伞需要2个礼拜才能制作完成。
刘伟学的爷爷刘有泉已年过七旬,几年前还在思虑自己的一手纸伞技艺无人传承,但当学设计的孙子刘伟学决定辞去工作,与同学一起成立“纸伞之家”设计工作室的时候,他知道这一门制伞手艺后继有人了。这几位90后的年轻人还通过现代的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站、通过直播,让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余杭纸伞,让这样一把蕴满古意的纸伞成为一种大国匠人精神的传承。
KK直播倾力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直播《匠人与匠人》,也同样希望能够通过“直播+非遗”的模式,让全世界更多的人们通过KK直播的镜头,了解中华文化,让那些令人惊叹的中华传统技艺得到关注和传承。
想跟随KK直播《匠人与匠心》一起了解一把油纸伞的伞下浓情,3月21日11:00,关注KK直播10002直播间,见证余杭油纸伞的前世今生。
(编辑:张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