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FBI最大劫机案:那个从飞机上跳下去消失的男子

2017-04-30 12:20:29来源:利维坦    作者:Christine Kane

   
发生在1971年西雅图的这件劫机案件,被称为“史上最大的劫机悬案”。罪犯D B 库珀拿到赎金后,要挟机组人员开到丛林上空,并从后舱门跳伞逃亡。

  利维坦按:发生在1971年西雅图的这件劫机案件,被称为“史上最大的劫机悬案”。罪犯D.B.库珀拿到赎金后,要挟机组人员开到丛林上空,并从后舱门跳伞逃亡。直到今天,罪犯仍未被抓获……


  当时在飞机上收到D.B.库珀纸条的乘务员沙夫纳(Schaffner)事后描述他的时候说:“他似乎很好,不觉得为人暴虐或令人厌恶,他一直很周到和冷静。平静、有礼貌,并不完全符合当时普遍的政治劫机犯形象 。”采取行动后,D.B.库珀点上自己的第二杯威士忌,付款并支付沙夫纳小费(被拒绝),即使停在西雅图机场的时候,还给人质分发了餐食,毫无罪犯的典型暴戾。


  尽管FBI在2016年就宣布了暂停对案件的主动调查,但是对D.B.库珀感兴趣的人一直趋之若鹜,各种亦真亦假的线索与证据扑朔迷离。而如果D.B.库珀还活着,现在已经有90多岁了,史上最大的劫机悬案恐怕永远只能成为悬案。


  文/Christine Kane


  译/宋玮婕、殷文文


  校对/石炜


  原文/www.nytimes.com/2016/07/14/us/where-is-db-cooper-fbi-ends-45-year-hunt.html?_r=0


1.jpeg
联邦调查局(FBI)公布了1971年在俄勒冈劫持飞机后,携20万美元赎金跳伞逃脱的嫌疑人素描画像。他以D·B·库珀(D. B. Cooper)之名被写进传奇。


  1971年,一名自称丹·库珀(Dan Cooper)的男子劫持了一架由俄勒冈州飞往西雅图的客机。在到达目的地后,他用36名乘客换取了20万美金的现钞赎款,随后又带着仅余的几名机组人员再次起飞,在南行途中携赎金和降落伞跳出了机舱,从此消失不见。


  45年来,FBI调查了成千上百条线索,却都无果。去年1月12日,FBI宣布结束对此案件的积极调查,并称其为该机构史上耗时最长、投入精力最多的调查之一。


  D·B·库珀为何许人也?


  没人知道。又或者有人知道,却不打算说。联邦调查局曾经将他描述为“无明显特征”之人。他涉案时年纪大概在45岁左右,果真如此的话,如今大概有90岁了。随着这桩大案变得广为人知,媒体在报导中称他为“D·B·库珀”(译注:登机牌上为Dan Cooper,D.B.为媒体以讹传讹)。


  他是如何作案的呢?


  1971年11月24日,这个自称“丹·库珀”(Dan Cooper)的男人来到西北航空(Northwest Orient Airlines)在俄勒冈州波特兰机场的值机柜台。他身着西装,提着一个公文包,用现金购买了一张305航班的单程票,飞往西雅图。


  “随后,联邦调查局史上最大的迷案开始上演了。”联邦调查局如此称道。


  他很是“淡定”,在等待飞机起飞的时候,点了一份波本威士忌加苏打水。下午三点刚过,飞机正在空中飞行,他在18C座位上递给空姐一张便条,上面写着他的公文包里有一个炸弹,还让空姐瞥了一眼导线和红色炸弹。空姐写下了他的要求——四只降落伞和总额20万美元的20美元纸币,把纸条交给了机长。



库珀当年留在飞机上的一个帆布背包和一个红色降落伞


  在西雅图,这些钞票和降落伞换来了乘客的安全。飞机载着“库珀先生”和机组人员再次升空,前往墨西哥城。按照库伯的要求,飞行高度不得超过1万英尺(3.05公里)。


  晚上八点过后,在西雅图与里诺市(内华达州)之间,他带着赎金从机尾跳伞离开,落入一片森林,从此消失。


4.jpg
丹·库珀从西北航空的这架波音727的尾部舱门跳伞逃走


  此案对美国文化有何影响?


5.jpg
电影《寻宝假期》海报


  这位以“D.B.库珀”扬名的飞天大盗,影响着美国的流行文化。故事中众所皆知的那部分已经足够戏剧化了,给作家、导演、音乐家带去了灵感,但是那些未解之谜还是需要各位用脑洞填补。


  2004年上映的电影《寻宝假期》(Without a Paddle)描述了三个死党深入丛林,寻找遗失的赎金,结果却找到了库珀的遗骸。


6.jpg
《捕鹰》电影海报


  1981年的电影《捕鹰》(The Pursuit of D.B.Cooper),由崔特·威廉姆斯(Treat Williams)领衔主演,讲述美国前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员J.R.米德(J.R. Meade)的故事。这部电影改编自J.D.理德(J.D.Reeds)于1980年出版的《自由落体》(Free Fall)。至于其他的虚构小说,包括埃尔伍德·瑞德(Elwood Reid)所写的《D.B.》,书中,“库珀”实际上是一名叫做菲尔·费奇(Phil Fitch)的越战退伍军人。而詹姆斯·凯因(James M. Cain)在1970年代所写的《彩虹尽头》(Rainbow's End)中也有类似情节。


  从托德·史奈德(Todd Snider)到恰克·布罗斯基(Chuck Brodsky)的诸多艺术家都创作、演唱过关于库珀的歌曲。


  “根据风寒指数,当时零下20摄氏度,”布罗斯基这样唱道。“他的存活几率极小,可他若是存活,又会前往哪里?”


  相传库珀在华盛顿州艾瑞尔镇(Ariel)落地,因此库珀迷们齐聚在艾里尔杂货店&酒馆(Ariel General Store and Tavern)。他们每年都举办聚会,向英雄库珀致上敬意,因而这个故事至今热度不减。下一年度的D·B·库珀节预计在11月26号举行,届时还会有模仿大赛。


  赎金去哪儿了?


  1980年,有个男孩在哥伦比亚河(Columbia River)河畔发现一袋腐烂的20美元钞票,总额5800美元,与那笔赎金的序列号一致。剔除通胀指数,1971年的20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20万美元,而其余的赎金至今去向不明。


7.jpg
左图为“D.B.库珀”在跳伞前解下的J.C.Penney黑色领带;右图为1980年,小男孩在哥伦比亚河边发现的20美元钞票。总计5800美元,与那笔赎金的序列号一致。(来源:FBI)


  有哪些嫌疑人?


  联邦调查局表示他们询问了成百上千人,在全国各地追踪线索,搜查飞机寻找蛛丝马迹。劫机发生后五年内,联邦调查局就已经调查了800名嫌疑犯。2011年《纽约时报》报道,联邦调查局关于此案的资料长达40英尺。其中记载了1000多名嫌疑人,有些是通灵者提供的,有些是怀疑某个家人因而举报的,还有些来自临终忏悔。


8.jpg
越战退伍军人理查德·弗洛伊德·麦科伊


  其中,有个叫做理查德·弗洛伊德·麦科伊(Richard Floyd McCoy)的嫌疑犯。联邦调查局称,他在劫机案发生不到五个月后,复制了一场劫机案,还跳伞离开。但是麦科伊的嫌疑被排除了,因为他与空乘描述的特征不符,当然还有些不便透露的因素。


  链接是当时《纽约时报》关于搜查的报道原文(www.nytimes.com/1971/11/27/archives/weather-hampers-search-for-parachuting-hijacker.html)。联保调查局甚至到1972年,都无法确定他是否还活着。


  此案是否影响了政府处理劫机案的模式?


  “冷战”期间的劫机往往是不顾一切地跨过铁幕,从铁幕某端阵营叛逃;不过在20世纪70年代,犯罪分子把劫机作为换取赎金的砝码。库珀案成为那个劫机时代的传奇案例。据《泰晤士报》报道,20世纪70年代中期,仅在美国就有至少150架飞机遭到劫持。


  该报特约记者杰弗里·格雷(Geoffrey Gray)在2011年出版了一本关于此案调查的书,叫做《空中劫持:追踪D·B·库珀》(Skyjack: The Hunt for D.B. Cooper)。在联邦调查局发表放弃调查的声明后,格雷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此案从法律上讲依然没有结案。他说,此案最初被定性为劫机案,这项重罪的追诉时效为五年。不过,大陪审团指控缺席的劫机者违反了《霍布斯法》(Hobbs Act)。《霍布斯法》是一项旨在防范敲诈勒索的联邦法律,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


  他写道,“从理论上讲,如果库珀今天走出那片森林,他依然可以被指控。”


9.jpg
在劫机案9年后,男孩在哥伦比亚河发现赎金,联邦调查局特工在沙子里“淘证据”。(来源:美联社 )


  为什么联邦调查局决定搁置调查?


  联邦调查局称此举是为了重新调配资源,因为“每次联邦调查局评估Norjak案(库珀案代号)的新线索,都要从其他更紧急的案件中抽调资源和人手”。


  联邦调查局称,这些年来研究过的“无数物品”将在总部作为历史证据予以保留,人们若是发现具体线索,依然可以联系该局。


  格雷说,“至少有数百名业余侦探拿着自己的线索,不断敦促该局继续深入调查。”


  之后,联邦调查局为此案重新委派了一名专员,格雷说,“这是做给外人看的,防止有人继续用电话或者奇怪邮件来骚扰调查局。”


  你们来找我呀……

10.jpg


  “利维坦”(微信号liweitan2014),神经基础研究、脑科学、哲学……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反清新,反心灵鸡汤,反一般二逼文艺,反基础,反本质。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