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她被希特勒誉为最完美的德国女人,却被世人唾骂“纳粹婊子70余年”……

2016-12-14 14:53:25来源:北京文艺网综合    作者:

   
她是一个美丽的、坚强的、才华横溢的女人。她不仅有着咄咄逼人的美丽,更有着上天赋予的惊人才华,希特勒曾深情地叫她:“我的完美德国女人”。

2.jpg


  美国TIMES周刊评选20世纪一百位最重要的艺术家中只有一位女性,她是舞蹈家、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摄影家、作家——莱妮·里芬斯塔尔。

  她是一个美丽的、坚强的、才华横溢的女人。她不仅有着咄咄逼人的美丽,更有着上天赋予的惊人才华,希特勒曾深情地叫她:“我的完美德国女人”。同时,她也是最受争议的电影人,被人称为“纳粹婊子”、“堕落的电影女神”。因一部电影导致人们对她毁誉参半70年。


  因为她曾为纳粹工作,她说“我只是个艺术家,不太关心政治,只想留住过往的美好。” 因此她拒不道歉,人们也不原谅她。我们常以为真、善、美是统一的,事实并非如此,有些善良是虚弱的、有些真相是残酷的、有些美丽是有毒的。从有毒的荆棘中同样可以生长出美丽的玫瑰,里芬斯塔尔只选择“美”,哪怕它伤天害理、洪水滔天。

3.jpg


  演员


  当年6月的一天,莱妮在诺伦多夫广场地铁站等车,准备去看一位医生。这个地铁站成了她生活的转折点,广告牌上的一副海报吸引了她的注意,那是阿诺德.范克博士导演的《命运之山》,画面上陡峭的石壁和高山攀援者令她着迷,结果是她打消了看医生的念头,到广场对面的莫扎特电影院观看此片。这部电影使她打定主意要到山上体验一下电影中美丽而神秘的高山景致,为此,她到阿尔卑斯山区住了一段时间。

4.jpg
《圣山


  回来后,在朋友的帮助下认识了导演范克,他为她写了剧本《圣山》,由她担任女主角。这部电影的拍摄遭遇了各种意外,当范克被突然召回柏林述职,里芬斯塔尔试着接手他的工作,这是她第一次介入导演的工作,她拍摄的片段得到了电影公司的肯定,影片顺利完成。而后,莱妮因连续几部Arnold Fanck的电影而成为德国最红的默片电影女明星,受到许多德国影迷追捧。

5.jpg


  但她不满足于做一个明星,于1932年,自导自演了第一部剧情片《蓝光》(Das blaue Licht),从此,她放弃表演,开始作为导演而工作。


  她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导演,她自己撰写剧本并且于1931年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1932年她自己导演、主演、编剧、制片的电影《蓝光》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的银奖。希特勒因为看了这部影片成为了她的崇拜者。

5.jpg


  帝国时期


  据称,1932年,希特勒在看过里芬斯塔尔的电影后,非常欣赏她电影中那种阳刚的、强烈的、瓦格纳一般骄傲的美学。1933年,德国纳粹党掌权,希特勒在一场与里芬斯塔尔的私人会面后,邀请她为纳粹党拍摄纪录片。在Arnold Fanck的蛊惑下,里芬斯塔尔答应了希特勒的要求,并于1933年拍摄了纪录片《意志的胜利》(Der Sieg des Glaubens )。


  其实,里芬斯塔尔在拍摄《意志的胜利》之前,她就已经为1933年的纳粹党代表大会拍摄过一部名为《信念的胜利》的纪录影片。但是,这部电影由于受到了戈倍尔的处处干扰而只拍成了一部新闻简报式的东西。戈倍尔惧怕里芬斯塔尔的受宠会影响他对德国电影的控制。但当里芬斯塔尔后来向希特勒告状时,希特勒马上做出了有利于她的决定。希特勒向她保证:“你可以绝对随心所欲地拍摄。”因此,他这次得以率领170多人(其中77人是摄影师)的大队人马来到纽伦堡安宫扎寨,全方位深入拍摄这次纳粹党代会。


1.jpg

《意志的胜利》


  在拍摄《意志的胜利》时,里芬斯塔尔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与电影美学观来处理这个极容易拍得乏味的政治会议。比如,由于国防军出场时正好遇到阴天,因此无法拍摄出影调明快的画面,所以她就删除这部分影片。当德国国防军的将军问她“国防军的画面完全没有了吗”时,她的回答是“当然”。对于纳粹高级干部的镜头分配,她也无视纳粹党内的排名顺序逐个拍摄,而是根据自己的镜头美感来拍摄,因此引起许多人的不满。而对那些纳粹干部的夫人们,她也只把她认为漂亮的夫人拍摄进画面,而许多上了年纪的丑陋的纳粹干部夫人就失去了出镜的机会了。当纳粹第二号人物鲁道夫·赫斯向她提出这一点时,她有恃无恐地讽刺说:“要是那些大人物们跟长得再美一些的人结婚就好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里芬斯塔尔非常自觉地从审美角度来为纳粹打造形象。为此,她不惜冒犯纳粹的高官。但是,这并不是如她所说的从纯艺术角度出发的拍摄,而是她自觉地以纳粹的意识形态为尺度所做的形象把关。其实,经过美的外衣的包装,意识形态将以一种更具杀伤力的方式渗透人心。它使人在毫无防备的状态中就接受了它的宣传意图。当然,希特勒对她的无条件支持也是她有恃无恐的重要原因。

1.jpg


1.jpg
拍摄《意志的胜利》中的里芬斯塔尔


  在《意志的胜利》的拍摄中,个性强悍的里芬斯塔尔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电影制作作风。凡是与她的美学要求冲突的事物,不管作为影片的内容来说有多重要,都会被她加以毫不留情地排除。电影中的所有画面都要确保在最美的光线下、最美的角度下以正确的曝光与拍摄角度加以拍摄。而为了获得这种画面,她不惜动用几十台摄影机从各种角度一起拍摄,然后从以这种方式拍摄到的大量胶片中选择她所需要的画面。她从十七万英尺的胶片中剪辑出这部电影。


  影片在集体场景的取景、平移镜头(travelling)的运用甚至是海下摄影等方面,都做出了成功的创新尝试,但影片歌颂男性阳刚气质,通过男性身体寻找的一种美学以及崇尚军队般的体育精神,与法西斯主义在审美上高度统一。

1.jpg


  监禁


  二战结束后,里芬斯塔尔因为涉嫌与纳粹牵连,被投入了监狱,她先是被美军逮捕,后又成为法军的阶下囚。随后,在西德的非纳粹化运动中,里芬斯塔尔在第三帝国时代的作用一直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她在监狱中度过了4年时光,为了限制她的人身自由,她还曾一度被关进精神病院。

1.jpg


  1952年,西柏林法庭做出终审判决:“里芬斯塔尔没有从事过应受惩处的支持纳粹统治的政治活动,没有致力于建立与自己艺术事业无关的联系,她与希特勒之间不存在暧昧关系。” 里芬施塔尔承认,《意志的胜利》确实被用来"推销"希特勒所谓的"民族社会主义"理想。但她表示,这并不是她本人的意图。


  重新获得自由的里芬斯塔尔试图恢复自己作为电影人的地位,但是无形的猜忌和谴责还是经常落到她的身上,战后,为纳粹工作过的卡拉扬、海德格尔等名人都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但是雷芬斯塔尔仍然长时间地被排除在社会公众生活之外,孤独地生活在慕尼黑郊外的寓所中。她长期受到欧美电影界的抵制。她常感叹:“女人,是不被允许犯错误的。”

1.jpg


  “重获生命”


  1956年,里芬斯塔尔开始了她的非洲之旅,在那里,她不仅“重新获得了生命”,而且还开始拍摄一部叫做“黑奴船”的半虚构的纪录片,以表达她对现代奴隶买卖的义愤。可是因为资金、战争、车祸、天气等原因,这部片子被拖延了下来。

1.jpg


1.jpg


  从1962年开始,里芬斯塔尔数次前往苏丹努巴山区的原始部落,去进行研究和拍摄工作。尽管她不是第一个拍摄他们的人,但她是第一个被皮肤黝黑的努巴人接受的外人,她被允许去拍摄努巴人神圣的仪式。

  从1965年开始,受努巴人金属般优雅的体态和富于美感的生活方式的吸引,62岁的里芬斯塔尔开始拍摄关于努巴人的彩色纪录片,以记录这一正处于崩溃瓦解之中的原始文明。与此同时,里芬斯塔尔出版和展出了一些关于东非和努巴原始部族的照片集,如《努巴人》,《考的努巴人》等,这些光彩夺目的照片使她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对象。里芬斯塔尔说,她只拍好看的人和好看的东西,这不是因为她个人不喜欢有病的人,而是因为拍好看的人能给观者带来愉悦。

1.jpg


2.jpg


  71岁深入海底


  1973年,71岁的里芬斯塔尔谎称自己只有51岁,参加了海底潜水训练,她要实现自己的一个宿愿:拍摄水底世界。不久,她果真成了一个出色的水底摄影师,并出版了两本插图著作,《珊瑚花园》和《水下的奇观》。


  从此以后,里芬斯塔尔反复前往最优美的潜水区,去拍摄她的水下纪录片,直到94岁的时候,里芬斯塔尔还戴着潜水镜,到可可岛COCOS Islands附近的水域去拍摄鲨鱼。


  2000年里芬斯塔尔拍摄出一部画面十分精美的介绍海洋动植物的影片《水下印象》,记录了她于1974—2000年在印度洋海底潜水时拍摄的海底景象。在这26年中,里芬斯塔尔进行了2000多次潜水。

113141.55965307_168X256X4.jpg


41025889_6.jpg


  97岁再入非洲


  97岁那年,里芬斯塔尔竟决定再次前往苏丹,去看望和帮助被战争隔绝的努巴人。里芬斯塔尔已经23年没能见到她的努巴朋友们了,为了这次旅行,她与苏丹政府进行了反复磋商,甚至和叛军首领取得了联系。


  2000年2月,里芬斯塔尔率领一个小型摄影队飞抵苏丹首都喀土木,在那里,经过漫长的等待和艰难的谈判,当局终于同意他们前往努巴山区。

  成千上万的努巴人翘首期盼她的到来,在那里,她发现很多要好的朋友都成了内战的牺牲品,正当里芬斯塔尔准备继续对那些还活着的努巴朋友进行纪录时,新的战争爆发了,她只好立即和摄影队乘直升飞机离开努巴山区。另一场灾难降临在他们头上,直升机坠毁了,所幸没有人员死亡。

  一架救援飞机把里芬斯塔尔运往一家德国医院,在那里,人们发现将近百岁的里芬斯塔尔肋骨多处断裂并伤及肺部。尽管发生了这场可怕的事件,这位精力旺盛的老人还是没有放弃她再次前往苏丹的计划。

1.jpg


  写作


  1992年,里芬斯塔尔动笔撰写她的回忆录《过滤时光》,并在2002年8月22日她的100岁生日招待会上推出,一年后去世。


  里芬斯塔尔是个用生命追求美的事物的人,她一生追求纯粹的美,最后自己也成了艺术。她说:“不要因为我为希特勒工作了7个月,而否定我的一生。”


  据百度百科等资料综合整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安莹)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