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印象主义与影片的不朽结盟:陈逸飞家族珍藏首次亮相香港春拍

2022-05-17 20:44:33来源:佳士得    作者:

   
佳士得荣幸获得陈逸飞家族委托,于本季香港春拍中呈献两幅来自陈逸飞家族珍藏作品:陈逸飞1996年创作的《静物-花卉》及1999年创作的《白塔》。其中《静物-花卉》为艺术家创作生涯中唯一的花卉主题作品。

  佳士得荣幸获得陈逸飞家族委托,于本季香港春拍中呈献两幅来自陈逸飞家族珍藏作品:陈逸飞1996年创作的《静物-花卉》及1999年创作的《白塔》。其中《静物-花卉》为艺术家创作生涯中唯一的花卉主题作品。身为视觉艺术大师的陈逸飞将他的美学理念、电影语言,以及对景对物之深情融入画布上,不但是艺术家创作生涯中极为珍贵的绘画作品,亦是见证了陈逸飞视觉艺术的美学贡献及深厚的人文精神。

  《静物-花卉》

  融合电影语言的史诗巨作

 陈逸飞(1946-2005)


  《静物-花卉》

  油彩 画布

  200 x 200 cm.

  1996年

  估价:港元 6,000,000 – 12,000,000

  此拍品将于5月27日佳士得香港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呈献

  作为绘画的重要主题,静物花卉在西方艺术史上自十七世纪已成为独立的绘画题材,艺术家们着重于通过花卉的主题来表现时间和美的永恒。在陈逸飞的创作生涯中,虽同样经常以花卉作为绘画作品中代表乐观与浪漫的象征,但从未以独立的花卉作为绘画的主题来创作,直至1996年的这幅《静物-花卉》,是他创作生涯中唯一的一幅静物花卉题材绘画作品,并曾展览于上海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以及法国格拉瑞美术馆(Musee Granet)等多个陈逸飞的重要展览,并由艺术家家族收藏至今。

  
汉斯·鲍伦格(1600-1645)

  《花卉静物》

  1639年作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Rijksmuseum)

  
克劳德·莫奈(1840-1926)

  《花瓶》

  1882年作

  英国 伦敦 考陶尔德美术馆藏

  (Courtauld Gallery)

  1996年,陈逸飞已执导了《海上旧梦》和《人约黄昏》两部电影,后者于1995年底公映并获得多个奖项;同时,他的绘画艺术创作也大量使用了电影艺术的技巧,例如画面景框的切割与特写角度的运用,镜头感光源的设计手法等等,得以在画布上完成一幅幅厚重浑厚的史诗巨作。

  
陈逸飞先生,1995年,Gilbert Lloyd 拍摄

  另一方面,陈逸飞与英国伦敦玛勃洛画廊签约,并开始准备他在1996年底在上海博物馆及1997年初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 “陈逸飞回顾展”,这也是他自1980年赴美后,重返中国举办的第一个回顾展。为准备这个回顾展,陈逸飞往返于纽约与上海,并于1996年秋天在纽约完成了这幅《静物-花卉》。

纽约秋天及陈逸飞《静物-花卉》局部图

  纽约的秋天是陈逸飞最喜爱的季节,满城的枫树和秋意盎然的壮丽景色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活力与激情。陈逸飞正是在其纽约的住所完成了本幅作品:巨大的画面上,一盆插满花卉的容器微向左倾斜,其中的花束以金黄、粉紫、深红、苍绿、月白、蔚蓝等等不同色彩的花卉构成。当观者面对这幅2米见方的超大尺幅作品,如同面对一台舞台剧,令人恍惚于梦境,仿佛迷失于微观与宏观的世界。

  在此作中,陈逸飞并非以古典写实绘画的细腻而分毫不差的“色彩线”技法再现花卉之美,而是以西方印象派“色彩面”的技法入画,在画面上形成厚重、粗放、浓烈、斑驳,但又能表现浪漫、典雅风格的笔触。这种抽象的“色彩面”技法所呈现出的叠加的油彩肌理与浑厚壮美的笔触质地,以及画中厚重的油墨与充满劲道的笔势交错堆栈,让画面产生了的朦胧光线的视觉效果,又彷如色彩相互渗透的笔触而具有动感,随着不同颜色的堆栈而形成千变万化的光线和色彩变化,同时也结合了西方“新印象派”中“点彩派” (Pointillism) 以色点的笔触和着色方式。而陈逸飞在此画作中花卉的每一笔均以厚重、旋转的笔触,将斑斓的色彩层层叠加,在画画上产生凝神的动感,使得金色基调的画面犹如电影摄像镜头输出的特殊画面效果,将现实与虚拟,时间与永恒的概念以花卉的方式凝结于画布之上,产生出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生命力。

  印象主义与影片两种形式的不朽结盟。

  —— 艺评家 卡尔·鲁柏格

  对于陈逸飞的艺术风格,艺评家卡尔?鲁柏格曾表示其作品为 “印象主义与影片两种形式的不朽结盟。” 陈逸飞在一生的艺术创作生涯中,将看似矛盾对立的古典与现代元素和谐地融为一体,并以其精巧柔畅的技法与严谨扎实的创作条理,让他能自在地穿梭古今及中西文化中,这种高超艺术成就所呈现出的意象、早已超越了绘画主题本身的真实性,最终成就为人文主义的精神共鸣。

  陈逸飞在《静物-花卉》中以传统的静物花卉的题材,在绘画的范畴上寻找突破,以超现实的手法,再现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和消解,摆脱艺术与“真实”的关系,创造出一种绝对美感。

 《白塔》

  体悟幽邃的西藏情结

  陈逸飞对西藏高原有着深厚的情感,他曾说:“西藏是个离天最近,有神山圣水的地方,是一块净土,民族特性浑厚,民风淳朴,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自1990年代中期,他几乎每年都会去西藏北部及甘肃南部的雪域高原,以其对生命与精神奥义幽邃的体悟创作 “西藏系列”,并迅即引起了艺坛关注,1997年《文汇读书周报》就曾经如此报导:

  “……他画得颇为概括,觉得细节会挤掉观赏者对绘画的感觉,评论界认为是他画风又一次向雄壮粗犷的转变。陈逸飞自己仍认为,在内涵上他要表达的仍与以前一脉相承,即力度、雕塑感、现代感。”

  《白塔》一作,陈逸飞未以白塔为画面的中心,而以寺庙的外院墙作为画面的近景,并以饱含激情的大笔触和浓重色块构成画面中体量最大的部分;远处的白塔在厚重深沉的天空衬托下,纯洁而肃穆,一位身着红色僧服饰的僧人行走于院墙之外,画中戏剧性的明暗对比营造出一种神圣的氛围,这种超脱尘俗的意象令人感受到无穷的宗教力量感。

  

1999年,陈逸飞先生取景于藏区的一处白塔寺庙之外并留影于此地


  陈逸飞以“色彩面”的技法,并以湿画法(alla prima),将院墙、墙檐、白塔以层层色块,以具规律的排列方式层层叠加。本作中,艺术家不但延续了他对光线敏锐的处理之法,更加入了大量的电影语言的技法,以寺庙的赭红、天空的灰蓝、塔尖的金黄、僧袍的猩红,构成了高原色调的朦胧但高饱和度的效果,与摄影技巧中的滤镜、焦柔镜与景深调校同出一辙——俨如电影片段中的定镜,将时间止息在这一瞬之间。

  这种跨界式技法综合,不但成为陈逸飞个性化艺术效果,更是将“现代感”的元素来描绘古老的藏区人土风情,旨在呈现人类情感与精神力量的强大,借以表达生活的力量与生命的强韧。

  陈逸飞

  一生追求“大美术”

  陈逸飞早年就读于上海美专(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时接受严格的写实主义训练,尽管身处传统写实的艺术氛围,却从未自我设限。他对艺术抱持着开放态度,并大量以非传统的艺术形态撷取源源灵感。1980年,陈逸飞移居纽约,以“浪漫写实主义”风格闻名西方艺坛,其艺术成就在纽约亦获得极高评价,被《纽约时报》及《艺术新闻》等大为赞颂。

  1990年代初期起,早已是举世盛名的陈逸飞开始频繁往返纽约及上海两地工作,重返中国,并提出“大视觉文化观”,不只局限于平面绘画的创作,而是开始转向视觉艺术创作的多方面,希望将艺术家对美的领悟及创造力,通过不同的艺术载体方式,从绘画、电影、时尚、传媒,设计及公共艺术等不同角度的创作及参与,追求“大美术”的艺术理想及美学目的。这样的艺术追求直至2005年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并在世界现代艺术史留下一部重要的篇章。

  5月21日(本周六)下午4时,我们将在线直播 “超越与不朽 — 陈逸飞与他的黄金时代” 艺术沙龙,特邀陈逸飞之子Etienne Chen、和美术馆执行馆长邵舒、佳士得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部亚洲现代艺术拍卖主管庄俊、与在艺&云杪文化创始人谢晓冬连线直播,畅谈陈逸飞的的不朽艺术,并详析此次上拍的两件佳作。

  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系列拍卖日程

  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 晚间拍卖 | 5月26日

  二十世纪艺术 日间拍卖 | 5月27日

  二十一世纪艺术 日间拍卖 | 5月27日

 拍卖预展

  5月21至26日

  拍卖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湾仔港湾道 1 号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