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损的不仅仅是画廊,整个产业链上的每一环都面临“过冬”问题。接最后一棒的藏家无疑损失最为惨重。“空跌!原来200万的画,现在跌到100万,还是没人要。
市场弥漫着恐慌情绪。”京城著名的艺术品收藏家赵庆伟认为,艺术品市场何时见底还不好说。
“画廊要收摊,可能不做了,也有可能转去北京。”张玉(化名)原是上海一家主营油画的画廊的员工,如今正在办理离职手续。很 多和她一样在经济危机影响下被裁员的画廊员工,都有这样的顾虑:以后还要在艺术产业里找工作,而这个圈子其实很小。年关将至,她们有些人的欠薪还没有拿到。就在这几天,记者去上海莫干山M50创意园区采访时,络绎不绝的卡车在把包装好的画拉走,园区十分热闹。画廊的工作人员说,以前在布展的时候才这么热闹,现在则是“仓皇撤退”。
艺术产业弥漫着恐慌
香格纳画廊H空间正在举办一场展览,虽然是周末,但观者寥寥;五角场800号艺术空间内,海莱画廊、圣东方画廊纷纷撤回了北京,五千年画廊搬到了租金更便宜的去处;艺术景画廊也不扩张了,撤回了M50。地处市中心黄金地段的上海大剧院画廊,与往年同期相比销售额下跌了70%-80%;上海春天画廊总经理葛千涛表示,10万元以上的艺术品几乎都卖不动了。而这个价位,在艺术品市场风起云涌的前两年真的不算什么。
在北京798艺术区,画廊的生存状况更为惨淡,甚至出现了“倒闭潮”。各家画廊里几乎看不到人了,画廊和艺术家工作室招租、转让的小广告随处可见。自2008年初,两家韩国画廊搬走之后,798不停地传出画廊搬走的消息。“1/3,或许更多的画廊撑不住。”一家画廊老板这样估计。
高昂的租金、物业管理费,在艺术品市场进入淡季的时候,成为画廊老板沉重的负担。“每平方一天租金十多元,有点规模的画廊一年光租金就要四五十万,实在太高了。”798里一家画廊老板说。有关798租金的争论存在很久了,但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尖锐过。
来自美国加州的艺术品收藏家罗伯特在798艺术区开了一家书吧,他目睹了798的兴衰。“2002年我刚来这里的时候,画廊只有四五家,现在到处都是。”罗伯特的两个外国朋友也刚刚从798“撤离”,一个不再打算经营画廊了,另一个则重点退守北京城内另外一家画廊。
寒冬下,受损的不仅仅是画廊,整个产业链上的每一环—艺术家、画廊(艺术品经纪人)、拍卖行、藏家都面临“过冬”问题。和画廊相比,接最后一棒的藏家无疑损失最为惨重。“空跌!原来200万的画,现在跌到100万,还是没人要。市场弥漫着恐慌情绪。”京城著名的艺术品收藏家赵庆伟认为,艺术品市场何时见底还不好说。
“被套牢了,短线只能做成长线。”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藏家说。“最惨的是借钱炒作的人,收藏的艺术品出不了手,资金链面临断裂。”
在赵庆伟看来,当代艺术品市场的投资者,90%都是在炒作艺术品,目的纯粹是为了赚钱,“有人甚至画k线图,像炒股票一样炒作艺术品。”而把艺术品当股票炒的大部分买家和画廊,现在都已经濒临崩溃。
[NextPage] “泡沫”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艺术品市场目前有价无市的恐慌,和前几年的风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2006年起,一些批评家就认为这是“非理性繁荣”,但是他们的意见被遮蔽了。
那时,“中国艺术价格被低估”的观点占据了主流。
在很多批评家看来,正是受到中国艺术家作品拍卖频创天价纪录的鼓励,以及弥漫于艺术市场的乐观,大批艺术园区膨胀起来。798里甚至出现过专门在展览的开幕酒会上蹭吃喝蹭画册的人,而画廊经营者们心里清楚、也在很多场合说过,此类开幕活动中,大多是请来捧场的朋友和媒体记者,真正的买家其实很少。金融危机助推下的“倒闭潮”似乎意味着神话开始破灭。
“一旦商业化过快,容易造成核心价值的贬低。” 798的艺术家许鸣力(化名)说。“管理方太急功近利,房租又炒得太高。”
“相对北京,上海发展的步子要小一些。”上海香格纳画廊劳伦斯认为,上海的画廊大多数经营较为谨慎,所以受金融寒冬的影响并不如北京那么大。就香格纳画廊自身而言,经历了一个由晦转明的过程。
香格纳是国内最早的专业画廊,曾被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75家画廊之一。但在前两年,它很少见诸报端,一些新生画廊汹涌扩张、成为媒体的主角。现在,那些画廊不少都遭遇了危机,而香格纳依然坚挺。劳伦斯认为这部分要归功于牢记了西方画廊的教训。1990年前后,西方画廊也曾十分火爆,拍卖市场上天价不断。标志事件是,1990年梵高的《加歇医生像》在3分钟内以8250万美元拍给了日本第二大造纸商Ryoei Saito,创下了艺术品拍卖价格的世界最高纪录,并保持到现在。随后艺术产业爆发了危机,那张梵高的天价油画再也无人接手,一大批画廊倒闭了,生存下来的画廊由此踏实了许多。
西方画廊经营艺术品,一般恪守着年均涨幅百分比个位数的惯例,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行业规范。但是在中国,很多艺术品价格从几年前的一幅几万元飙升到了数十万元。对照资料就会发现,大部分艺术家作品每年的价格涨幅是骇人听闻的30%甚至50%。批评家朱其认为,很显然是有一些利益团体在联手炒作。作为一级市场的很多画廊和作为二级市场的拍卖公司,关系暧昧。批评家皮力在去年就曾直言不讳,“只有中国的画廊敢跟拍卖公司坐在一起吃饭。”这导致画廊经营艺术品的价格以拍卖价格为参照,画廊因此也就逐渐丧失了生存的空间。
[NextPage] 寒冬也是一次机遇?
就在画廊业的整体颓势下,上海居然有画廊逆势开张,比如思竹画廊、延画廊和Cart。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行业洗牌之后,投机、炒作开始减少,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朱其认为,真正的藏家会开始懂艺术,开始思考,不再像以前那样买卖了。
劳伦斯说香格纳画廊出现了一种变化。前两年艺术品价格高涨时消失的一些藏家现在回来了,展厅里看展的人虽然少了很多,但真正喜欢艺术而不是投机的藏家却多了起来。
包括劳伦斯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这次金融寒冬正好可以帮助去除艺术家和买家们的浮躁心理。艺术家重新思考艺术本身,抱有暴利企图的藏家则放弃艺术市场。毕竟,“中国的艺术市场还不成熟,画廊业处于较低水平。”劳伦斯说。他认为,“市场泡沫破灭之后,可以使人们走出‘价格决定品质’的价格误区,一些画廊也该将注意力从作品的价格转移到作品本身上来。”
从来没有一直上涨的市场。在不断的上涨和下挫的曲线中,中国艺术和中国画廊才能成长。在劳伦斯的家乡瑞士,伯尔尼一个几十万人的小城市就有全球知名的画廊100多家,这些画廊都是在上百年漫长时间和历次危机后存活下来的,“他们记得教训,教训给了他们经验和规范。”
[NextPage] 关张?开业?转型?
X河:3年后仓皇关张
虽然还没有宣布,但是上海著名的X河艺术实际上已经关张了。它将只保留一个画廊部分之外独立核算的餐厅继续经营,原有的画廊空间会对外寻租或者举办一些短期的商业活动。刚被裁员的工作人员殷和(化名)说,这段时间的工作主要就是把借来办展的艺术作品打包装车还给艺术家。X河艺术中心(化名)2005年开张时的盛况在上海艺术界曾广为流传,它的空间是一幢十分耐看的老建筑。3年后却仓皇收场,连员工的欠薪也还未补发。
X河艺术中心老板的妻子是一位艺术家,他本人也曾认为这是一个可以盈利的市场。但一直就职于此的殷和说,实际上这个艺术中心从未盈利过。这幢6层的老建筑,每年的租金约110万元,加上人员工资和水电管理费用,每年成本大概200多万。在X河的签约艺术家中,一位受日本和东南亚藏家追捧的冷抽象画家的作品价位最高,一张小尺幅作品可以卖出4万-5万元价格。也就是说,每年要卖出40幅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才能确保经营的持平。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艺术家没那么多的作品,就算最火爆时也没那么好的销路。
因此,X河曾经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改善经营状况。他们曾经将重心转移到版画,几千元一张的版画,比动辄数万的油画好卖很多;他们也专门辟出空间经营艺术设计结合的家居用品,以及一些艺术设计的陶瓷器具。这些举措的确有效,但依然不足以填补每年200多万元的经营成本。殷和说,她本来打算把精力花在发掘年轻艺术家上,用小尺幅、低价格的油画销售来拉动经营状况。但是很不幸,这件事情还没来得及进行,金融危机来了。老板对艺术产业已经失去了耐心,决定放弃X河艺术。
香格纳:开始修身养性
香格纳画廊的销售情况也受到了金融寒冬的冲击,但是“还无法精确地统计出百分比”。劳伦斯说,和大多数画廊一样,2009年香格纳的展览次数会减少,展期会延长。
毕竟每次展览花费动辄几十万,却未必能卖出等价的作品。
好在香格纳有固定的藏家群,大多是外国人。有的藏家一夜之间破产,再也买不起作品,大多数藏家受到的影响比较小。劳伦斯认为海外藏家对待艺术品的态度要理智一些,投资的目的也不那么迫切。而中国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藏家群体。
“我们画廊有一些固定的藏家,顾客大多来自国外,虽然冬天本就是艺术市场的淡季,但金融危机下反倒有一些三四年没有买画的顾客回来了。”
2009年香格纳打算更注重“修身养性”。“我们会给签约艺术家预留更多的创作空间和时间。”劳伦斯说,“这也使艺术家和画廊能更多地思考艺术本身而不是市场需求。”
[NextPage] 延画廊:逆势开业,赌一个春天
1月3日,延画廊在上海正式开业。
“2008年8月底筹备画廊时,金融危机刚刚来袭,家人一致劝我停手。”查海蓝告诉记者,因为先期已投入10万资金,不甘心就此收手,所以选择坚持做下去。
延画廊里的作品,定价一般都在10万以内,“太贵的卖不动”,査海蓝无奈地告诉记者。这验证了春天画廊总经理葛千涛的说法。“地处淮海中路黄金地段,每月1.5万的房租加上人工等零星费用,画廊每月至少需要2万营业额才能维持基本开销。”
但自去年10月试营业至今,画廊的成交量几乎为零,而画廊的日常开销也只能靠查海蓝其他方面的收入填补维系。在经营成本上升和市场空间萎缩的双重挤压下,查海蓝决定将画廊迁至莫干山,“那里的房租比淮海路便宜些,搬去后每月至少可以节省一半开销。”
查海蓝承认,自己当时确实低估了金融风暴。但现在是“逢低入市”,有胆略才有机遇,“市场过些时候应该会回暖一些。”对于延画廊,这个怀孕6个月的女人就像期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期待它的春天。
(编辑:范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