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颁布“一口通商”上谕

2010-09-25 09:39:55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贺痴  吕静霞

  闭关锁国的清政府为限制对外贸易,也为了防止夷人寻衅滋事,颁布了一口通商的上谕,只开放广州一地作为对外贸易港口,其他沿海城市的出口货物都要汇聚广州一地,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运来的货物也都要凑到广州,通过十三行转发到内地。此举堪称清代外贸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变动,从此,十三行独揽外贸持续了85年,直至鸦片战争爆发。

  关于广州十三行命名的来由,《粤海关志》记述: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至则以牛酒,令牙行主之,沿明之习,命曰十三行。总之,广州十三行是作为广州具有经营进出口贸易特权的机构的统称,并不反映确切的洋行数目。
为什么粤海关、广东行商有如此特殊地位,以至于乾隆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时,选择了在南国留下这样一块开放的特区呢?

  首先,广州有着悠久的对外贸易历史。有人说,广东是近现代中国的一个试验场,是中国人最早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地方。因为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地理优势得天独厚,以广州为驿站,远涉东南亚、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可通有无。

  广州早在秦汉之际,就是“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已是对外贸易、商贾取富的重要城市。在汉代,广州已经和海外一些国家有了贸易往来。在广州象岗山发现的南越文王陵墓,出土的银盒以及玛瑙、水晶等多种质料珠饰,有的是中亚或南亚的舶来品。梁朝时,每年来到广州的各国商船有十多批。到了唐代贞观年间,中国与南洋及波斯湾地区有六条定期航线,都集中在广州。其中,广州—南海—印度洋—波斯湾—非洲东海岸诸国航线,途径9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其次,广州贸易自古以来是中国政府的理想财源。商业的茂盛、积极开放的心态与变幻无穷的创新理念造就了近代广州在国内经济领域不可撼动的地位,它让广州成为中国近代商业文化的领航者,并积累下了巨额财富。对于清廷来说,广州运来的白银和不断增长的财务报告,更能满足官员享受的需要。

  乾隆初年开始,粤海关每年向内务府造办处送交白银五万五千两的固定资金,每年更有24%的税银划归宫廷内务府,支持皇室财政的运转,简直可说是皇室的一个“小金库”。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珠江三角洲多样化的自然条件创造了多元经济,多元经济使商贸活动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方式,赋予了广州人重商的传统,而商业活动更使广州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现代城市之一,从而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孕育了成熟的洋行制度和经商人才。乾隆皇帝很了解这一优势,他在给沿海总督的上谕中明确指出:“粤省地窄人稠,沿海居民大半靠洋船谋生,并不仅仅只有那十几家行商。”这些优势是其他口岸所无法企及的。
就这样广州十三行凭借着世界海运航线的开辟、西方世界对东方特产的热衷、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商人(有极高的风险)、作为清朝的唯一通商口岸等等有利条件,逐渐走向其历史的顶峰。

  不知是伍秉鉴祖先有先知先觉,知道清政府会在广州这儿发展对外贸易,从而举家迁到广州,还是上天的有意安排,清政府恰好圈定伍家所在的广州作为唯一对外贸易港口,这不能不说是有外在的运气成分在里面。

    (编辑:郭婧涵)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