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颂斯
杨颂斯
杨颂斯和陈佐湟共同吹熄生日蜡烛
早在当天下午国家大剧院特别为杨颂斯举行的欢迎仪式上,大师就兴奋的表达了此次首度访华的激动和感慨。作为一位始终关注着中国文化艺术软环境的指挥家,作为一位已经“检验”过世界各大著名音乐厅的艺术大师,尤其是作为堪称全球音响效果最好的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的驻团指挥,杨颂斯对国家大剧院的音响效果感到非常惊叹,他还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艺术家关心音响,就好比小提琴家关心自己是否拥有一把名琴。今天我们刚刚在音乐厅进行了彩排,已经感觉到了这里的绝妙音响,它为我们的演奏锦上添花,每一个人都很开心,相信晚上的演出会非常精彩。”
也许正是音乐厅出色的音响效果为杨颂斯和他的团队增添了信心与兴致。随着杨颂斯代表乐团吹熄120岁生日蜡烛,在无数目光的聚焦下,大师神采奕奕走上指挥台。按照国际惯例,细心的杨颂斯为照顾迟到观众,特意在开场安排了一首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当第一个音符响起,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那无法复制的绝妙音色随着大师双臂的舞动倾泻而出,美得令人窒息。不少乐迷啧啧感叹,那久违了12年的天籁之音,终于又回来了。
之后,杨颂斯点燃了一支散发出迷迭香般芬芳的“音乐烟火”,这就是勃拉姆斯的《第三交响曲》。这首被当时维也纳的乐评家称之为“英雄交响曲”的伟大作品,虽不像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那般波澜壮阔,却别有一番韵致,充盈着人生的无奈与凄楚的悲叹。它戏剧性的终曲静谧幽远,令人心醉神迷,几乎代表了勃拉姆斯交响曲创作的巅峰。据乐评人介绍,这是勃拉姆斯与海敏娜爱恋时内心情绪的真实写照,而在今天,观众听到、看到的却是幻化成勃拉姆斯的杨颂斯和他深爱着的“海敏娜”——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之间天衣无缝的默契配合。
下半场,杨颂斯的指挥棒仿佛变成了神奇的画笔,一部由穆索尔斯基作曲、拉威尔改编的《图画展览会》,用音乐细腻地描述了十幅风格迥异的图画,惟妙惟肖的讲述了十个童话般的故事。故事里有用充满震撼力的大鼓刻画出来的形态怪异的侏儒;有用带有哀伤弦乐表达的中世纪游吟诗人深情的吟唱;有用调皮的木管吹奏出的花园里孩子们游戏后的争吵;有用沉重的大号描绘的牛车不堪重负的艰难行进;有用木管乐器尖声尖气地模仿一群鸟雏的舞蹈;有一穷一富两个犹太人傲慢与谦和的对话;有喧哗热闹、阳光明媚的集市;还有俄罗斯童话中的妖婆横冲直撞的飞翔和神圣悼歌的庄严吟唱。此时的杨颂斯,更像一位大导演,指挥着他的“演员”扮演着这些故事里的各种角色,现场观众也听得津津有味,不时露出会心的一笑。 一曲结束,很多观众都自动起立,以如雷的掌声和忘我的尖叫回应舞台上的精彩。
此前,杨颂斯大师曾在采访中给京城观众卖了一个“关子”,提出会在返场曲中给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道“餐后甜点”将是什么,成为北京乐迷日夜挂念的迷题。
4日的音乐会,展现了杨颂斯对德、俄两大乐派的驾轻就熟;在5日的演出,乐团将为观众呈现一道美丽的“音乐彩虹”, 充满浓郁波希米亚乡土色彩的德沃夏克《第八交响曲》、倾泻着南国阳光的门德尔松《“意大利”交响曲》以及斑斓旖旎的拉威尔《圆舞曲》,将继续带观众走进一个美轮美奂的音乐时空。
(编辑:李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