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颁奖仪式音乐及体育展示标志性音乐发布会后,谭盾立即成为记者围追的对象。在谭盾接受奥组委官网的直播采访时,不少记者和志愿者仍然在直播间外苦苦守候。
1小时之后,谭盾终于走出直播间,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见到来自家乡的记者,谭盾非常欣喜,一口地道的长沙腔脱口而出。回忆起当初的创作过程,谭盾话语中依然难掩捕捉到那一乍现的灵感时的兴奋,嘴角不时浮现的笑意,也显露出谭盾心中的得意。
受命 自称创作时压力不小
作为闻名世界的音乐家,谭盾获得过奥斯卡()和格莱美等极具国际影响力的音乐奖项,可谓功成名就。然而,在当初接受北京奥组委的创作邀请时,这位见过大世面的音乐家还是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
“颁奖音乐应该要奏出高贵,奏出爱,同时要有非常荣耀、辉煌的感觉,要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我想努力在音乐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最后在‘平衡’理念中找到创作颁奖音乐的途径。”谭盾说,创作过程中的最大困难,主要是来自于寻找灵感时的困惑,中国精神文化的内涵,究竟怎样才能承载奥运会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大事件?要是没找到灵感怎么办?“幸运的是,我是一名中国人,身后有无比厚重的中国文化。我觉得,只有深入传统才能找到灵感,这也正像是一段金玉良缘。”显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正是谭盾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在谭盾看来,颁奖音乐所传达的“金声玉振”这一概念,在表达哲理和精神文化方面都非常深邃、非常中国。“国际奥委会负责人听完之后,非常喜欢。我想,‘金声玉振’算得上是中国人民献给世界的最好礼物,通过这段音乐在奥运会期间的流传,也会让中国文化元素在全世界传颂。”
构思 豫园喝茶时灵感迸发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音乐也如此。对于谭盾这样一位音乐怪才来说,灵感堪称其音乐创作的最大引擎,所以他经常会为寻找灵感而发狂,而他创作奥运会颁奖音乐的灵感,是在上海豫园喝茶时偶然找到的。
谭盾的妻子是上海人,他们喜欢去古色古香的上海豫园喝茶。“喝茶时我就一直在构思,这奥运颁奖音乐究竟是个啥。颁奖音乐应该是中国人民的一份厚礼,却要通过笔下来体现,这似乎很难。”
有一次,正在喝茶的谭盾偶然抬头,茶室外边的一块牌匾映入眼帘,上书“金声玉振”四个字。这一发现让谭盾陡然开窍,他在寻找这一词语的出处时发现,这是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祖先们提出的水火交融的协和理念。“这种理念与奥运奖牌‘金玉良缘’的设计理念一脉相承,形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种连续性。如果以此来创作颁奖音乐,无疑能给人们带来很大的视听冲击。”同时,谭盾还谈到,“金声玉振”所传递出的协和理念,正与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大融合的主题不谋而合,用这样的理念创作颁奖音乐,实在有浑然天成的感觉。
而按照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赵东鸣的说法,“金声玉振”的出处还可以在孔庙里面看到。“可以说,在中华民族最讲究礼仪的地方,已经给我们预留了今天的声音。”
效果 音乐家听后如醉如狂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体育展示标志音乐是由瑞典音乐家罗伯特·威尔斯与谭盾合作创作完成的。据谭盾透露,其颁奖音乐中玉磬声音元素的运用,还要感谢这位瑞典音乐家。
在谭盾创作颁奖音乐时,罗伯特先生曾经建议,能否在颁奖音乐中加入玉磬的声音。受到启发,谭盾很快就将编钟和玉磬的声音元素加入到颁奖音乐中,“金声玉振”由此得到完美体现。“我们将做好的音乐传给罗伯特先生时,当时正是瑞典时间的凌晨4时,正是人最困的时候。但罗伯特先生听完后是如醉如狂,无法入睡,他形容说,那一刻的感觉是太阳月亮都不存在了,只有心中的热情在燃烧。”
罗伯特先生的热烈反应,让谭盾对自己的创作更加充满了信心,在他看来,“既然一个西方人听了之后都如此狂热,那么这样的音乐一定会在奥运会上引起大家的共鸣。而金属与玉器的声音交融,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交汇,类似于太极的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还暗示着北京奥运会上东西方文明的融合。”谭盾认为,能参加奥运会颁奖仪式的选手都是出类拔萃的,从竞技体育上说,他们在体能、心态、思维等方面有超强的平衡能力,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理念、祸福相倚理念其实就是一种平衡。“我参考了老子、庄子著作中的一些论述,将这种逍遥的、平衡的理念渗透进颁奖音乐中。”
北京奥组委的高度评价,也印证了谭盾的自信。奥组委认为,颁奖音乐完美地结合了古今音乐和民族元素,融合了编钟与玉磬的激越之声与《茉莉花》曲调,圆满地营造了运动员接受奖牌时庄严、隆重和神圣的氛围,音乐气势恢宏、舒展大方,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谭盾,这位土生土长的长沙音乐人,如今又在奥运的舞台,以出众的才华高调宣示了长沙的骄傲。
(实习编辑:庞云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