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由20多家唱片公司组成的中国音像协会唱片工作委员会宣告成立,唱片界联手将矛头直指数字音乐的版权问题,希望借此来挽救华语音乐市场。
“听说很多唱片公司这几年都亏钱。有些歌手的歌在网络上都很火,但是唱片几乎没有人买……”成立仪式上的一部动画短片不无调侃,但更多传递的是一种无奈。传统唱片市场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方兴未艾的数字音乐,却因为免费下载等原因,使得真正提供音乐作品的人得不到收益。
前不久公布的《2008互联网音乐调查报告》显示,传统音乐CD的消费几乎全线溃败。在被调查消费者中,有一半已经不购买或极少购买CD,即便是有,也只有12%的消费者年花费超过600元。放弃了CD购买习惯的消费者中,大多数是因为选择了网络MP3,他们中只有33%的人愿意为MP3付费。
诚然,这份报告投放样本数量有限,所提供数据也只能是一种参考。不过,它确确实实点中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命脉。“我们曾经展望3G、新媒体、数字音乐带来的革命,但这两年还没带来革命!”华谊音乐老板王中军的话透着失望。星文唱片公司副总经理刘思齐也直言:“有免费渠道的时候,讨论这些问题都是没意义的。如果继续提供免费午餐的话,真正的华语音乐可能会消失,大家都去做口水歌了。”
那么,究竟如何自救?“在比较困难的时刻,最先想到的就是大家能够团结在一起。”太合麦田老总宋柯在唱片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上说。
这次结盟的20多家唱片公司,拥有超过80%的华语音乐版权。工作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竹书文化总裁沈永革深知,其实关键不是成立什么协会,而是能不能取得实际的成绩。今后,委员会将积极研究和制定音像行业(唱片行业)相关规则,建议相关国家机关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唱片内容制作企业和基础电信运营商之间架起互联之桥梁……在此“施政纲领”中,最为迫切的是,传统唱片业如何寻求与新媒体的有效合作,消除鸿沟达到双赢。这,大概才是眼下的救市良方。
(编辑:李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