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文化底蕴丰厚,专门的竹笛音乐专辑却不多。昨日,河南本土艺人王振告诉记者,他原创的竹笛专辑将面世,有望填补这一空白。
32岁的王振说,他自幼喜欢音乐,8岁开始学吹竹笛。为取得“真经”,他多处拜访名师,曾“跟踪”已经封山的竹笛大师赵松庭,并最终感动老先生收他为徒。2005年,他曾荣获文化部青年艺术明星盛典器乐专业组金奖和优秀园丁奖。
蜚声乐坛的作曲家、指挥家,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时乐濛昨天15时15分在京病逝,享年93岁。近几年随着王莘、瞿希贤、秋里等人的陆续离世,这批开创了新中国音乐事业的艺术家们让人更加珍惜和怀念
今天上午,记者电话联系到时乐濛的儿子时涵,提到父亲生前的为人,时涵在电话中泣不成声。“我和父亲平时交流不是很多,我们的感情特别深,他是一个慈祥友善的老人,住院的时候他对护理他的医生和护士都特别好,就在他时昏迷时清醒的时候,他还不忘嘱咐我们要感谢医生、护士,要请他们吃饭。父亲的朋友很多,他从来不表现出长者的姿态,按他的话说都是哥们。”时涵介绍,时老的性格非常平衡安逸,虽然从80多岁身体就不是很好,但身体状况一直很平稳,其中有一次呼吸都停止了又抢救了过来,也就是那次对老人的身体打击很大,这次终于没有挺过去。
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和时乐濛有着深厚感情,听到时老去世的消息感觉特别难过,“我是他的老部下,我每年都会去看他,我就像敬重我的父亲一样敬重他。他创作的歌曲非常动人,从他心里滚动出的旋律是和战士、人民贴得那么近,给了我们那么多力量”,说着,李双江情不自禁得唱起了时老创作的《三套黄牛一套马》和《歌唱二郎山》的几句旋律。李双江还回忆起时老对自己的关心,“他为人非常温厚真诚,记得我刚从新疆调到北京时,他是解放军声乐学习班的主任,他非常呵护我,尤其是在“文革”那个特殊时期,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了很多年轻歌手”。“他对生活的要求总是最最低,而工作总是最最高”,李双江重复了很多遍这句话。
著名指挥家卞祖善正在外地出差,特意要记者向时乐濛的家属转达自己的悼念之情,“我们都是听着时老的歌长大的,现在听到那些歌还能想起当年的感受。新中国的音乐事业就是由这一代伟大的艺术家开辟的,我们都是后人来乘凉”。卞祖善特别提到从2004年开始,指挥界每年都有一个著名的指挥家离开我们,“他们都是我们的财富,我衷心希望这些老艺术家保重身体”。
《音乐周报》资深记者、乐评人陈志音是时老的“粉丝”,“虽然时老很高龄了,但他去世仍让我震惊。现在四五十岁的人没有人不知道他的歌曲,他的歌就是那时候的流行歌曲,传唱非常广泛。他是个有才华和天赋的音乐家,音乐语言非常个性又很大众化,歌词与曲调结合的非常紧密。虽然时老不写东西已经很多年了,但他始终在音乐界德高望重,他年轻时有棱角,越老越平和慈祥,是个温和善良的老人”。本报记者 罗颖 WJ132
时乐濛
原名时广涵,
代表作
组歌《千里跃进大别山》,大合唱《祖国万岁》、《长征》、《雷锋》、《缚住苍龙》,合唱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与罗宗贤合作)、《就义歌》(与安波合作)、《红军想念毛泽东》、《不朽的战士黄继光》、《小河淌水》、《长征》、《怀念周总理》,歌剧《两个女红军》、《南湖颂》,歌曲《三套黄牛一套马》、《歌唱二郎山》、《社会主义放光芒》、《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心中的玫瑰》、《我爱你长城》、《南湖的船,党的摇篮》,为电影《探亲记》、《五彩路》、《万水千山》、《柳暗花明》、《泪痕》等配乐,二胡独奏曲《湘江乐》等。
(编辑:李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