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费城交响乐团的首次访华演出,是上世纪70年代一系列以外交为目的的“涉外演出”项目之一
6月2日和3日晚,费城交响乐团将在北京举行乐团2008中国巡演特别纪念音乐会,这次演出曲目是费城交响乐团为了纪念35年前首次访华演出特别准备的版本。
费城交响乐团的第一次中国行,是在1973年初秋,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到达北京、进行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中国的一年半后。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两国政府发表了《上海联合公报》,成为20世纪最重大的外交事件之一。在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访问中国之前(1971年),当时费城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尤金·奥曼迪(Eugene Ormandy)就曾写信给尼克松,希望能带领乐团访问中国演出。
奥曼迪生于匈牙利,1921年移民美国。作为东欧出生的指挥家热衷到特殊年代的中国演出也在情理之中。在尼克松的支持下,中美政府经过长达两年的接洽、商议和安排,费城交响乐团终于收到了中国政府的邀请,乐团也因此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到访的美国专业交响乐团。
35年前,费思量设计曲目
费城交响乐团创建于1900年,是著名的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之一,由于特殊年代的意识形态所限,亦没有电子邮件和传真,而且中美尚未建交,也没有正常航线(这意味着飞行员完全是抓瞎飞行),能够在1年半时间内组织庞大的交响乐团横跨大洋实属不易。曲目的选择也是经过了反复推敲和甄选。
1973年9月14日~17日乐团在北京演出,地点为民族文化宫。9月20~21日两天在上海演出,地点是在上海福州路上的市府大礼堂(当时的称呼为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大礼堂),均由奥曼迪指挥。
9月14日的曲目,为莫扎特D大调第35交响曲“哈夫纳”、单乐章的哈里斯第三交响曲与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返场曲目为《农工进行曲》和《星条旗永不落》。
9月15日,贝多芬《莱奥诺拉第三序曲》和第五交响曲、威廉·舒曼的《新英格兰三联画》和拉威尔《达芙妮与克罗埃》第二组曲,返场曲目为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
9月16日与17日的共同曲目为巴伯《弦乐柔板》、莱斯比基的《罗马的松树》,及奥曼迪指挥当时中央乐团(现为中国交响乐团)与殷承宗合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此外的曲目分别是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和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
从曲目分析,贝多芬是抵抗强权的音乐界先驱和宗师,因此曲目占了最大分量,也是最为安全的考量。莫扎特、拉威尔和莱斯比基不论其人其乐都有着不甚明确的政治主张,作品的安排主要是为了突出乐团的素质,分别在精巧、音色和动态对比上展现“费城之声”。美国作曲家、德沃夏克以及中国作品则是文化外交的典型手笔。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则是音乐无国界的标志,但不知这一标榜维也纳彼得迈尔时代纸醉金迷群舞迷乱的音乐是如何通过当时严格审查的。 [NextPage]
物是人非
美国国务院为费城交响乐团的首次中国巡演拨款10万美元,费城交响乐团也自行筹集到10万美元,乐团得以成行。中国方面,则承担了乐团130多个团员在中国境内的全部食宿行等,促成巡演圆满成功。全体乐团成员当时在北京住宿在前门饭店(现为前门建国饭店)。这一饭店也接待了诸如波士顿、柏林爱乐和1986年随同帕瓦罗蒂访华的意大利热那亚歌剧院成员,是一家老牌的历史仅次于北京饭店的官方涉外招待饭店。乐师们造访了长城等景点,也与中央乐团的同行互换礼物。
如同尼克松总统访华给世界带来巨大震惊一样,费城交响乐团的第一次中国行也在世界乐坛上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
其后,费城交响乐团又于1993、1996和2001年三次造访中国巡演。2008年6月的演出为乐团第五次访华,是为纪念乐团1973年访华35周年和1978年12月中国建交30周年而接受中国方面的邀请。
市场经济时代下的涉外演出不再通过外交途径沟通。本次演出的主办方是中国对外友好联络会和北京国际音乐节的策划方北京艺都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艺都传媒”与北京国际音乐节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为纪念1973年的演出,主办方特地将北京的首场演出置于民族文化宫中。
35年的间隔,当时外团造访经常演出的民族文化宫和首都体育馆已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诸如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和北京音乐厅等专业的音乐演出场所。
乐团中除打击乐成员安东尼·奥兰多(Anthony Orlando)之外尚有一小批元老级人物随团再度访华。去旧换新的也包括带领乐团来访的指挥家。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虽在费城履历已久但前不久传出其与乐团不协和之音。艾森巴赫2001年1月被任命为音乐总监,接替年迈的沃尔夫冈·萨瓦利什,于2003年走马上任。他之前的音乐总监有列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尤金·奥曼迪和里卡多·穆蒂。事实上2006年艾森巴赫就已表示不再与乐团续约,因为其音乐风格和对于音乐总监的传统认识并不被乐团看好,他将于2007-08演出季,也就是本演出季离任。因此本次费城交响乐团访华之旅也可看作是艾森巴赫的告别费城之旅的其中一站。而乐团任命了查尔斯·迪图瓦(Charles Dutoit)为首席指挥担负过渡时期重任,同时继续开展寻找下任音乐总监的工作。
往日的旋律
事实上,自1972年中国关系出现松动伴随着中国国际关系的解冻,便有数支国际一流的交响乐团访华演出。1973年费城之前便有年初的约翰·普里查率领伦敦爱乐乐团访华演出多场音乐会。克劳迪奥·阿巴多和博斯科夫斯基也紧随其后于1973年4月率领维也纳爱乐乐团来华演出两场,首场与殷承宗在民族文化宫合作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二场是在首都体育馆的维也纳圆舞曲专场。其中,时年39岁的阿巴多与殷承宗的《黄河》甚至有中央电台录音存档,一旦揭秘将成《黄河》的终极版本之一。
因此费城交响乐团1973年9月的访华演出亦可看作这一系列上世纪70年代“涉外演出”的项目之一,而并不是孤立的外交行为。这一涉外演出的风潮经过中国政坛巨变而有过短暂停滞,不过一直持续到1979年小泽征尔带领波士顿交响乐团访华,并以1979年9月“指挥皇帝”卡拉扬带领乐团“无冕之王”柏林爱乐乐团在北京首都体育馆的演出作为最强音。
本次音乐会上的两位主角为指挥大师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和钢琴家郎朗。与费城交响一样,艾森巴赫是钢琴家郎朗的恩师之一,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曾率领旗下的巴黎管弦乐团和NDR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多次来华访问演出。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从2003年开始至今,一直担任费城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作为乐团的第七任音乐总监,延续了该团挑战大型曲目的传统,曾指挥费城交响乐团演奏了贝多芬交响曲全集、跨音乐季的马勒交响曲全集等。
2001年,费城交响乐团第四次访华时,正值乐团百年庆典,乐团由其音乐总监、世界著名指挥家沃尔夫冈·萨瓦利什率领到中国访问演出,那时也特别邀请了郎朗加盟,在人民大会堂为中国爱乐者演奏钢琴协奏曲。7年过去了,艾森巴赫替下了奥曼迪,郎朗换下了殷承宗,可谓时过境迁,不过老一辈的乐迷还是能从此番乐团来华巡演安排的当年的曲目中,重温那段别具深意的旋律。
(实习编辑:庞云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