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马勒
3月29日,马勒《大地之歌》交响音乐会——马勒系列音乐会首场音乐会将在星海音乐厅上演,这将是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曾经提出的“用四个乐季的时间将马勒的交响乐作品演奏完毕”的一个起点。
当晚,曾于2002年在执棒马勒第八交响曲(《千人交响曲》)中国首演的指挥家余隆,将再次执棒演出《大地之歌》的广州演出。据悉,《大地之歌》中的六首歌曲将由著名女中音曹铮和著名男高音莫华伦演唱。
《大地之歌》以中国唐诗为题材的德国交响乐
马勒的《大地之歌》是在1908年创作的,当时他遭遇了长女去世等重大打击,无意中读到汉斯·贝特格所翻译的唐诗集《中国之笛》。《中国之笛》中具有东方意象的描写——恬静的园林、凉亭、池塘、猛虎弓背式的小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妙的东方世界之中,陶醉于对中国美好的幻象。马勒随即创作了渗透着浓郁的中国情结的作品《大地之歌》,作品采用了中国唐诗的德文版为歌词写作完成,这在西洋音乐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大地之歌》的歌词取材于中国的唐诗,全曲分为《尘世忧愁的饮酒歌》、《寒秋孤影》、《青春》、《美人》、《春天的醉汉》及《告别》六个乐章。
1998年,德国某交响乐团来华演出《大地之歌》之后,马勒的音乐名声在中国与神秘的唐诗交相辉映,广为传诵。当时,破译马勒曲中的几首唐诗原作成为了中国诗界、音乐界乃至整个文化界的大事。这一集合了中文、法文、德文,中国古典文学、法国文学、德国文学以及欧洲古典音乐于一身的“世纪难题”,曾经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内没有任何破解进度。直到2001年,由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大学、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联合发起主办的“马勒《大地之歌》唐诗歌词解译及作品评价”学术研讨会上,研究者们才将意见基本达成统一。现在基本达成一致的是,《大地之歌》中包含了以下几首唐诗:《悲歌行》(李白)、《效古秋夜长》(钱起)、《宴陶家亭子》(李白)、《采莲曲》(李白)、《春日醉起言志》(李白)、《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送别》(王维)。
莫华伦曹铮将轮番演唱
马勒《大地之歌》交响音乐会上,著名女中音曹铮和著名男高音莫华伦将联袂演出。
华裔男高音莫华伦是活跃于国际乐坛、当今歌剧领域享负盛名的音乐家,他现在担任澳门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也是香港歌剧院的创办人和艺术总监。自从1987年,他在柏林德意志歌剧院作欧洲首演以来,他的演唱行程遍及世界各地超过28个(歌)剧院和音乐厅。莫华伦拥有一副优美特殊的戏剧性抒情男高音歌喉。伦敦著名媒体曾对他有以下评述:“他的表演功夫十分结实,除了有极美丽和平稳的音色外,也有在舞台上的专注及热诚;在唱高音时,他的起音洪亮,像帕瓦罗蒂的声音一样强劲。”
曾先后在上海音乐学院和柯蒂斯音乐学院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的女中音歌唱家曹铮也是本次音乐会备受关注的人物。2007~2008乐季,曹铮将在加纳利群岛举行《大地之歌》系列音乐会。同时,为庆祝2008年北京主办奥林匹克运动会,曹铮将担任中国的文化大使,在历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城市之间进行世界巡回演出。
《大地之歌》中的六首歌曲,一般是由一位男高音和一位女中音唱的,二人轮流各唱三首,男人高歌饮酒,女人却娓娓道出人生之哀愁, 而最后的一场《告别曲》,足足有30分钟之久,既是向送行的朋友告别,也是向人生的告别。马勒的原作中特别注明,女中音唱的三首歌曲也可以由男中音唱,然而,极少男中音能演唱此曲。
中提琴家马克西姆将送上两支罕见曲目
在马勒《大地之歌》交响音乐会的上半场,“全球最富个性的中提琴家之一”、乌克兰裔中提琴家马克西姆·里萨诺夫将为广州观众演奏两支在音乐会上比较罕见的曲目: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变奏曲》和布鲁赫的《中提琴与乐队的浪漫曲》。
当晚,马克西姆·里萨诺夫将使用一把在1780年制成的中提琴演奏。其中,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变奏曲》一般在大提琴上演奏,技巧花哨,创作华丽。本次演出的中提琴版本是专门改编而来的,在舞台上几乎从未演出过。另一曲布鲁赫的《中提琴与乐队的浪漫曲》,也是连录音版本都极为少见的作品。这首单乐章的作品虽然短小,但旋律从一开始出现就极为动人,一直延续到乐曲结束。
长有一副偶像派面孔的马克西姆跟一位前几年当红的“跨界”钢琴帅哥同名。但是这位马克西姆表明要跟“跨界”划清界限。几年前,他曾跟陈美的母亲一起组过乐队,但不久就自动退出:他不喜欢随便拿一首古典音乐加上电声和节奏,捣弄纯粹形式的东西。
对于同样春风得意的中国青年钢琴家郎朗,马克西姆也有不同看法。“艺术家有一种必要的素质,就是要注意和商业化保持距离。适当地拉近和观众的距离是好,但有些人越走越远,利欲熏心,不再专注于音乐,而不停地接容易捞钱的‘跨界’活儿了。”
(编辑:闫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