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周游世界的大提琴演奏家王健将重回故地,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一场名为“春之奏鸣曲”的大提琴独奏音乐会,并第一次选择与钢琴合作的奏鸣曲独奏音乐会形式。
回忆少年时演出的情景,王健只记得自己“个子很小,表演起来很费力,而且没有经验,上台前很紧张”。但从此之后,那个舞台的样子深刻印在他心里。虽然近年来王健常回上海演出,但多是与乐队合作。对于此次登台音乐厅,他则第一次选择与钢琴合作的奏鸣曲独奏音乐会形式。
其中,他将演奏的《A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D.821》在西方音乐史上大有来头。因为舒伯特一生中从未给大提琴写过曲子,而这支曲子的诞生则是因为一次痴迷的“误打误撞”———舒伯特当年为了一件新颖时髦的乐器阿佩乔尼琴(Appeggione)写了一首奏鸣曲。据史料记载,这种乐器发明于1823年,和吉他一样有着六根弦,很像巴洛克时期流行的维奥尔琴,指板上有品,用弓来擦奏。可惜这种乐器流行的时间很短,很快就消失了,这种局面完全出乎舒伯特的预料。
又由于阿佩乔尼琴的音域与大提琴相似,后世的音乐家都用大提琴来代替演奏,很自然,舒伯特煞费苦心写就的这首奏鸣曲就成为大提琴奏鸣曲。此曲是舒伯特最有魅力的一部作品,其旋律、气质都是纯粹的舒伯特式。谈及这段历史往事,王健坦言用四根弦的大提琴演奏起该曲应该相对困难一些,“不过音色应该也更美丽”。
除舒伯特的奏鸣曲之外,音乐会上还有肖斯塔科维奇的《D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和弗兰克的《A大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据王健介绍,前者“幽默、风趣、动听”;后者则“格调崇高、感人肺腑,既有宗教的虔敬,也有浪漫主义变幻不定的激情”。
(编辑:闫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