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爱乐让我等了足足20年。”乐评家沈次农前些天的这句话道出了无数乐迷的心声———纽约爱乐乐团1986年曾计划来上海演出,但终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昨晚,这场延续20年的“纽约爱乐梦”终于成为现实。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年近八旬的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昨天中午刚从香港抵沪,当晚,即在上海大剧院执棒第一场访沪音乐会。
昨晚,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执棒纽约爱乐乐团在上海大剧院举行了第一场访沪音乐会。这也是继两年前托马斯率领的旧金山交响乐团之后,上海乐迷第二次近距离接触由美国指挥大师执棒的美国顶级交响乐团。居高不下的票价并未能挡住乐迷追寻纯正“纽约之声”的热情。
演绎具有“纽约特色”
集指挥、作曲、小提琴等多种才能于一身的洛林·马泽尔堪称当今乐坛的一棵常青树,也是近年来上海年龄最大的指挥家。由于刚刚从香港飞抵上海不久,在缓步走上指挥台,举起指挥棒时,这位78岁的老人不免略显疲态,以至于贝多芬《科里奥兰序曲》开头低沉的长音也略失平日的震撼力。但随着音乐的深入,马泽尔老到的经验开始起了作用,对乐团各声部的熟悉和对作品的理解,使得乐团发出的声音在他的掌控下显得层次分明,渐入佳境。
在《科里奥兰序曲》的阴暗、紧张之后,门德尔松《第四交响曲(意大利)》如意大利阳光般明快的开头马上将在场听众带入另一个世界。马泽尔在此曲中充分展现了其高超的控制力。他的指挥动作幅度不大,但手势灵活而自由,轻轻的一点或一划,便能使乐队心领神会。有的抒情段落中,马泽尔甚至放弃原本打拍子的右手,直接以左手划出一道道弧线,使音乐的自由度和抒情性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尽管第三乐章中圆号出现了一次小小的失误,但指挥和乐队游刃有余的表现,加之及时出现的字幕“消灭”了乐章间的掌声,使整部四乐章交响曲进行得一气呵成。
下半场的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则是纽约爱乐的“保留曲目”。20年前,乐团在指挥大师伯恩斯坦执棒下录制过此曲的唱片,至今仍被许多乐迷奉为“极品”。马泽尔指挥下的现场版的“柴六”,尽管不可能还原唱片中的独特感染力,但仍被认为是具有“纽约特色”的演绎。曾两度与马泽尔合作的小提琴家潘寅林表示,纽约爱乐在马泽尔的调教下表现出了极高的平衡感,而马泽尔虽比十多年前求稳不少,但仍不愧为世界级的大师。
音乐就是一种冒险
除了音乐上的独特表现外,纽约爱乐乐团在场下也颇为特立独行。与此前来沪的柏林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等世界知名乐团不同,昨晚演出前,纽约爱乐的演奏员们没有安排任何彩排和走场,指挥马泽尔甚至在演出前几小时才刚刚下飞机抵沪。这种“来之即战”的作风,让不少习惯了彩排时便一睹名家名团风采的乐迷颇为诧异。
而原本留给彩排的时间,乐手们也没有闲着。从前天下午开始,包括大提琴首席、低音提琴首席在内的多位演奏家,分别来到中福会少年宫和几所中学,与学生乐团和学音乐的孩子们打成一片。乐团的这种“不务正业”让一些乐迷吃惊不小,甚至担心演出质量是否会因此打上折扣。
对此,演奏家们表现得底气十足。“音乐就是一种冒险。”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担任乐团首席低音提琴的乔恩·迪克开玩笑地说道。此次演出的曲目对于“身经百战”的马泽尔和纽约爱乐的演奏家们来说早已烂熟于心,而且此前乐团已在台北、高雄和香港三地进行了数场演出,因而来到上海直接上阵对这些音乐家们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接下来,他们还将赴平壤演出。
萦绕20年的“纽爱梦”
成立于1842年的纽约爱乐乐团是现存美国最古老的交响乐团。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勒、布鲁诺·瓦尔特、伯恩斯坦等一系列音乐史上地位显赫的人物先后出现在乐团音乐总监的名单上。1986年,乐团曾计划来上海演出,但最终却未能成行,这便有了萦绕不少乐迷心头20年的“纽爱梦”。2002年,洛林·马泽尔接任乐团音乐总监。今年,即将于年底卸任的马泽尔把2月的巡演放在了亚洲,上海是此次巡演的第四站,这使上海乐迷终于圆梦。
(实习编辑:庞云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