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75后”,6个“80后”,甚至还有一个“90后”,一个颇有些另类的民间相声社正默默用自己的执着,体味着“草根”文化团体生存的苦涩和甜蜜——
他们是一群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小伙,却对传统曲艺相声情有独钟。他们是标准的“草根”文化团体,却自认够专业。成立于2008年的嘻哈壹笑堂,10位常驻演员年龄最大的生于1977年,而他正是5位发起人之一的高泰。昨天,在嘻哈壹笑堂的表演场地平江文化馆,捧着一杯清茶面对本报记者,高泰娓娓道来讲述这个民间相声社的缘起和生存现状。
五位发起人结缘义工活动
框架眼镜、板寸头、双肩背包,当带着这些潮人符号的高泰出现在记者眼前,还真没法把他和穿着长袍的相声演员联系在一起。可随着采访的渐渐深入,记者越来越发觉,能站在舞台上侃侃而谈的他,口才的确了得。
说起嘻哈壹笑堂的成立,高泰一再表示是因很偶然的缘分促成的。这位祖籍苏州,生在宁夏、长在宁夏的小伙,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在苏州扎根。自1999年大学毕业后,学计算机通信专业的他几乎都在通信行业工作。工作之余,热心公益事业的高泰经常去做做义工。在做义工的过程中,他认识了不少朋友。通过交流,他发现有四位义工也对相声特别感兴趣。几乎没费什么周折,五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决定,成立一个民间相声社,让自己的特长得以施展,让更多的相声爱好者可以表演相声。“我们大多是门里人,晓得相声最重要的就是可以让大家听了乐呵乐呵。”在高泰看来,他们这个团队的表演其实还是比较专业的。所谓“门里人”,是相声行当的专业用语,就是指正式拜过师傅的。高泰自己就特意拜南京的李金鹏为师。
如今,嘻哈壹笑堂已经拥有10位常驻演员,他们中最小的是15岁,艺名“天天”。高泰说,平日里大家以艺名称呼,都低调得很,抛头露面的事情基本都是他这个老大哥在做了。
台下坐着一个观众我们也会演
没有经费来源、没有演出场地,嘻哈壹笑堂成立之初可谓举步维艰。几位成员要忙着排练相声、要忙着创作段子,还要忙着四处找场地演出。所幸,2008年9月,平江文化馆向这个“草根”文化团体伸去了橄榄枝,为他们提供了固定的演出场所。
从此,每个周六晚的7点30分,平江文化馆里便有了嘻哈壹笑堂成员们的忙碌身影。有个固定的演出地点,大家自然精神振奋,十分期待能够为观众带去精彩的表演和欢笑。然而,名不见经传的他们,在开始的表演中时常面对的是冷清场面。“那个时候观众十分少,台上两个演员,台下的观众也就三四个。”高泰介绍,即便观众少,他们也认真演出。曾有一次演出,只有一个观众,可大家依然坚持演完了2个小时的节目。“还有一次,一个观众都没有,我们几个就把节目排练了一遍。”高泰说,这样的冷清场面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如今他们的观众至少能有二三十人。
嘻哈壹笑堂的成员都是利用业余闲暇时间参与表演的,他们肯花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相声表演中,是源于对其的热爱。因为他们的专业和执着,名气也渐渐传了出去,甚至有观众把他们的表演拍成视频放到“优酷”等网站上。一些视频因为点击率高,还引起了网站特约撰稿人的关注。“一次我们接到某网站撰稿人的电话,说是要把我们的一段视频炒红,其实我们对出名的渴望并不强烈。能够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已经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了。”高泰说,现在有个说法,“不管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出名就好”,嘻哈壹笑堂的10个成员对此并不认同。他们觉得,无论哪种艺术表现形式,还是需要担当一定的社会责任的。
话题编成相声段子《上帝爱美丽》
通过观众的口口相传,嘻哈壹笑堂在苏城的相声爱好者中已小有名气。不久前的一次演出,能坐60个人的演出场地,竟然挤下了80多个人。这还不算,还有无锡的观众在网上看到他们的表演视频后,特意驱车前来一睹为快。
高泰说,其实他们的演出能够赢得观众的认可,跟创作和表演形式的改良不无关系。他们在两个小时的表演中,会安排打快板、传统相声、小串场、综艺相声,尽量让整个表演过程张弛有度,丰富多彩。此外,他们不仅在一些节目中加入一些苏州元素,还根据城中话题创作相声段子。
前段时间,嘻哈壹笑堂就根据本土的某电视选秀节目创作了《上帝爱美丽》。在这个相声中,不仅有“毒蛇评委”牛二马拉公,还把“犀利哥”化身为“结棍哥”。高泰说,他们的成员大春很有创作灵感,往往冒出一个点子,大家再聚到一起聊聊,一个段子的雏形就可以出来了。
嘻哈壹笑堂的10个成员中,有自由职业者,有公司职员,还有中学生。他们不同的职业身份,也为这个民间相声社的表演、创作带来了更多的养分。因为他们年轻的视角和创新的表演形式,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70后、80后相声爱好者走进平江文化馆。高泰说,因为他们自己喜欢,所以会坚持,因为能被大家认同,所以才更有前行的动力。
(编辑:崔婷婷)